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西十三五规划:建设一批高效燃煤火电项目 加快建设大型水电站(全文)

2016-04-22 08:2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广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十二章 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

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均衡布局,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广西

第一节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市县依据主体功能定位科学发展,形成城镇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自然岸线格局。科学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引导人口和经济向重点开发地区集聚。保护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推动农产品主产区建成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功能区,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建成重要生态产品供给和环境保护的核心区。建立健全适应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产业、投资、土地、人口、环境等政策。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对农产品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制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办法,完善科学发展十佳县、进步县评比表彰方案,实施科学分类考核。

第二节 完善空间开发体制机制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生态环保等规划“多规合一”,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扎实推进全国“多规合一”省级试点,制定空间规划编制指引和技术规程,合理布局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城镇开发边界、生态环境保护三条红线,推动生产力布局、重大工程项目与空间结构紧密结合。合理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实施国土空间开发许可制度,开展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点流域、重要矿山和海岸带、海岛的综合整治。

图6:全区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功能区划示意图

第九篇 统筹城乡 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坚持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多元特色方针,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三十三章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第一节 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民工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国家“三个1亿人”方案,实现新型城镇化规划目标任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制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标准和办法,重点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的人群落户城镇,提高高等学校和中高职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等常住人口的城镇落户率。推行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健全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以及教育、就业、卫生、社保、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第二节 推动形成城镇群和各类城镇协调发展

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推进新型城镇化,依托沿海沿江沿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北部湾城市群和桂中、桂北、桂东南城镇群,承载全区80%左右的城镇人口,积极发展南崇、右江河谷和沿边城镇带。推动桂东南城镇群与珠三角城市群融合发展。实施中心城市提升工程,培育发展南宁、柳州、桂林都市经济圈,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加快设区城市发展,建成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实施大县城战略,推动县城向城市转型,将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县城培育成为中小城市。实施百镇建设示范工程,培育一批人口5万至10万以上的重点镇,向特色小城市发展。

专栏23 四大城镇群发展方向

北部湾城市群:以南宁为核心,促进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同城化,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服务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核心引擎。

桂中城镇群:以柳州为核心,辐射带动来宾、河池(宜州)一体化发展,打造西南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桂东南城镇群:以梧州为核心,促进玉林、贵港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桂粤合作发展先行区。

桂北城镇群:以桂林为核心,整合桂林、贺州旅游资源,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

图7:城镇群和城镇体系示意图

第三节 加快建设新型城镇

统筹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以新理念建设新型城镇,提升城镇品质和形象。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镇理念,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科学划定开发边界,鼓励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建设集约城镇。加快城镇产业优化升级,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城镇产业,依托山水脉络合理布局城镇绿地空间,建设绿色城镇。促进城镇建设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推动规划建设和管理信息化,建设智慧城镇。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建设,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建设人文城镇。突出沿海沿江沿边和民族、乡土特色,推进城镇建设与独特的自然地理、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秀美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建设特色城镇。加强城镇精细化管理,确保城镇安全。积极推进城市新区建设,支持南宁五象新区创建国家级新区。

第四节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城镇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设施配套、功能完备的城镇基础设施网络。实施城镇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完善工程,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停车场、加油站、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提升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便捷高效换乘水平,规划建设城郊铁路。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网、无障碍设施等建设,城市新区配套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提升地下市政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城市排涝与调蓄、公园绿地等生态设施建设,打造海绵城市。加强城镇物流配送、便民超市、平价商店、农贸市场等生活设施建设,完善服务网络。加快城镇棚户区、老旧小区和危房改造,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政策覆盖全部重点镇。支持贺州、来宾、崇左等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建筑市场监管,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推进城镇绿色发展。

专栏24 新型城镇重点工程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推进柳州、来宾市和全州、平果、北流市县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城市新区:建设南宁五象新区、柳州柳东新区、桂林临桂新区、梧州苍海新区、北海廉州湾新城、防城港海湾新区、钦州滨海新城、贵港西江新城、玉林玉东和龙港新区、百色百东新区、贺州生态新城、河池宜州新区、来宾城南新区、崇左城南新区等。

海绵城市:建设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玉林、百色等海绵城市。

第三十四章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田园牧歌、青山绿水、温馨和谐的美丽乡村。

第一节 深入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

深入实施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在巩固提升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基础上,持续推进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实现农村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幸福、乡村和睦安宁。推进乡土特色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进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专项活动,实现生产发展、农民富裕。推进乡村建设规划基本覆盖,合理安排村镇建设、农田保护、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提高村落规划和民居设计水平,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深入开展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专项活动,以培养新型农民、优良家风和文明新风为重点,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和绿色村屯创建,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第二节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统筹农村道路硬化、供水排水、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物流配送等建设,加快农村电网、宽带、危房、村庄照明等改造,完善农林场基础设施,提高农村路网密度和等级,以及农村安全饮用水水平,消除零散居住农户无电现象,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少数民族村寨等火灾隐患整治能力增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智慧乡村基本建成。加强农村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村村有涵盖文化娱乐、体育场所、卫生设施、便民服务中心等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与城镇差距明显缩小。

第三十五章 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发展,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立规范高效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管理一体化设计。推动城镇市政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统一均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人力资源、科技金融等要素市场,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发挥南宁、玉林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示范作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三十六章 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

推进扩权强县和自治区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激发县域发展活力,培育经济强县。发挥县域比较优势,以城镇空间为依托,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特色优势产业、农林产品加工和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强与大中城市、大企业产业配套协作,培育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增强综合承载力,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加大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提升县域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统筹推进县改市(区)、乡改镇、镇改街道办、村委会改居委会等工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广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