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西十三五规划:建设一批高效燃煤火电项目 加快建设大型水电站(全文)

2016-04-22 08:2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广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十七章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一节 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制定人口中长期发展规划,落实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健康教育、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筛查等计生服务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失衡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3个百分点。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依法记录、查询评估的人口信息管理制度。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开展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行动,实现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留守妇女安居乐业、留守老人安享晚年。

第二节 建设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

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健全社区老年人服务功能,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加强社会福利院、农村敬老院、光荣院等公益性养老机构建设,提供基本普惠的养老服务。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老龄科研,加强专业化养老服务护理人员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发挥良好的生态和长寿养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老服务产业和集聚区,建成国家养老服务业基地、世界休闲养生胜地和健康养老服务业国际合作区。

专栏32 人口发展重点工程

人口发展:建设人口基础信息库、人口发展动态监测预警、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金人工程二期。

养老服务:自治区本级建成1所10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性养老机构,每个设区市建成1所500张床位以上的专业性养护机构,每个县改造建成1所2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性福利机构,有条件乡镇改造或新建1所100张床位以上的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覆盖。

第四十八章 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落实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健全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报酬由市场决定机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改革。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行业收入差距。建立自然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完善现代支付和收入统计监测体系。

第四十九章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加大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实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城乡区域间服务项目和标准衔接。增强县级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优化公共服务提供网点布局和资源整合,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根据人口流动趋势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或清单制,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结合,促进公共服务供给社会化、多元化,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第十二篇 传承发展 完善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成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

第五十章 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和广西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科学素养。加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风尚。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健康的网络文化,向青少年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培育一批高端智库。

第五十一章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建设、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实施文化惠民和公共文化工程,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推出系列文艺精品,打造“美丽南方˙广西”文化新名片。积极培养文化名家,培育基层文体骨干和带头人,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海洋文化、丝路文化。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深入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加强惠民演出和节假日演出,打造民族节庆和驻场演出品牌,鼓励群众自办文化体育,搭建群众文化展示交流平台。加强地方文化立法,建设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和保护机制,开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并纳入国民教育,促进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文化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公共文化服务广覆盖、高水平、重实效。

第五十二章 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强化重大项目带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服务、广告服务、印刷出版、旅游演艺、数字内容与动漫游戏、文化会展等文化产业,积极发展运动休闲、体育培训、商业赛事等体育产业,推进文化体育与科技、信息、旅游融合发展,培育数字文化、网络文化等新型业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4%以上。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重组,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培育消费热点。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柳州运动休闲之都。

第五十三章 提升文化区域影响力

推动文化走出去,加强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支持文化企业采取国际合作、委托代理、建设出口基地等方式,参与境外艺术节、图书展、影视展,以及境外舞台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国际文化活动,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加强文化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构建面向东盟的网络广播电视台,塑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文化品牌,促进与东盟文化体育交流,建设全国区域性文化中心、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

专栏33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点工程

文化惠民和公共文化:建设文化馆(群艺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场所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继续推动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加强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居,民族文物、传统建筑、标志性建筑、重要史迹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与维修,建设壮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灵渠、三江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建设中越边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带。

文化产业:建设广西文化产业城、桂林创意文化产业园、南宁动漫试验园、南宁东盟文化博览园、梧州亚太文化创意园、钦州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百色红色文化园、北海文化创意产业园、河池长寿文化产业园、广西工业设计城、柳州工业设计产业园、广西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南宁和桂林印刷出版产业园、广西黄姚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园等。

国际文化合作:办好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电视交流论坛、文化产业展览、电影展映、东盟中国图书展销会暨版权贸易洽谈会、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等,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传媒)人才培养基地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

第十三篇 创新治理 促进社会和谐包容发展

适应社会转型新形势,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法治建设,确保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安宁巩固、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第五十四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和谐。

第一节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治理理念,改进治理方式,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运用现代技术改进社会治理手段,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优化行政执法运作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健全行政执法责任配套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经费由财政保障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协调解决社会各方利益诉求。完善公众参与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对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等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建议。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依法维权和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第二节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构建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功能。稳步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依法参与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社区服务、公益慈善等活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和发挥作用。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例达到13%。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其依法开展活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第三节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领域信用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共享,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2020年建成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标准体系,实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健全高效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的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加快建设小微企业信用工程、农村信用体系示范工程、诚信商(园)区信用工程。强化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加强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和市场强制退出机制。培育信用服务市场,支持征信、信用评级机构发展。

第四节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道防线,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放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重大事故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统筹推进地震、气象、消防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监测预警、灾害防御和紧急救援水平。健全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群众安全感达到90%以上。重点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破坏活动,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方式。推动建立健全执法安全国际合作机制。完善预警预测、信息报告、应急处置等机制。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

专栏34 社会治理重点工程

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等。

食品药品安全: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食品药品监管、基层安全监管、风险监测与评估、检验检测等体系,以及中国-东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与合作基地、珠江-西江经济带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合作基地等。

社会信用:建设国家法人单位信用资源库广西项目库等。

安全生产:建设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东盟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基地、广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和安全生产技术中心二期。加强北部湾石化灭火救援能力建设。

应急管理:建设全区应急平台、城乡应急基础设施、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指挥中心和中国-东盟应急培训基地等。

社会治安:加强司法基层基础能力、防恐反恐、禁毒、消防、监狱指挥系统和治安指挥系统建设。建设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综治信息处理系统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广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