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西2015—2020年:力争风、水、核多个项目核准、建设、投产(全文)

2015-04-03 11:4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小火电风电核电装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建设生态产业园区

因地制宜采用“一区多园”和择址新建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批新型生态产业园。

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建设以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制造为主导产业的生态产业园区,推进节能环保制造业集聚发展。重点支持南宁、柳州、桂林、梧州、河池、贺州等地按照“一区多园”方式建设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园区,形成从技术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以柳东新区为重点,在汽车城按“一区多园”方式,建设以新能源汽车总装为龙头,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混合动力总成等关键零部件、研发、检测平台、销售服务紧密配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支持南宁、桂林高新技术开发区、梧州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严格规划,集中布局,有序开发。继续完善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实“补链”项目、延长加工产业链,建设研发平台、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园区生态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快玉林龙潭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和海关、商检、卫生检疫等公共平台建设,加强龙头企业招商,以商招商,落实再生资源来源,科学规划精心布局,按市场规律打造产业链,形成规模发挥效益。

专业生态产业园区。主要建设冶金、化工、建材、火电等专业生态产业园区。冶金行业主导型。以防城港钢铁基地为重点,按钢铁产业循环发展要求,拓展钢厂功能,与有色、化工、发电、建材等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实现钢铁工业副产品的高效利用和钢铁产品加工集成,建设成为环境保护一流、产业链条互补、资源高效利用的示范园区。以中信大锰为重点建设生态锰产业园,从绿色矿山开采、科学选矿、清洁物流、清洁生产、副产品和废弃物重复循环利用以及实现精深加工、延长产品产业链等方面打造新型锰业,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外向型锰矿深加工基地。化工行业主导型。以鹿寨经济开发区为依托,以柳化搬迁为机遇,按生态理念规划园区,按循环发展谋划项目,按清洁生产营运项目,按最严要求治理污染,打造成为化工行业生态发展的典范。建材行业主导型。创新体制整合园区,合并贺州西湾(平桂)工业区和旺高工业园,重点支持平桂管理区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以矿山绿色开采和修整复垦、天然花岗岩切割、花岗岩边角料资源化利用、人造花岗岩大理石、切割中水回用、石粉循环利用为主要内容,构建生态型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梧州藤县陶瓷产业园区加快实施炉窑煤改气工程,充分利用边角料、陶土等发展环保新型建筑材料,实现循环利用规模化、产业化。火电行业主导型。继续完善贺州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创造条件建设电厂二期,利用电厂粉煤灰建设水泥二期,支持协同消纳城市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厂污泥,利用电厂蒸汽建设啤酒二期,支持园区直供电试点,形成企业间闭合循环的产业链条;来宾河南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大型热电联产基地,以火电企业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依托,以周边产业园区电解铝、制糖造纸企业为支撑,打造以能源主导型集中供热循环经济模式。

第五章 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以设施建设和运行保障为目标,加快形成污水处理“厂网并举、泥水并重、再生利用”和垃圾处理收集运输体系,升级改造落后设施,推广先进技术,确保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达到国家新的环保要求。一、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县级以上老城区管网建设改造,逐步实现雨污分流,提高污水收集率和进水COD浓度。加快推进环保要求亟需提高标准、重要水源地等敏感水域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高出水水质。建成“十二五”后两年计划实施的138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在西江、南流江重点流域的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沿岸、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继续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到2020年,设区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分别达到90%以上和80%以上,南宁、桂林两市实现污水100%“全收集、全处理”,建设完成污水管网5000公里以上,50%以上的建制镇建有污水处理厂。按照“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加快设区市、污泥产生量大、污泥隐患严重地区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到2020年,设区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力争实现污泥“全收集、全处理、全处置”。

二、垃圾处理处置

逐步提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比重,加快建设南宁、钦州、贵港、玉林等中心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鼓励其它中心城市整合周边县生活垃圾资源,创造条件发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加快市县生活垃圾收集分拣转运体系建设,对垃圾历史临时堆放点和不达标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存量治理。采取财政补贴和强制措施,开展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到2020年,设区市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以上和85%以上,全区城镇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

处理设施能力1万吨/日,新增生活垃圾收运能力8000吨/日,完成全区所有存量治理;力争在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

第二节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切实贯彻实施“水十条”和新环保法,以人为本,对饮用水水源实行严格的保护,开展乡镇集中式饮水供水,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保证水质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一、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污染整治

集中力量,制定方案,限期解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超标问题。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实施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标志牌、污染源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源涵养等工程,减少对水源地的干扰。大力推进保护区内生活污染源治理,依法搬迁居民点和清拆违法建筑。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2020年前完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工作。各市县要高度重视城市饮用水备用水源地和应急水源地建设,2020年前完成备用水源建设。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划定并落实规模化畜禽、水产禁养区域,引导、推行清洁种植和养殖模式。在饮用水水源地周边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分类指导保护区内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网箱养殖与规模化畜禽养殖;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林种植面源污染治理,减少化肥、农药等使用和对水源的污染,禁止在具有饮用水水源为主要功能的湖库保护区内种植速生树种,开展水源地涵养林建设和生态恢复。

三、提高水质监控能力

各市县乡镇要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监测监管力度,有序推进市级监测机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9项计量认证扩项工作,加快推进县级监测机构常规指标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农村饮用水卫生常规指标监测,2015年前全覆盖全区所有乡镇。加强饮用水环境监管。

四、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

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加强乡镇集中供水管网升级改造和联通并网,加快自动化管理和在线监测,受益群众达2200万人以上。通过建设应急水源水井、抽水泵站等方式,建设500处以上农村集中供水应急水源。实施分散集雨水柜配套水净化行动计划,解决桂西北地区20万家庭水柜水质净化问题,受益群众达100万人左右。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达到85%。

第三节 加强林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石漠化治理、珠江—西江流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以及森林防火要与退耕还林、扶贫攻坚、西江千里绿色、人造林、低效林改造等工程有机结合,努力做到“治理一个地区,保护一个区域,开发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石漠化治理工程。充分利用国家石漠化治理专项资金,对珠江流域、岩溶石漠化地区等重点生态脆弱区25°以上坡耕地继续开展退耕造林、退耕种果、荒山造经济林和封山育林。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中药材及火龙果等产业,示范推广适合石漠化地区种植的良种及配套种养技术。在平果、靖西、凌云等桂西石漠化山地建立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加快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步伐。

珠江流域防护林。统筹兼顾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采取恢复自然植被、封山育林等综合措施,加强新造林、中幼龄林抚育,推进300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提高阔叶针叶混交林和木棉、银杏、凤尾竹等观赏经济林比重,构建西江千里绿色走廊。沿海防护林工程。在浅海近岸水域建设红树林等海洋生态林带,建设沿海岸基干林带和沿海纵深防护林带,打造北部湾绿色生态屏障。

森林防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森林消防队伍,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治能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小火电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核电装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