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陕西十三五规划:建设大型清洁煤电基地 每个矿区建设一个低热值煤发电厂(全文)

2016-04-27 08:1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陕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章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以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绿色惠民、协同共享、开放融合战略,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适应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建设新局面。

第四章 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陕西”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基础上,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15%和45%。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45%以上,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外向度达到15%以上,富裕陕西建设提高到新阶段。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长10%左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20万人。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物价指数保持稳定,和谐陕西建设迈上新的境界。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现代化。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法治陕西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推进,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精简,非公经济占比达到58%。政府管理运行水平明显提升,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省级重大文化项目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陕西特色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建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下降,森林覆盖率超过45%,治污降霾取得显著成效,关中、陕北、陕南优良天数分别达到275天、290天和295天以上,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美丽陕西建设展现新的景象。

第二篇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速释放新需求,努力创造新供给,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第五章 推进体制创新为核心的协同创新

第一节 推动管理创新

系统推进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主攻方向,以资本为纽带、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力争在军民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金融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开放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打造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区和“一带一路”创新中心。

健全创新服务体系。推进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创新评价和考核制度,推广“延长模式”。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激发创新活力。推广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创新模式,加快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完善工研院运行体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改革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办法。

第二节 加强科技创新

强化知识创新。加强管理、信息与通讯、材料、航空、航天等重点学科建设,建设一批基础研究品牌学科和精品专业。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及重点龙头企业,建设国家实验室。加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可能产生颠覆性突破的重点领域进行战略布局。

增强技术创新。依托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工程,组织实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100个产业技术联盟。吸引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和创新型企业来陕设立研发机构,鼓励省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内外机构建立科技合作机制。

第三节 强化产业创新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拓展产业链,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动,实现技术链、资金链、服务链融合发展。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创新重大专项,在智能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民用客机/货机、无人机、增材制造、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及应用、北斗导航系统及应用、DMTO(煤制烯烃)、生物育种、土壤污染防治等领域取得突破及示范应用,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通信、第五代移动通信、自旋磁存储等前沿技术研究,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第六章 加强军民融合创新

建设军民融合四大产业园区。重点建设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国家级经开区兵器工业基地、国家级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等四大基地(园区),培育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军工电子等产业集群。

推进军工企业、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支持军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上市融资等多种方式,发展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鼓励省属国有企业、政府性基金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组建航空、卫星等混合所有制公司。加快军工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试点。

推动军民资源开放共享。深化和扩大“民参军”,组建10个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培育发展一批“民参军”专业化配套企业。推动有条件的军工单位与在陕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建军民两用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中心,建设100个军民兼容技术支撑平台。

第七章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圈,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复制推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完善市场化创业投资引导机制,构建全过程孵化服务链条,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支持众包、众筹、众创、众服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省各类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达到500家。

第八章 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推行“带项目引人才”方式,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到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55万人。积极培育企业家精神,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资本运作的企业领军人才。完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引导和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

第九章 建设质量和品牌强省

实施质量和品牌强省战略,实现陕西制造向陕西创造转变、陕西速度向陕西质量转变、陕西产品向陕西品牌转变。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加强产品可靠性设计、试验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引导和鼓励企业申请注册商标,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到2020年,质量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进入中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品牌数量大幅提升。

第十章 坚持强化供给优化需求

提升供给水平。加强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空间。实施淘汰僵尸企业行动,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实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行动,加速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施高品质消费供给行动,适应个性化、多样化、安全性、高品质消费需求,发展精致生产。实施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行动,五年新增中小微企业1.5万户,各类市场主体增长40%以上。

优化需求结构。继续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着力增强消费对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培育信息、健康养老、休闲旅游、文化教育体育等新型消费业态,推动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扩大进出口规模,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陕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