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西十三五规划:建设一批高效燃煤火电项目 加快建设大型水电站(全文)

2016-04-22 08:2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广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七篇 脱贫攻坚 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八个一批”和脱贫攻坚“十大行动”,确保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十七章 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实行分类扶持,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对有发展条件和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加大产业扶贫、增加经营收入实现脱贫。对有劳动能力但受制于当地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通过加大就业帮扶、就地转移就业或外出务工实现脱贫。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贫困人口,通过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实现脱贫。对生存条件差但生态地位重要、需要保护修复的贫困地区,通过生态补偿实现脱贫。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通过医疗救助实现脱贫。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脱贫。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地区孩子享受到更加公平的优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支持边境地区贫困群众发展边境贸易,通过合法的贸易活动实现脱贫。确保现行标准下45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前三年每年脱贫120万,第四年脱贫93万,第五年巩固脱贫成果。

第二十八章 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紧密结合,重点扶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石漠化片区,以及54个贫困县和5000个贫困村,按照整体规划、集中投入、综合开发、合力推进的要求,大力实施道路畅通、饮水安全、电力保障、危房改造、产业发展、旅游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乡村信息化等扶贫工程,扩大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互联网等问题,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区平均水平。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培育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统筹做好库区移民、以工代赈和农林场等扶贫开发工作。

第二十九章 完善脱贫工作机制

完善精准识别机制,做好贫困户、贫困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和动态管理,建立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做到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到人。探索由当地搬迁安置向吸纳人口能力强的地区转移安置模式。探索将财政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入股,实行贫困人口资产收益扶持机制。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整合涉农资金集中使用,设立扶贫产业投资基金。健全扶贫考核机制,对贫困县实行以脱贫实绩为主的考核,建立贫困县、贫困村退出机制和脱贫摘帽激励机制,深入落实定点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和激励机制。

专栏19 脱贫攻坚行动计划

特色产业富民:因地制宜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旅游扶贫: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创建全国旅游扶贫试验区。

扶贫移民搬迁:实施扶贫移民搬迁计划,“十三五”期间扶贫移民搬迁100万人。

农村电商扶贫: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完善贫困地区电信普遍服务等基础设施,支持电商企业开展农村电商业务。

农民工培训创业: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20年绝大部分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培训证书。建设农民工创业园。

贫困户产权收益:加快贫困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农村产权交易,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贫困村屯道路、饮水、电力、通信、危房改造、污垃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科技文化扶贫:加大贫困地区科技文化资源配置力度,提高科技文化对脱贫攻坚的贡献率。

金融扶贫: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展贫困地区金融业务、扩大信贷规模,创建农村金融扶贫改革示范区,2020年实现贫困村金融便民服务点全覆盖。

社会扶贫:建立完善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扶贫工作的激励机制,形成扶贫合力。

第八篇 双核驱动 形成三区统筹发展新格局

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促进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构建沿海沿江沿边三区统筹发展新格局。

第三十章 推进沿海沿江沿边协调发展

沿海地区以北部湾经济区为重点,沿江地区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为重点,沿边地区以左右江革命老区和沿边经济带为重点,统筹推进江海边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协调发展。

第一节 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

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摆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谋划,以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核心区为目标,发挥面向东盟和沿海沿边优势,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实现升级发展。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打造北部湾现代化港口群,提升北部湾连结西南中南、直通东盟的陆海空运输能力。加快发展临港产业集群,布局完善石化、冶金、汽车、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打造石化、能源、修造船等国家级产业基地,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北部湾同城化纵深发展,建设智慧北部湾,打造北部湾国家级沿海城市群。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边境和跨境经济合作区、海洋合作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开放合作新模式,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发展的国际区域合作新高地。2020年经济区四市经济规模占全区比重突破40%,城镇化率达到60%。

第二节 加快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

把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摆到国家流域开发和全面深化内地与港澳台合作的战略高度谋划,以建设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战略支撑带为目标,发挥承东启西和通往粤港澳优势,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加快推进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优化畅通西江航道,强化铁水、公水多式联运,创新船闸建设营运机制,全面提升西江黄金水道通行和港口吞吐能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强化沿江重点城市产业分工合作,建设桂东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点发展汽车、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材等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沿江产业带。发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先行示范作用,支持桂东地区融入珠三角经济圈,促进跨省区产业合作发展。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间分工合作、协同发展,构建以桂中、桂东南城镇群为主的沿江城镇体系。统筹西江流域上下游发展,强化生态环境联保联防联控,构建千里绿色走廊。规划建设西江水系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

第三节 加快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

把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摆到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脱贫攻坚战略中谋划,以深入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为契机,发挥资源和沿边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完善交通骨干网,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大幅提升老区通达率。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有色金属、农林产品加工、养生健康、旅游休闲等特色优势产业,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基地,构建以生态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崇左、百色沿边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加工贸易和口岸经济,促进跨境经济合作。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加快建成山清水秀、安居乐业的幸福老区。

专栏20 14个设区市战略重点

南宁市: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门户枢纽城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

柳州市:建设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桂林市: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国际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基地、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

梧州市:建设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粤桂合作先行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北海市:建设高新技术与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生态宜居滨海城市、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文化名城。

防城港市: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枢纽港、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生态宜居海湾城市。

钦州市: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港、区域性产业合作新高地、现代化生态滨海城市。

贵港市:建设西江经济带核心港口城市、新兴工业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玉林市: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非公经济发展示范城市。

百色市:建设国家生态铝产业示范基地、区域性现代农业示范中心、红色旅游创新区。

贺州市:建设向东开放的门户枢纽城市、新型材料基地、生态养生长寿胜地。

河池市: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养生健康国际旅游区、精准脱贫示范区。

来宾市:建设区域性新兴工业基地、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双核驱动战略重要节点城市。

崇左市: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新高地、沿边开发开放桥头堡、边关风情旅游带核心区。

第四节 提升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影响力

发挥桂林品牌优势,打造大旅游圈,增强对全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桂林连通国内外的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建成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发展新型旅游业态,拓展旅游功能,加快由山水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等复合型旅游转型。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以旅游业和新型工业、现代农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推动粤桂湘黔旅游联盟总部设在桂林,打造国际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桂林贺州旅游一体化。加强漓江山水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专栏21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工程

八大系列旅游产品:山水观光、休闲度假、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旅游、生态乡村、户外运动、浪漫婚典等旅游。

八大旅游精品:漓江风景名胜区、两江四湖景区、阳朔山水休闲景区、龙胜龙脊梯田景区、资源八角寨丹霞景区、兴安灵渠景区、猫儿山养生度假区、动感天湖景区。

第五节 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

以东兴、防城、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等沿边县市区为重点,大力推进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口岸、边境城市、边境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构建特色鲜明的沿边经济带。扶持边境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深化与周边地区产业和市场合作,建设能源矿产、农林产品进口加工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大对边境地区政策扶持,促进加工贸易向边境口岸和城镇集聚,发展边民互市贸易。推进沿边新型城镇示范带和边民集居点建设,增强边境城镇综合承载力,树立国界新形象。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稳边安边兴边,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的新边疆。

第三十一章 打造海洋经济强区

编制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开发格局,拓展蓝色经济空间,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整合沿海港口岸线资源开发,打造现代化港口群,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海洋船舶和工程装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海洋医药、海洋旅游、海洋能源、海洋服务等海洋产业。加强海洋技术研发,重点在深海、环保、安全等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提高海洋开发利用能力。优化已有岸线使用效率,加强海岸带保护,科学划定海洋生态红线,严格控制围填海规模,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0%。加强红树林、河口港湾湿地等海洋生态保护,重点建设涠洲岛、斜阳岛、茅尾海等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推进海域海岛海岸带生态修复。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提高海洋灾害风险评估、防灾减灾和突发事故应急能力。加强与粤琼和东盟海洋资源开发合作,推进海洋合作综合试验区建设。

专栏22 海洋经济重点工程

海洋渔业:发展海产养殖、远洋捕捞、海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海洋产品精深加工等。

海洋旅游:打造海上精品旅游线路,发展滨海休闲度假、邮轮游艇、海上运动等。

海洋科研:发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修复、科研成果转化交易等。

重点项目:建设现代化渔港经济区、中国-东盟海洋研究合作中心、中国南方海洋科技城、北海国家第四海洋研究所、北部湾航运交易所、国际海事法庭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广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