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西十三五规划:建设一批高效燃煤火电项目 加快建设大型水电站(全文)

2016-04-22 08:2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广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节 提升工业基础能力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加强产业技术基础、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等建设。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急需产品,支持优势企业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推动首台套、首批次和跨领域应用。支持企业开展工艺创新,培养工艺专业人才。强化公共平台建设,完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和重点学科建设科学中心、重点实验室,构建科技基础研发平台;在优势产业技术领域布局建设工程实验室。依托优势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和创新平台,依托制造业集聚区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平台。转变政府扶持产业发展政策,逐步从选择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或重点项目配置资源,转向强化对产业升级共性关键技术的普惠性支持,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公共信息、公共检测等平台建设,提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能力。

第四节 增强企业竞争力

健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企业更新设备和采用新技术。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瞄准国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和能效环保水平,增强质量品牌意识,加强标准化建设,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提升企业素质。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融资成本和税费成本,降低社会保险费,增强盈利能力。以制糖、汽车、钢铁、水泥、机械、有色金属等为重点,推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培育一批规模较大、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和企业联合体,建立一批产业技术联盟。实施“互联网+中小企业”专项行动,推动中小企业优化结构,增强创新能力、配套能力和协作水平,向专业化、精益化和集群化发展。

第五节 优化工业布局

按照区域发展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布局,促进集聚发展。依托北部湾经济区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延伸产业链,增强配套能力,培育形成临港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沿海石化、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修造船、装备制造、林纸一体化等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重点城市,引导汽车、机械、冶金、食品、化工、建材、再生资源等产业和新兴产业沿江布局发展,增强西江经济带工业集聚发展能力,打造制糖、汽车、机械、冶金、建材等产业基地。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引导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制糖、茧丝绸、能源等资源性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精深加工水平和资源就地转化率,增强桂西地区资源精深加工水平,打造有色金属、制糖、能源、茧丝绸等工业基地。推动工业园区向创新型园区转型升级,发展特色化、生态化、智慧化园区,建设一批产城融合发展的城市和集聚区。

专栏13 重大产业基地和产城融合园区

重大产业基地:推进柳州、桂林、梧州老工业基地,北部湾先进制造业基地,百色生态铝示范基地,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示范基地,崇左糖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来宾铝精深加工基地,贺州碳酸钙和新型材料产业基地等,以及一批区域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来宾合山、贺州平桂等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

产城融合发展城市和园区:建设柳州、贺州、百色、来宾国家产城融合试点城市。重点推进30个产城融合试点园区建设。

第二十四章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以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为导向,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培育成为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

第一节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工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在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基础上,培育一批能够创造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体现创新驱动引领的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导航、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在人工智能、高效储能、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形成若干新兴产业集群,力争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

第二节 完善新兴产业发展环境

强化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研发一批标志性和带动性较强的先进技术、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引进关键技术和项目,引导新兴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发展。建立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发展的准入条件、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完善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鼓励民生和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采用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设计。培育产业扶持基金、创投基金、引导基金等,撬动社会资本发展新兴产业。

专栏14 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重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家居、北斗导航应用等高端信息服务。

先进装备制造: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智能制造等装备制造产业。

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重点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发展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家政服务、医疗健康等服务机器人。

通用航空:重点发展通用航空设备维修和制造、展示交易、融资租赁、航空培训、航空运营、低空旅游、航空维修、航空文化等产业。

节能环保: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新材料:重点发展高端铝合金、有色金属、石墨烯、稀土、新型建筑、非金属等新型材料。

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新能源:发展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产业。

生物医药:建设壮瑶药、国家基本药物原料药和建设珍稀濒危动植物繁育研发基地。

大健康:发展休闲健身、医疗保健、长寿食品、旅游装备、健康器材、医疗器械等产业。

第二十五章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

按照减少管制、打破垄断、扩大开放、促进竞争的要求,开展加快发展服务业行动,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第一节 提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商务会展、科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海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工业企业分离和外包服务功能,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有机融合,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和比重。

专栏15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

信息服务:建设南宁、柳州、桂林、北海、梧州、钦州信息服务基地。实施“互联网+”行动,发展物联网、智慧云服务、互联网金融、工业和农业互联网、家庭社区互联网、互联网基础服务和北斗卫星系统运用等产业。实施信息惠民工程,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

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资金配置。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电商金融等公共平台,培育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发展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

电子商务:实施“电商东盟、电商广西”工程,建设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培育一批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提供第三方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优化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和先行先试,推进南宁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建设面向东盟电子商务总部。支持制造业网络直销、线上线下业务融合、社交电子商务、网络团购、社区综合电子商务应用等新业态发展。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规划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园区。

商务会展:发展商贸服务以及会计、审计、税务、广告、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经纪代理、市场调查、品牌营销等专业服务,以及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培育发展项目策划、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企业管理服务。建设南宁会展经济核心区,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会展品牌。

科技服务:搭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健全以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科学普及等科技服务,构建科技服务产业集群。培育科技服务新型业态。

人力资源服务:发展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业态和对外劳务合作,建设中国-东盟劳务合作市场。

节能环保服务:开展节能降耗、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等节能环保服务。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烟气除尘脱硫脱硝、危险废弃物处置、工业污染治理等领域,推进合同环境服务和环境治理特许经营。发展生态环境修复、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价、绿色认证、排污权交易等新兴环保服务业。

海洋服务:发展为海洋渔业和海洋油气、化工、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海洋产业服务,以及航运金融业和船舶管理、船舶交易、船舶维修、航运信息咨询等航运服务业。

第二节 升级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以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为导向,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商贸流通、健康养生、家政服务、文化体育、教育培训、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和档次,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专栏16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重点

商贸流通:改造提升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建设一批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平台、专业市场和金融商务区、城市综合体、商业街,形成钢铁、食糖、汽车、有色金属、建材装饰、粮食和农副产品、中药材等特色大宗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加强乡镇商贸综合体建设。拓展南菜北运工程和“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活动。打造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健康养生:建设巴马长寿养生、桂北休闲旅游养生、北部湾国际滨海养生、西江生态养老产业带、贺州生态健康等示范区和南宁养老服务业核心示范区、梧州岭南生态养生新城。完善健康养老服务产业链,发展医疗保健、健康保险、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支持健康养老产品研发制造和应用,发展壮医、瑶医、苗医等民族医药,推广中医疗法,发展营养饮食、调理保健、慢性病预防等养生服务。

家政服务:发展家政、养老、残疾人居家和病患陪护等服务,以及家庭物流配送、家庭教育等特色服务,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家庭服务市场和家庭经营机构。建设家政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

教育培训:建设一批职业院校、县级职教中心,兴办教育培训机构。依托重点企业和项目建设实习和实训基地、研发中心,打造全国旅游培训和区域性国际培训基地。

房地产:化解房地产库存,推动房地产业兼并重组,合理发展工业、旅游和养生养老地产,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住房消费力度,完善房地产信息系统,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第三节 构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依托互联互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链接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粤港澳、西南中南和华东地区的出海出边出省物流通道,完善物流节点城市、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等布局,打造面向东盟、辐射西南中南、服务“一带一路”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北部湾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把南宁建成国际性物流城市,其他中心城市建成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统筹规划县市区物流布局,重点发展重要物流节点县城和中心镇。合理规划物流园区,重点建设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货运枢纽型、口岸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等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城乡配送、金融物流、智慧物流等,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等方式,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提高物流集约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运营商,建设海外仓等境外物流节点,构建国际物流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增强国际物流中心辐射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广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