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厦门十三五规划:推广脱硫脱硝技术在燃煤电厂应用 建设坚强可靠电网(全文)

2016-04-13 08:5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脱硫脱硝厦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五节 繁荣发展文化产业

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规范发展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成文化创意千亿产业链,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全国示范,数字内容产业基地规模和水平全国领先,时尚创意产业水平全国领先,建成设计之都、时尚之城。

一、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动各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形成竞合效应。重点发展包括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数字内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艺术品展示交易、演艺娱乐和时尚创意等6个产业门类;重点建设文化保税、艺术品展示交易和数字内容集成平台3大产业平台;努力建成1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二、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资源跨地区流动,打造区域性文化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与服务平台,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推动文化市场管理规范化。引导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等传统文化市场经营企业转型升级。制定完善服务扶持文化市场的措施办法。以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市场监管为重点,培育高端商业演出市场,全力提升城市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科学划分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理事会制度,推动市属文艺院团内部机制改革和推动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进一步改革管理和运行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运营机制改革,建立服务联盟、实现资源共享。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探索建立规划衔接、部门合作、产业联盟、技术共享、市场共建的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加强财税和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两岸金融试验区和自贸试验区的优势,建立完善文化投融资体制机制,促进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

第六节 打造魅力四射的国际化城市

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全球知名度。

一、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围绕文化靓市,提升“幸福思明”、 “创新湖里”、“人文集美”、“活力海沧”、“富美同安”、“典范翔安”等文化品牌,打造创业者宜居、宜业的精神家园。提升爱乐乐团、小白鹭等文化艺术品牌影响力,打造若干文化艺术知名品牌。建设“厦门国际休闲岛” 和“世界设计之都”,深入挖掘厦门独特的“休闲文化” 和“时尚创意”特质,进一步提升鼓浪屿、曾厝垵、龙山文化创意园、华美空间文创园、五缘湾、杏林湾、海沧湾等若干载体的文化气质和格调,推进一批风格独特、品位高雅、引领时尚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充分展现厦门优美的人文环境,提升厦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增进国际社会对厦门的了解和认同。

二、打造海峡两岸及国际文化名城

开展海峡两岸及国际性文化活动,坚持做大做强海峡论坛、厦门国际时尚周、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等对台对外文化合作交流平台,塑造有文化、有活力的时尚都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力推进国际时尚周向更高层次拓展,成为厦门市靓丽的城市名片。加大文化开放力度,充分发挥厦门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挖掘厦门文化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打造文化交流品牌,提升厦门文化的影响力。推动对台文化交流,建好闽台(厦门)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实施一区多园,园区联动,加强与台湾艺术生产与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艺术培训以及图书、文物、美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设国际文化名城,以“名城”聚焦,发现和提炼“名人”、“名史”、“名景”、“名食”等来彰显“名声”,开展国际营销活动,将厦门作为区域性公共品牌来推广。

专栏16:“十三五”文化发展重大工程

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鼓浪屿申遗、闽南红砖建筑保护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工程。马銮湾大剧院、厦门文体中心、闽南戏曲艺术中心、闽南文化展示体验中心等市级大型文化设施以及市、区、街(镇)、居(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文创产业发展平台工程。闽台(厦门)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海峡国家版权交易中心。

大型文化展会活动。海峡论坛、厦门国际时尚周、海峡两岸文博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等。

第八章 打造绿色宜人生态环境

实施生态市战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成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第一节 明确生态建设目标

一、“十三五”发展目标

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生产总值碳排放量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目标。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6%,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7%,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评价考核、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图12 “十三五”城市生态控制线及城市开发边界示意图

二、2030年发展愿景

自然生态功能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优良,主要指标接近发达国家城市水平,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撑和物质基础。

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生产总值碳排放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第二节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持续推进节约能源

严格执行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先进制造业和体现中心城市功能的高端服务业。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天燃气等清洁能源使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进工业节能,促进行业共性节能技术应用,开展高耗能行业能效对标,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推进建筑节能,落实厦门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进交通节能,落实厦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运用实施方案,推广远海自动化码头等绿色海港、空港建设。大力推进华夏电力、同安城东工业区集中供热等重点节能工程,推广节能低碳产品和技术,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能效领跑者等机制。

二、全面推进节约水资源

集约节约水资源利用,加强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强化工业、农业和生活节水,制定阶梯水价政策,严控高耗水行业发展。稳步推进水资源开发,严格开采与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推进中水回用与海水利用,加强海水淡化技术研发,努力打造成海峡西岸海水淡化利用示范城市。开展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三、强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完善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建设用地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推进老工业区、城市老城区“三旧改造”,加大土地批后监管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鼓励低效用地二次开发,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结合马銮湾新城等城市建设,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7.43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13.3万亩。

四、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

组织编制实施第三轮厦门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厦门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制度方案,开展新一轮城市地质调查和全市主要矿产资源调查。建立矿产资源分类管理和开发制度,致力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发展丰富旅游休闲业,做强“中国温泉之都”品牌。逐步全面关停饰面用石材矿山,合理规划、适量布局建筑用石材矿山。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实现产业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提高资源产出率。积极推广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逐步推广垃圾分类试点,加快建设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大力推进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马銮再生水厂等再生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建筑及道路废弃物、餐厨废弃物等的资源化利用,优化提升东部固废处理中心运营管理。推动集美台商投资区等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试点、厦门“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示范试点建设。

六、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推进公共自行车、公共交通和绿行慢道系统建设。积极推进节约用水用电,引导市民购买节能家电、节水器具等节能环保产品。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要求。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杜绝过度包装,反对食品浪费,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第三节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全面提升水、空气等环境质量,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修护工作,提升城市宜居度,建成生态环境优良,市民满意认可的“大花园”城市。

一、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

全面推进岛外九条流域综合治理,持续推动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染等截污控源工程,建立健全入河、入海污水监测和达标排放制度。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推动筼筜湖片区污染综合治理,实现水清无异味。完善城乡污水处理体系,推动全市污水厂扩容提标、污水管网完善,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推进中水回用工程建设,中水回用率达20%以上。加强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切实推进清洁生产,开展对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工厂排水系统的设计审查工作,实施工业集聚区内工业废水预处理机制,加快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探索建立九龙江流域水源水质会商、协调和应急联动机制。

二、不断提升空气质量

加强工业废气污染防治,开展锅炉及工业窑炉专项整治,推行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替代,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强燃煤电厂、热电厂、企业自备电站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运行管理,不断提高脱硝效率和投运率。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排放不达标企业依法实施限期整改。加大整治机动车排气污染力度,落实鼓励黄标车提前报废补助方案,促进黄标车淘汰,严格机动车排气检测制度,逐步扩大非绿标车限行范围。加强城市扬尘污染防控,加大施工扬尘管控力度,推广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规范土方建筑垃圾运输车管理,逐步扩大“吸扫冲收”一体化机械保洁范围。严控油烟污染,加强餐饮业油烟排放监管,加大餐饮集中区建设力度,严格规范和整治露天烧烤。开展源清单调查、近低空风环境状况分布和重污染天气人工干预措施研究,建立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系统,调整优化空气质量监测点,提高空气质量监测的科学性。

三、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修护

严格生态控制线,细化落实相关保护责任。开展控制线内生态保育,逐步清退生态控制线内建设用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良好生态系统,构建良好生态安全格局。加大五缘湾栗喉蜂虎、白鹭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力度。推进流域山、水、田、林、路、村庄等系统综合治理,做好河道清理、周边截污、护坡软化等工程,打造生态廊道。强化矿业开发监管,实施废弃矿山裸露山体的生态修复,做好“青山挂白”专项治理。开展农田土壤污染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加强本地物种保护,防范外来物种对我市生态系统侵害。深入开展城乡宜居环境建设,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提升行动,实现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收集处理。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加大公园、绿道、立体绿化建设力度,实施“四边三节点”绿化改造和景观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

四、加强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制定厦门市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厦门市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健全全市各区大气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联防联控机制,完善市区政府联动,部门分工协作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推进大气和水等环境信息公开、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加强环保部门与公检法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的合力。

第四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切实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一、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

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以清单为依据,分解落实碳排放控制目标。实施试点示范工程,大力推进瑞景社区等省级低碳示范社区建设。增加森林、绿地等生态系统碳汇,开展海洋碳汇技术研究和推广,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机构和公共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稳步开展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等工作。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制度,构建市、区、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和核算工作体系。

二、不断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力布局等经济社会活动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健全预测预警体系,大力推进新一代天气雷达、厦门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等现代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能力。

第五节 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更加严格的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开展海、湾、岛、岸、滩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提升海岸带综合管理水平,建设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一、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

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厦门市近岸海域水环境污染治理方案》,开展陆海、岛内岛外同步治理,加快马銮湾、东坑湾等重点湾区综合整治,推动厦门海域海堤开口工作。完成五缘湾污水截流域,马銮湾、杏林湾等海域清淤任务,不断扩大海漂垃圾清理范围,加强九龙江流域环境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区域合作,减少九龙江入海污染物,不断改善近岸海域水质。加大海洋违法倾废治理,完善渔船废油和生活垃圾回收制度,加大对厦门海域沿线私设暗管或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向海域排污行为的查处力度,减少违章倾废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二、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修复

以《厦门滨海岸线保护规划》为指导,加大滨海岸线修复,积极实施美丽海岸工程,加快推进同安湾西侧岸段等沙滩岸线修复项目建设,有效保护岸线生态与景观资源。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开展大屿岛等无居民海岛、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控制厦门海域捕捞强度,严格实施部分海域禁捕区规定,加强外来渔船捕捞管理。持续开展“恢复海洋生态链,维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增殖放流活动,实施中华白海豚、文昌鱼等海洋珍稀濒危物种保育工程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脱硫脱硝查看更多>厦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