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合肥十三五规划:建设一批火电项目 鼓励发展热电联产和余热发电等(全文)

2016-05-16 08:3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安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五:传统优势产业项目

家用电器:惠科3000万台液晶电视机及配套生产项目、惠而浦中国总部基地、京东方整机智能制造项目、合肥凌达超高效冰箱压缩机及空调压缩机项目、TCL(合肥)家电产业园项目、晶弘电器二期项目等。

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环保专用设备生产基地、肥东装备制造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庐江现代装备智造产业园、人和空气净化设备产业园、东昇功能膜设备制造项目、日立建机年产3万台挖掘机项目、自动化停车、家电物流及通信设备生产研发项目等。

汽车及零部件:长安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江汽中重卡项目、开乐年产6000台特种厢式车和环卫车生产基地、上海松芝车用制冷设备(合肥)生产基地、新港轻卡基地、恒信汽车零部件轻量化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

食品加工:合肥太古可口可乐扩建工程、真心食品生产基地、伊利乳业二期项目、娃哈哈饮料生产项目、森源功能饮料及调理食品生产项目、中国安全食品示范基地、盼盼产业园、肥东经开区绿色食品产业园、康师傅饮料项目二期、粮油加工产业化项目、五谷农庄产业园项目、珍奇味食品安徽生产基地等。

新型化工:中盐红四方合肥化工基地二期项目、大陆马牌轮胎年产600万条乘用车轮胎生产线项目、汽车全钢载重轮胎和半钢子午胎轮胎生产项目、新中远硫磷精细化工项目、联合利华二期工程等。

采矿与冶金:庐江泥河铁矿一期项目、罗河铁矿800万吨扩能项目、马钢(合肥)公司连续镀锌线项目、广银铝业铝型材加工生产项目等。

建筑业:中建合肥绿色建筑产业园、安徽建工集团建筑产业化研发及生产项目、富煌重型钢构件三期项目等。

第三节 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建设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和优质化发展、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化和集群化发展,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600亿元。

1、高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培育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信息服务,加快发展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服务。服务外包。积极创立“中国服务、合肥创新”的国际服务外包城市品牌,着力把合肥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服务外包重点城市。电子商务服务。不断深化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支持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成为辐射全省、影响全国的电子商务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建成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研发设计服务。加快发展工业、工程设计创新,发展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的工业设计、模具设计、工程勘察设计、平面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等。加快建设中国(合肥)工业设计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支持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体系。支持建设知识产权评估、鉴定、交易集聚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规划建设检验检测服务基地。

2、金融保险业。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探索建立区域性金融市场。加快引进境内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风险投资等各类法人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总部及后台服务机构入驻。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产业领域,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发起设立本土基金管理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组织,吸引和推动民间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做大做强合肥科技农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和兴泰金融等地方金控平台。加快发展资本市场,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新增上市公司50家以上。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培育引进互联网机构,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集聚区、金融服务外包集聚区等平台,打造区域性科技金融中心。

3、现代物流业。依托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发挥区位比较优势,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增强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多式联运体系、区域集并体系、专业市场交易集散体系、区域配送体系、物流信息化体系五大体系。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工商企业主辅分离,推进物流服务外包,提升物流业专业化水平。开展城市共同配送,构建城市配送服务网络。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初步形成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

4、现代商贸业。突出“互联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营销模式及金融服务配套等手段,完善城乡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提升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培育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贸易企业和品牌代理商。建设多层次、多形式的批发贸易体系,打造融商品展示、信息发布、价格形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采购交易平台。完善商业业态和购物环境,打造时尚购物之都。

5、旅游休闲业。发挥环巢湖旅游资源以及现代都市等多层面的品牌效应,发展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专项旅游为特色的现代旅游业,积极开发新兴旅游产品,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和配套服务体系。围绕建设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和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市,加快打造一批重点A级景区。创建智慧景区,全面提升景区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到2020年,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1亿人次。

6、商务会展业。培育打造国际徽商大会、家博会、农交会、苗交会、文博会等若干个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品牌展会,积极申办和引进半导体论坛、生物医疗等国际性、全国性展会,引进和扶持一批实力较强的会展主体,形成一批优质的会展配套服务企业,加快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建设,建设滨湖会展集聚区,努力打造区域性会展名城。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和引进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中介机构。

7、生活服务业。坚持“便民、利民、为民”,重点推动社区餐饮、家政等居民生活服务业的创新和转型发展,以集约化为导向提升组织化程度,以信息化为手段提升软实力,以标准化为导向提升服务质量,以大众化为目标提升供给能力,以国际化为引领提升发展水平,扩大服务消费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医养结合,壮大养老服务产业,培育一批养老服务产业知名品牌,打造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

8、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加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建设,推进新兴动漫、网络游戏、虚拟现实、卫星传输、新媒体集成、影视制作和服务外包等产业发展,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竞争力,形成创新能力强、产业规模大、文化品位高、产业特色鲜明、创业环境一流、专业人才聚集、知名品牌众多、产权保护严密、公共服务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促进数字内容和信息网络技术融合创新,推动数字虚拟等技术在生产经营领域的应用。

专栏六:现代服务业项目

高技术服务业类: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中国(肥东)互联网生态产业园、华拓数码战略基地、IDC数据中心项目、合肥电商智慧谷、合肥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国北斗数据科技园等。

生产性服务业类: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MIG类金融示范区项目、复星金融创新城项目、中环金融生态港项目、合肥瑶海都市科技工业园、合肥华南城项目、庐阳区CBD总部集聚区、包河区数字基地、南翔汽车智慧城项目、恒信汽车博览中心项目、中国长安集团合肥汽车综合体一期项目、国际健康产业园、润恒食品城项目、中国合肥农产品国际物流园二期、宝湾国际物流中心项目、中国供销(庐江)农产品物流园、合肥深国际综合物流港、普洛斯肥东物流园、合肥乾龙现代物流园、经开区派河港综合物流园、顺丰速运智能分拣合肥基地、安徽海富航空服务基地等。

生活性服务业类:合肥特色商业街区(城隍庙、七桂塘、淮河路、坝上街等)项目、京商商贸城项目、“少荃湖新城”城市综合体项目、肥东经开区特色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国摩超大型综合体项目、首创钜大奥特莱斯城市综合体项目、中盐安徽红四方国际广场项目、砂之船(合肥)艺术商业广场项目、恒大中央广场项目、中铁四局养生养老产业园、汤池南山项目、半汤国际温泉度假区、半汤华侨城项目、冶父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等。

第四节 优化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服务城市、改善生态、兴业富民的要求,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单功能的传统农业向多功能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体系。

提升发展种植业。稳定粮食生产,深入实施粮油稳产增产十大行动,推广绿色增产模式,提高单产水平。突出设施蔬菜、设施食用菌等,加快推进环城都市精品菜、沿岭特色瓜果菜、沿湖生态水生菜、沿路高效设施菜、园区伏缺保障菜等优势蔬菜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苗木花卉业,积极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实行工厂化育苗、科技化管理、精品化产出,打造若干精品苗木园。

大力发展养殖业。实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工程,推进生猪、家禽、河蟹、龙虾等优势品种标准化养殖进程,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比重超过90%。推广畜禽规模化养殖、沼气生产、农家肥积造一体化发展模式,提升发展生态养殖业。推广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稻田综合种养、林牧、农牧等,加快发展畜沼果、畜沼菜、畜沼鱼等循环农业。

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人文开发,加快推进环巢湖、紫蓬山、大圩、三十岗等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提升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农业集中区。加强农业合作与开放,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主体,联合与合作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推进家庭农场发展,提升发展农民合作社,推动联合社、农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完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和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多种方式进行联合重组做大做强。推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各类主体以土地入股、资金投入、订单生产等多元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参与产业化经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集利益联结、要素融合、互助共赢、联合发展为一体的现代产业联合体。鼓励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连锁店、直营店、冷链配送中心及电子商务,研发和应用农产品物联网,促进产销对接。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三品一标”产品开发,建设“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鼓励优势农产品品牌整合,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互联网企业建设农业服务平台,加强产销对接。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努力实现化肥和农药用量零增长。

专栏七:现代农业项目

种业和种植业:合芜蚌现代农业自主创新示范区项目、合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合肥丰乐种业玉米、小麦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项目、官亭镇碧根果综合农业产业园、合肥市绿色设施农业基地、合肥经济圈供肥蔬菜基地、庐江种子产业园、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开发项目、长丰县草莓产业提升项目、白龙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

养殖业:养殖场千场标准化建设项目、生猪等优质良种繁育项目、渔业资源养护及设施标装备体系建设项目、合肥龙虾产业提升项目、畜水产品深加工项目、正大集团养殖和深加工产业化项目、新希望白帝乳业搬迁扩建项目、肉羊生态循环产业链建设项目、泥河万亩水产养殖示范区项目等。

休闲观光:三河中国文化农业产业园、滨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项目、经开区合肥国家级农业气象示范基地项目、安徽春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休闲农业观光项目、江南醇万亩生态示范园项目、北大未名牡丹园项目、龙门寺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庐江台创园生态农业观光园、江淮分水岭区域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带项目、月亮湾光伏农业休闲观光园、大圩现代农业示范园、深圳农嘉乐集团农业嘉年华项目等。

第五节 大力发展信息经济

树立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两化融合”中的平台作用,以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等为抓手,制定实施“互联网+”合肥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创新产业组织、商业模式、工业链、物流链等,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同步发展。拓展网络民生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在重点领域和行业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发展大数据信息安全产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安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