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合肥十三五规划:建设一批火电项目 鼓励发展热电联产和余热发电等(全文)

2016-05-16 08:3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安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章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聚焦重点领域,按照三次产业联动、多业态融合的思路,坚持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安全食品加工、文化和旅游等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高效产业体系。

第一节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突破口,引导人才、技术、资本、土地等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努力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产值超千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达到4个。

1、新一代信息技术。聚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软件及智能语音、量子通信等重点领域,打造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建设2-3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支持发展玻璃基板、偏光片、驱动IC等核心配套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建成国际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面板驱动芯片、家电核心芯片、存储芯片国产化,推进一批8-12寸晶圆制造生产线和高端封装测试项目,以及砷(氮)化镓、碳化硅、MEMS等特色集成电路项目,打造中国IC之都。加快建设中国(合肥)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打造“中国声谷”。积极发展软件产业,组建软件研究院,跻身全国软件名城行列。推进量子产业园建设,孵化和引进一批相关配套产业,推动卓越创新中心建设,建成引领全国的量子通信产业基地。

2、新能源。重点发展光伏逆变器、电池片及组件等,提升拓展铸锭及切片、电池组件、光伏玻璃、光伏装备、光伏蓄能等,支持光伏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研发,提高光能转化效率和产业竞争力。加快构建世界级光伏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光伏系统集成和服务,推广分布式光伏电站、建筑光伏一体化、光伏扶贫等应用示范工程,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建成“中国光伏第一城”。积极发展生物质能、风能以及储能装备、核电装备等关键零部件。

3、高端装备制造。聚焦机器人、轨道交通、燃气轮机、高端数控机床、精密制造等重点领域,打造国内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本体制造以及减速器、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形成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培育发展服务机器人以及医用、建筑和军用等专用机器人,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以中车轨道车辆造修基地为龙头,加快发展轨道工程系统、智能信息控制系统、轨道交通整车、装备和零部件及配套产业链,建成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推动建设数控机床和装备技术研发公共服务中心及生产线,加快构建数控装备创业投资、产权交易、成果转化平台。加快推进分布式能源、车船动力和通用航空动力的0.1-10MW级等燃气轮机的研发设计及产业化,积极推进中重型燃气轮机研发和产业化,支持示范应用,延伸产业链条。建设燃气轮机产业园。

4、生物产业。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等领域,打造国内重要的生物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生物制品、原料药、化学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加工等,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链,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瞄准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专科医疗设备、植入材料及制品、新型体外诊断产品等,加快推进超导质子刀治疗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加快生物装备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建设。突出生物育种、农用生物制品、生物畜禽用疫苗等,加快壮大生物农业产业规模,打造现代种业强市。围绕生物基产品、非粮原料生物糖化工程、绿色生物工艺应用等领域,加快一批安全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5、新能源汽车。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基地建设,以整车为龙头,培育并带动动力电池、电机、汽车电子、高效变速器等产业链加快发展。推进纯电动汽车、深度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技术研发。加大示范应用推广力度,加快培育市场,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6、节能环保。重点发展新光源产业、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污染物治理技术与装备、环保材料、节能关键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以及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业,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形成具备较强的国际及区域产业合作和竞争能力的节能环保产业。

7、新材料。围绕新型显示、家电、汽车等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光通信材料、纳米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等,大力支持庐江磁性材料产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支持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8、应急产业。重点发展紧急救援装备制造、公共安全应急产品、城市桥梁、地下管线监控、城市安全等产业集群。努力在反恐安全、信息安全、交通安全、防灾减灾安全相关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救援的相关产业链和产品线上占据发展先机。继续建设公共安全应急产品研发、应用、试验和生产基地,依托高新区首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国家处理突发应急事件综合保障平台。

专栏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新一代信息技术:京东方10.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项目、康宁10.5代玻璃基板项目、三利谱偏光片产业基地、彩虹G8.5液晶玻璃基板项目、晶合12英寸晶圆生产项目、DRAM存储器研发和制造项目、通富微电封装测试产业化基地、汇成光电晶圆金属凸块封测项目、矽力杰汽车半导体和新型特种集成电路封测基地、富芯微电功率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项目、中国(合肥)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中国(合肥)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孵化园、华米信息新型可穿戴终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赛为智能轨道交通地面乘客信息系统产业化项目、极光科技激光显示及激光照明光源产业化项目、城市云数据中心服务平台项目、农业生态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第三方物流信息数据在中心与云服务平台项目、健康大数据(DT)产业园、中国(合肥)北斗数据科技园、广达合肥制造城项目、宝龙达台式电脑主板和平板电脑整机项目、安徽动高科技互联网+高铁服务项目、龙芯国产计算机产业园等。

新能源:中航工业合肥新能源产业基地、恒宇新能源锂聚合物动力电池及材料生产基地、国轩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通威太阳能续改建项目、合作储能装置生产基地、庐江动力锂电池材料项目、聚合物固态锂电池产品生产线项目、太阳能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项目、捷力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项目、星能锂电池隔膜项目、新能源及高端元器件研发产业基地、新兴际华新能源科技产业园等。

智能制造:微小型燃气轮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重型燃气轮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中工科安高档数控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欣奕华智能机器制造产业基地、强基精密制造产业园、航空设备生产项目、中国铁物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合肥中车轨道车辆造修基地、中溋安泰国际数控机床智慧城项目、低空通用航空飞机生产基地、中国铁建盾构机生产项目、肥东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等。

生物产业:龙科马生物制品重组结核杆菌ESAT6-CFP10变态反应原、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产业化项目、安科生物重组人HER2等抗肿瘤抗体及蛋白质药物产业化项目、天麦生物基因重组人胰岛素项目、尼普洛医疗器械生产基地二期、尚荣医疗健康产业园、五粮泰生物科技饲用糖脂肽工程、半汤生物经济实验区、干细胞及转化医学基地、万邦德集团安徽药品生产销售基地、修正医药健康产业园、保健品和制剂产业化基地、清华紫光医疗大数据中心项目等。

新能源汽车:江淮高端及纯电动轻卡项目、江淮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项目、德电新能源汽车项目、中航工业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包河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普天科技产业园、合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及运营示范工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验及检验检测中心等。

节能环保:华清(合肥)高科表面工程基地、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中心项目、智能化电网关键配套变配电设备系列开发项目、中国钢研北京林达投资集团废旧轮胎再利用项目项目、固液体废料回收铜镍等系列金属工程项目、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静脉产业园等。

新材料:国风新型高分子膜材料项目、博侃矿物新材料产业基地、合汇金源特种薄膜新材料项目、贝意克石墨烯及其制备设备项目、TAC膜项目、超高压特种电缆绝缘材料、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庐江石墨电极生产项目等。

应急产业:中电科技公共安全产业园一期、清华合肥公共安全院大型灾害实验平台项目、赛为智能全自主飞行空中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及集成产业化项目、赛为智能基于海量视频数据的轨道交通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中新软件网络安全研究中心项目、四创电子平安合肥示范工程、科大力安大空间场所智能灭火系统示范应用项目、神马科技海洋工程机械等装备生产基地、皖通科技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综合数据平台系统项目等。

第二节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新兴化,通过技术工艺创新、信息技术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工业“强基”工程和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瞄准国内外标杆企业推进技术改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到2020年,传统制造业产值达到9000亿元。

1、家用电器。加快绿色环保型、高效节能型、信息智能型家电产品的研发和更新,提升压缩机、控制器、电机等核心部件配套能力。壮大黑色家电及消费电子产业规模,发展功能型、享受型、精品化高端小家电产品。加快促进信息技术、工业设计等与家电产业融合,建立智能家电行业标准。提升从研发到核心零部件生产、整机制造、物流、售后服务的家电产业链竞争力,打造世界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2、装备制造。提高自主设计和制造大型成套装备、高新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基础件能力,加快发展新型工程机械,壮大电工电器、锻压机械、仪器仪表、化工机械、水泥装备、环保机械、农机装备等优势行业,积极发展农业、食品加工和旅游装备等,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3、汽车及零部件。加快发展轻卡和中重卡,推进乘用车、商用车升级换代,打造精品车型,增强品牌影响力。加大研发投入,重点突破发动机、变速箱、驱动电机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汽车产业“两化”深度融合,加快车联网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4、食品加工。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粮油制品、肉制品、乳制品、休闲食品、饮料、烟草、饲料等,加快发展蔬菜果品、肉制品等农产品加工及贸易,提升都市型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

5、新型化工。以盐化工、煤化工及农用化工为基础,重点发展以新型煤气化技术为依托的现代煤化工产品;利用氨、氯、氢等延伸发展高附加值精细化工,推动化工产品结构向精、深方向发展。以提升工艺、装备水平为重点,支持高性能乘用车轮胎发展。积极发展差别化复合型纤维、功能化高性能纤维、高性能服装面料、装饰用纺织品以及汽车用、农用、医用等产业用纺织品。

6、采矿与冶金。有序推进矿业资源开采,深化铁、钒、铜等金属矿产资源以及高岭土、绢云母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钢铁产业循环经济体系,打造新型矿业采选及深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围绕汽车、家电、高铁、风电、船舶、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等行业用钢,突出发展专用宽厚板、热(冷)轧薄板、镀锌板及超薄热带钢,发展汽车铝合金轮毂、空调铝箔及节能控件等产品,推动铜产品结构向通讯装备、集成电路用高端精密加工方向发展。

7、建筑业。推动大型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拓展业务领域,促进中小型建筑企业向专、特、精方向发展,壮大建筑业规模。完善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等承包体系,以及勘察、设计、工程监理、招标投标等工程咨询服务体系。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提高建筑业勘察设计、施工和技术装备水平。鼓励采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新材料,建立绿色建筑标识制度。大力发展建筑产业化,推进绿色建筑、光伏建筑构件等,大规模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培育产业集团,推进产业升级。鼓励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发展,积极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大力拓展境外市场。到2020年,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建筑产业化集团,形成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集群。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安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