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评论正文

新电改:“不温不火”却意义深远

2015-04-08 08:39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钟能平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电力行业输配电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何应推进电力改革

首先,从电力系统的整个流程上讲,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是一个完整的链条。现在中国的模式是,发电厂根据指标进行电力生产,然后将电力上网进入输电的环节,也就是通过高压、超高压输电线将发电厂的电输往变电所,输电网络是整个电力网中的主网架。第三步进入到配电环节,即配电网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通过配电线路、配电所、配电变压器等配电设施就地或逐级分配给用户。最后一步是售电的环节,普通居民、工业用户或商业用户在终端得到电力。在整个流程中,最关键的保障措施是依靠电力调度系统来进行整体的统筹协调,以保证整个电力网络的有效运行。

电力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上世纪80年代整体供不应求,当时关注的重点是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1998年对电力部的撤销,初步解决了政企分开的问题。2002年国家5号文,解决了厂网分开的问题,并尝试实现竞价上网,试图通过引入竞争而提高电价的经济性。而最近的中央9号文,更进一步,更关注电力充足性、公平性、经济安全性以及清洁性的要求。

充足性。最近几年我国的电力供应整体上供大于求。2011年之前电荒还比较常见,尤其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期,比如2011年有17个省份拉闸限电。但自从2012年经济进入下行期以及新常态之后,整体的电力供应没有太大的问题。

公平性。最早的电价核定是一种成本倒推的方法,一厂一价甚至一机一价,政府通过信用担保和行政计划手段保证每一台新建发电机组和发电厂的投资回报,以此核定电价并给予各种交叉补贴。但是这种方法导致当地电力企业盲目提高成本,从而造成大量资源浪费。2002年后采取了各省标杆电价的概念,也就是根据各省某一时期新建火电机组的平均造价,设定事先公布的基础电价。这样就会导致不同省份有不同的标杆电价,比如河北与内蒙古的上网电价一度可相差1毛2分,这会给企业造成完全不一样的成本,导致工业用户用电的不公平。

除此以外,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仍有273万人没有用上电。而农村人口的平均电配量比城市人口小很多,这样会导致在用电高峰期限制他们对电磁炉、空调等大功率电器的使用。这也导致了普通用户用电的不公平。

经济性。通过与美国的比较,我们国家工业和商业电价高于美国,居民电价低于美国。这样造成企业用电成本比较高。因为电力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电价的轻微调整都将对整个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如何提高电价的经济性,使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起到最优的配置作用,这或许是国家开展最新一轮电力改革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安全性。现有的普遍措施造成各大电网都有巨大的容量浪费,并习惯以冗余来保障事故时的急需,以便支撑电网的正常运行。这种冗余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

原标题:新电改:“不温不火”却意义深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电力行业查看更多>输配电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