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国企改革四问:地方保护主义是否会抬头?

2015-09-23 09:25来源:华夏能源网关键词:国企改革电力央企央企重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于顶层设计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从以往改革中出现的不是很成功的案例,甚至是失败的案例当中,比如十多年前东北电网改革,可以理解为是局部的顶层设计,对当时电力经济形势错误的判断最后导致东北区域电网改革的戛然而止。

出于顶层设计的改革方案的出台,一定程度上也是体现了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结果,其方案是否能够真实的再现了对象的现状以及群众的呼声,除了一种期待以外,还充斥了一种担忧。

国企改革资本管理,地方保护主义是否抬头?

这次国企改革向市场化方向推进,立足于企业发展现状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是这次国企改革的基本前提和方向指引。而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方面,引入社会资本到商业类国企当中,也是舆论的热点之一,对于国企改革的路线图基本明确,未来国有资本将和社会资本一道参与到项目建设、产品生产,资本管理方面将在特许经营项目或公私合作(简记PPP/BOT)等方面有较突出的表现。

诸如PPP/BOT模式创新在全球都有所应用,包括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在国内也慢慢营造了一种积极的气氛。公私合作也在国内的初步实践当中,积累的一定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这些还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

资本管理方面的创新对于推动深化国企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一些地方政府所属的国企由于经营不善的缘故使得企业成为了政府的负担,社会资本的引入也能够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公共产品和服务上去。这次国企改革所推崇的资本方面的改革实现的也是双赢的局面。

但存在一定的漏洞,虽然在公私合作、特许经营等领域,地方政府都基本确立了规避自身利益的方向性文件,但地方政府以国企资产变相参股,进而转变为资本管理的本身就牵扯了自身的利益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作为一个利益相关者对待市场的变化,应该以怎样的标准去衡量谁是优质资本、谁是劣质资本,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最近一个时期,某些地方再进行资本管理方面已经逐步设立了门槛,谁有资格进行公私合作,又需要怎样的一种资质条件,如何保证公私合作的公平、合理,如何保证合理的收益率,都是需要进一步讨论和细化的问题。

在整个国企改革推动过程中,出于顶层设计的改革方案到达地方政府的执行层面,如果设立的竞争门槛过高,就不利于社会资本进入到国企改革当中,如果过低,也可能给国企改革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以及增加风险。

如何保证国企改革方案得以贯彻执行?

无论是本次国企改革方案中的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国企的商业类、公益类的不同,还是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对国有资本的监管,都离不开具体的人去实施,离不开具体的企业和组织,甚至是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参与。

我国国企所有制性质多样性以及由于经营、区域、领域等因素所导致的差异化现状,国企改革难以设立改革时间节点。在推进国企改革道路上,信息的公开透明是保证国企改革方案能够得以贯彻的关键,只有信息公开透明,才能有效的避免国企改革当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有效的监督国企改革当中的腐败行为。

仅仅依靠加强人为主观的组织监管之体制,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借助信息化工具,加强群众监督机制的建设。在这次国企改革方案当中,其中提到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在以往的国企改革当中,一小撮国企摇身一变成了私企,肥了一部分人口袋。如何通过资本管理,加强对国企的现代化管理,保证国有资产避免不合法的流失掉,群众监督机制应该尽快建立、完善。

深化国企改革的方案,看似遍地开花,实则早有花蕾,比如中国电建、“三桶油”等管理层的变化,与深化国企改革方案交叉任职、人事聘用、薪酬改革等如出一辙,实际上也是在为国企改革方案得以在全国实现释放信号,国企改革方案的接二连三的出台,一方面是营造舆论环境,另一方面也是给国企吃了定心丸、也是最后通牒,表明了执政者与政府对于深化国企改革的义无反顾、志在必行。当然,一场变革往往伴随的是各方力量的博弈,在博弈的过程中,自然有输赢,但要充满期待。(作者为华夏能源网专栏作者、能源互联研究与实践者)

原标题:国企改革四问:地方保护主义是否会抬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企改革查看更多>电力央企查看更多>央企重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