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陕西十三五规划:建设大型清洁煤电基地 每个矿区建设一个低热值煤发电厂(全文)

2016-04-27 08:1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陕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篇 系统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优化存量,做优增量,推进大调整、大协作、大循环,实施“中国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创新产业组织模式,打造陕西产业升级版。

第十一章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第一节 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

坚持优煤、稳油、扩气,打造新能源、电力外送、煤炭深度转化三个增长点,继续巩固能源化工产业支撑作用。坚持“三个转化”,推进“三个围绕”,建设能源强省。提升“十大基地”、“十大园区”建设水平,培育一批资源勘探开发和加工转化产业集群,带动能源装备制造、能源金融贸易、能源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陕北重点打造能源化工全产业链;关中抓好能源接续区建设,加速聚集能源配套产业,打造丝绸之路能源贸易金融中心;陕南以可再生能源开发为重点,加快天然气开发,适时建设火电支撑电源

——优煤。坚持安全、高效、绿色、集约原则,采用先进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建设榆神、榆横、府谷、彬长、永陇、子长矿区等转化项目配套煤矿,积极推进小煤矿整合关停。

——稳油。加强陕北老油区扩边精细勘探,加快富县、宜君、旬邑、彬长等新油区勘探开发,加大推广二次三次采油新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

——扩气。加大陕北气田和镇巴新区块勘探开发,推进彬长、韩城、吴堡煤层气和延安页岩气勘探开发。常规、非常规天然气产能分别达到500亿立方米和40亿立方米。

——打造新能源增长点。水风光并举、分散式与集中式并重,稳妥推进新能源微电网、氢燃料动力电池等新技术示范,降低开发成本,力促快速产业化。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020万千瓦。

——打造电力外送增长点。重点建设四大“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力争每个矿区建设一个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厂,基本实现陕北、关中中心城市和重点县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打造煤炭深加工增长点。重点建设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等煤制烯烃以及华电榆横等煤制芳烃项目,并力促项目向下游精细化工延伸。提升兰炭产业技术水平,推进煤炭分质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建设未来能源榆横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延长榆横200万吨油醇联产工程等项目。

第二节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有色冶金。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钛、钼、铝、镁、铅锌、钒、稀有及黄金等贵金属精深加工,构建煤—电—铝镁—深加工等载能产业链,打造“钛谷”、“钼都”、“钒都”、“镁都”。推进钢铁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食品加工。以食品工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精品粮油、果品、乳制品、肉制品、烟草、方便食品等特色优势产品,做大做强本香、爱菊、海升、银桥、红星等品牌,打造西部绿色生态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纺织轻工。加强西安、咸阳、宝鸡纺织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替代纤维、差别化纤维和产业用纺织品,提升功能性服装竞争力,建设西部纺织服装生产基地。积极研发日用洗涤用品、食用级塑料、工程塑料等日用品。

建筑建材。巩固提升“陕西建筑”品牌优势,推动大型集团实现设计、生产、施工、管理一体化发展,鼓励“走出去”拓展境外市场。重点发展结构部品、保温、防水、装饰等节能环保材料,做强关中新型干法水泥基地。到2020年,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以上。

第十二章 实施中国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

实施工业强基战略。围绕新能源汽车、能源装备、航空航天、机器人、电子信息等具有比较优势领域的“四基”发展需求,组织实施一批工业强基示范工程,支持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到2020年,力争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实施百万辆汽车工程,突破整车控制、深度混合动力等关键技术,构建整车制造、关键零配件、售后服务等完整产业链,打造全国自主品牌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到2020年,实现产值2500亿元。

航空。积极推进新舟60/600系列化、新舟700研制、运八民机改型、民用无人机研制和产业化,扩展Y20、C919、ARJ21、AG600等重大机型配套业务,带动航空维修、航空客运、航空物流等产业发展,建设全球最大的涡桨支线飞机研制生产基地。202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

航天。围绕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和低成本航天运载动力,构建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产业链,打造国内领先的卫星应用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实现产值500亿元。

能源装备。推进输变(配)电、油气钻采输送、煤炭采选等传统装备提质增效,做大做强风电、地热、核电、氢燃料电池和新型储能装置等新兴装备。加快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技术和设备研发,推进特(超)高压输配电设备集成化。推进大型高效能量回收系统关联技术及成套机组的开发利用。

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积极发展高精、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突破智能数控系统、在线远程诊断等先进技术。加快掌握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技术,推动成果产业化,扩大应用范围应用。到2020年,实现产值500亿元。

轨道交通装备。提高整车设计制造与试验验证能力,加快关键系统与核心零部件开发,加强列车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和工程化应用。重点发展网络控制系统、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市域快轨信号系统、碳化硅IGBT芯片、高功率密度电机等。

现代农业机械。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提升高端整机、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水平及研发检测能力,突破大型发动机电控系统,高性能大型穿凿机械驱动、液压系统等技术,重点发展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智能化精密播种机、中高端粮食烘干机、秸秆收获机械等。

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发展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精密工模具。推广应用精密成型、智能数控等加工装备和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等先进技术,推动制造向柔性、智能、精细、绿色转变。到2020年,智能装备占比超过50%。

第十三章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构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产业链,提升北斗导航、网络通信、物联网、图像处理等领域芯片设计水平,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端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一体化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智能终端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物联网、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和激光等产业,打造具全球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到2020年,实现产值4000亿元。

增材制造。加快材料、数字化设计、快速成型、关键部件等技术开发应用,推进3D打印及智能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产业化,培育增材制造全产业链,依托渭南高新区和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级增材制造示范基地。

新材料。聚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核电、轨道交通、汽车等领域需求,做大做强钛、镁、铝等轻质合金为主的高端金属结构材料,以钼及贵金属为主的高端金属功能材料;延伸超导、陶瓷基、电子级硅材料等产业链,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攻克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基材料相关技术,力争实现产业化。到2020年,实现产值1600亿元。

生物技术。以强生供应链西安生产基地建设为契机,突破单克隆抗体、多肽药物、控缓释制剂、靶向制剂、良种繁育等一批重大核心技术。加快建设西安高新区草堂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形成生物医药技术研发、生产基地。支持陕南建设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基地,支持杨凌建设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研发生产基地。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

绿色环保。大力开发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监测等核心技术,重点发展水体与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节能与清洁生产等装备。强化环境治理专业化运营,鼓励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和自动连续监测的市场化、企业化和专业化运营。到2020年,实现产值600亿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陕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