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市场正文

新能源骗补调查 十大骗补车企业疑似曝光

2016-05-12 10:55来源:凤凰汽车作者:未明天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骗补电动公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央视在曝光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时,同时公布了2015年12月单月产量占全年产量超过50%,同时年产量在1000台以上的新能源车企名单,分别是陕西通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宏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芜湖宝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以及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这些车企存在的一个共同点是,从工信部提供的合格证数量显示,其2015年12月单月的产量均已超过全年产量的50%,且年产量均在1000辆以上。

在过去的一年里,6—8米的客车销量增长速度最快,尤其在12月份。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动客车的上牌量是9.25万辆,比2014年6000辆的销量实现了超过15倍的爆增长,而6-8米客车去年销量同比增长了22倍,且去年12月一个月的上牌量就超过了6万台。而上述的两家私营的小型公交车企业,为去年年末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正常的暴发性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骗补不是正道,新能源汽车在推广的各个环节,都应不钻空子,走正道。

手记:

跟行业内人士聊“新能源汽车骗补”,就像老婆跟老公聊“有没有藏私房钱”一样。其实结果是明了的,只是出于猎奇心理,总想追究过程和细节,然后大力谴责,再然后约法三章。至于此后会不会重蹈覆辙?或许“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这句话是最佳回答。尽管如此,凤凰汽车还是要秉着维行业健康发展建言的态度,认真地扒了新能源汽车骗补的事儿,经过四方询问,最终笔者总结:其实骗补之心人人皆有,只是在形式上有不高明和高明之区别。

都说骗补的重灾区在商用车,不错,尤其在大中型客车领域。作为一名负责人的媒体人,我来告诉你那些进行新能源汽车骗补的主体究竟都有谁?——影响最恶略、也最猖狂的当属一些名不经传的小客车生产企业,诸如像央视曝光的吉姆西,年产量千台左右。因为手里持着一张汽车汽车“准生证”,在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使用环节,全程作假,以小的规模成本牟暴利发大财。这些企业诸如行业中的“老鼠屎”,虽然坏了一锅汤,但是容易剔除,也容易纠正。如何纠察?从工信部的合格证上牌量上着手,最容易筛查。换言之,从某种意义而言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此现象其实是知道的……

而真正让国家和地方的财政补贴付诸东流的,其实是“大量销售、购买新能源汽车,但不让轮子转起来”的行径,涉及到的主体包括主流生产厂家、经销商以及买车单位(包括公交企业),不夸张地讲,每一个新能源汽车企业,或多或少的都参与过此类行径。只是在表面上遵循了关于获取国家财政补贴的各项游戏规则,实则也是变相骗补。

试问,2015年新增的33万辆新能源汽车,有多少车辆“趴窝”,根据笔者在过去两年中的不完全掌握的信息,最少一半以上的车辆其出勤率不会超过50%。300亿元的补贴,换来一堆不充电的电池……这才是最大的行骗! 

原标题:新能源调查:骗补之心人皆有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骗补查看更多>电动公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