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国际正文

【启示录】我们从德国能源转型看到了什么?

2015-03-26 09:01来源:《风能》作者:薛辰 张玥 高志伟关键词: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德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Hans -Joachim Ziesing 博士称,对能源转型的进展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也得到了其他机构支持,保持了评估报告的独立性。这一做法正是中国能源革命需要借鉴的。

德国的能源转型进展表明,能源转型需要整个能源体系发生巨大的变化,包括加强能效管理和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体系中的占比。而在中国,由于利益协调机制的欠缺,利益也成为影响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的掣肘。

对此,与会各路专家也为此展开了激烈交锋。中国能源体系的一个明显事实是,弃风弃光又弃水,但今年1 月五大发电集团等又有28 个火电项目被核准开工建设,这种并非能源革命顶层设计下的抢上项目,会不会加剧中国供电的结构性问题?如果这有疑问的话,那么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益之争下,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上升、效率下降则是事实。

来自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风电装机增长25.6% ,平均利用小时数减少120 小时。另据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专家测算,在太阳能装机增长67% 的情况下,平均利用小时数减少约240 小时。因此专家呼吁,站在能源革命起点上中国能源转型顶层设计,必须要重视可再生新兴能源发电效率不高这一现实。特别是在宏观经济低迷、电力需求放缓、资源与环境压力加重的综合影响下,切实提高清洁能源的发电效率成为当下能源领域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依据可再生能源法,当电力需求减少时,通过对化石能源发电加以限制来减少资源与环境的负担,而不应通过分配比例来降低清洁能源的发电效率,这一现象必须引起业内的足够重视。

但是,这重要的一点在能源体系的利益之争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这恐怕还要回到能源转型整体方案设计中的监督和评估环节中来,只有监督下的执行,以及评估修正后路径才会让中国的能源转型走向成功。

德国能源转型始于1990年代(作者:张玥)

能源转型“Energiewende”一词于上世纪80 年代出现,并广泛流行至今。字面上讲,“Energiewende” 的直译并不是“能源转型”,而是“调头”-也就是要进行巨大的转变。这个单词是由德国应用生态研究所在一项研究中提出,出现在当时发布的名为

《没有石油和釉核能的情况下怎么样进行能源发展》的出版物里,首次推出了这个概念。该书预测到了今后35 年的发展中,德国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困难,其中提到的能源体系、能效、可再生能源等理念,在上世纪80 年代末得到了推广和促进。1989 年,这个概念被简化成了气候变化政策的一部分,由于当时的侧重点是低碳和温室气体减排,因此这个概念受到了高度的政治重视。而德国对“能源转型”这个概念的认真讨论是从1990 年代开始的,当时的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激烈辩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参与到这项讨论中,德国政府也意识到这个概念必须要得到主流化的对待。从2011 年后,能源转型这个概念就成为了德国官方长期的政策。

细细算来,能源转型这个概念在德国已经存在了30 多年,并经过多次讨论写入德国的政策,对德国的能源政策体系设计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分析,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概念能够在德国成功推行,并为德国各界所接受的原因。2010年9月德国发布的《能源方案》报告一直被认为是德国“能源转型”政策确立和目标制定的启动书。然而,能源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上世纪70 年代的反核运动。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德国就开始关注未来能源结构的调整。当时,著名的罗马俱乐部就已对德国的能源调整、如何淘汰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做了讨论。同期的一些出版物也开始涉足未来能源的发展途径,1976 年拉文斯写的《软性能源发展途径》一书中,就提到了怎样以不同的方式发展未来的能源,尽管书中的内容多少受到了对环境的容量以及污染的考量等因素的局限性。值得一提的是,建筑规定也在这个时期出台,建筑楼盘的削减排放计划也同时发布。进入上世纪80 年代后,德国继续讨论能源的增长和发展,讨论不含核能的情况下怎么发展,其中大多数讨论是侧重于情景模式的,无论是欧盟层面、德国层面还是全球层面,都有不同的、超过几十种的情景分析和研究,探讨未来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1973 年的石油危机和1979 年汉堡事故的发生,已经让当时的德国民众有了一定的反核情绪,而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更是让德国民众的反核情绪空前高涨,很多社会团体以及新成立的机构,包括可再生能源联邦协会等非政府机构都拥护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今天业内熟悉的上网电价这一机制就是由德国的非政府组织率先提出。受核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德国在70 年代和80 年代涌现出很多反对核设施的示威运动,这些运动不仅直接促使继社会民主党和自由党之后,德国又一政党绿党的成立,而且要求德国政府不同的政党组成联盟,给德国的政治思维模式带来了极大的转变。

后来的事实证明,新成立的绿党对德国未来的能源转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进入上世纪90 年代后,德国围绕着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京都议定书,讨论气候变化并承诺要削减本国温室气体排放,形成了未来摆脱化石能源和核能的公众思想。从2000 年开始,德国做出了逐步淘汰核能的决定。2010 年9 月,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在《能源方案》报告中,阐述了德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思路,明确了到2050年实现“能源转型”的发展目标。2011 年福岛核事故的出现加快了德国弃核的步伐和能源转型的实施。

德国能源转型现状(作者:高志伟)

原标题:【封面】德国能源转型启示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转型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德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