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专栏十五:城乡基础设施项目
道路:G329肥东—巢湖段、G312肥东段、G346巢庐路、二军路、G206公路(吴山至南岗段)、G330合铜路(庐城至枞阳段)、S316巢庐路、巢湖市东外环路、S344张义路、S346、S319军二路二期、S366合六南通道、S351盛同路、G312西大路(柘皋至滁州)、环巢湖大道与北沿江高速连接线、环巢湖大道至庐城连接线、S312秦滁路、湖光路跨巢湖大桥建设项目、S260新合蚌路、S311、S241水九路、S242、S208、S102合水路、合淮路改造项目等。
水利:重点防洪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南淝河左岸下游河道综合整治项目、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农村饮水村村通与巩固提升工程、环巢湖治理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工程、5千亩以上大圩堤防达标工程、提引水工程、凤凰颈船闸、谢家湾水库、江淮分水岭蓄水工程等。
其他: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市政配套南站广场、消防站建设改造、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15个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项目,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等。
第四节 建设智慧合肥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进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优化提升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为智慧产业发展和高端人才引进营造良好环境。
建设现代化信息网络。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支持城市新建区域以光纤到户方式为主部署宽带网络,推进城市宽带向全光网络演进,打造“百兆进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宽带网络能力。推进政府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园区、商务楼宇、宾馆酒店等单位和场所的光纤宽带接入。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突出无线谷和无线宽带专网建设,扩大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推进全市公共场所、服务场所免费WLAN建设,大幅度提高覆盖密度和质量。到2020年,主城区无线宽带覆盖率达100%。完善“天网工程”功能,规范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合肥”建设,构建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接入校园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社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办公楼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宾馆酒店视频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推进城乡视频防控一体化。
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加强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开发与利用,在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科学研究、交通运输等领域,创新大数据商业模式,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打造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商圈、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公安、智慧城管、智慧气象等,加快构建智慧城市体系。依托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整合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构建集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国土房产、城市规划、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于一体的合肥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施电子政务整合提升工程,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以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为指导,建设以全面感知为基础的新型智能交通工程,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和服务。实施“数字城管”工程,构建全市网格化巡防管理机制,实施城管与公安等执法部门联合巡防,市容管理与治安管理对接,建立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指挥和应急处置系统。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信息化,全面推进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加快实施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工程。深入推进“三网融合”,鼓励和支持广电、电信企业及其他内容服务、增值服务企业,大力创新产业形态和市场推广模式。支持信息服务、系统集成等第三方服务企业参与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运营和推广,积极争取国家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化试点。
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电子政务统一认证服务平台,加快完善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活动的电子认证基础设施、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电子认证服务应用等的管理,全面推广电子证书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系统中应用。加强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体系、网络信任体系、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及容灾备份体系建设,建立网络和信息安全监控预警、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制定统一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规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全面推进“平安网络”建设,开展网络节点侦控和重点阵地系统建设,加强对金融、能源、交通、电信、公共安全、公用事业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和可控力度,严打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网络社会安全秩序。
专栏十六:智慧城市工程项目
数字城管信息系统二期建设、智慧气象“金云”工程、合肥市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二期项目、立体化数字化治安防控体系工程、公安实战信息化建设项目、网络社会防控体系及技术手段项目、政法信息网络平台项目、涉案财物集中保管大宗物品仓库和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信息平项目台、合肥市政务应急指挥调度数字通信专网项目、合肥市警务数据云中心和警务智能语音云平台项目、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及分中心建设工程、应急指挥调度数字通信专网项目、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二期工程、市区智能交通系统项目、高新区智慧城市试点工程、智慧粮库工程、方兴智慧社区工程等。
第五节 规划建设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
坚持“创新+生态”的理念,创新建设管理方式,规划建设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肩负起为国家改革探索新路径、为安徽经济增添新动力、为合肥城市构建新格局的核心任务。
建设创新创业特区。率先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的核心区,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发展动力实现新转换。
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新产业、新业态为导向,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实施一批居于产业链核心环节价值链中高端的重大项目,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高端产业集聚区。
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建设国际化高水平开放平台,完善接轨国际的投资贸易体制机制,打造全国重要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依托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优化新区空间开发,实施环境保护和治理,创新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联动的体制机制,探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新模式。
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坚持以人为本、五化协同,建立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多元化可持续城镇化投融资、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等体制机制,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
第七章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深入实施水环境治理、森林增长、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四大专项行动”,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着力实现“有山皆绿、是水则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打造城湖共生、独具魅力的美丽城市。
第一节 提升巢湖流域综合治理水平
创新治湖理念。突出“生态优先、城湖共生”理念,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连通、净化、减负、复苏,推进引江济巢、污泥处置、污水处理、污染控制、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实现巢湖水环境持续改善。实施保护性开发,融城市开发、村镇建设、产业发展、流域防洪、水土保持、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内河航运等为一体,推进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开发。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加快水污染防治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充分利用湖光山色和温泉、湿地、历史文化等资源,重点开发以健康、休闲、度假、水上运动等为特色的环湖旅游产业带,全力打造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
强化水污染治理。继续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合作,加快实施巢湖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积极实施COD、TP、TN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执行比一级A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开展农田尾水生态拦截工程,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鼓励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监控重点行业按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要求持续开展清洁生产。推进园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削减工业排污量。到2020年,力争巢湖水质和入湖主要河流达标率大幅提升,部分水域及支系河流氨氮和总磷等主要指标基本达到III—IV类水平。
推进引江济巢和小流域治理。大力实施“引江济巢”工程,补充巢湖流域水资源,提升防洪抗旱应急能力。加快推进兆西河、白石天河等河道整治工程,构筑第二条通江航道;实施裕溪河改造提升工程,提高合裕线航道通航能力。全面实施入湖河道小流域治理,科学划分治理单元,强化“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推进河道清淤、立体化生态修复和城乡水系河湖连通工程,不断提升巢湖流域水质和水体资源功能。到2020年,小流域治理累计投资500亿元。
构筑湿地生态屏障。围绕构建完整的巢湖梯级湿地体系,修复巢湖沿岸湿地,提升巢湖水体自净能力,到2020年,完成巢湖生态湿地修复面积2000公顷。沿湖岸线生态化率达到70%;加快城市游憩型湿地保护和建设;加快乡村湿地保护和建设(河流、沟渠、池塘、农田等),减少面源入湖污染;建设污水净化型湿地,深度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设施)尾水。通过多种湿地类型建设,逐步形成适宜动植物群落栖息的生态屏障。
第二节 加快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构筑绿色生态格局。深入推进“五森工程”,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以及河流水系与廊道,建立完整的生态框架、绿色廊道和系统化、网络化的绿地系统,构筑与城市空间有机契合、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格局。对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江淮分水岭脊线、水源地保护区、新桥机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等城市生态具有决定性影响区域,开展植树造林,构筑森林生态屏障;突出以城乡道路、水系和农田为框架支撑,合理布局,实现“路网、水网、林网”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林带穿境、纵横交错、层次多样的“城乡绿廊”,完善森林生态网络。突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实现分布合理的绿色生态斑块。到2020年,累计新增造林面积25万亩。
美化城市生态景观。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以“增加绿量、提升品质”为主线,推进精品公园、游园和街头绿地建设。注重景观特色,打造绿化景观示范路,构建绿色低碳出行网络。完善城市水系、高压走廊和绕城高速、出城公路等生态景观带、隔离带和绿荫廊道建设,加快建设慢行绿道、绿荫车场、屋顶绿化、景观阳台等多元绿色空间。推进节水型、集水型绿地建设。加强市域郊野公园与市区综合公园的绿色廊道沟通,构建“大公园”体系。科学合理布局建设湿地公园。
加强矿区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原则,对肥东、巢湖、庐江等废弃采石场、露采废弃矿山实施恢复治理,防范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恢复山体自然景观和矿山地质环境。开展砖瓦用黏土矿区整治与土地复垦相结合,逐步恢复土地使用功能。
第三节 强化重点领域污染防治
加强工业废气治理。以“三厂两尘两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强化污染源控制,淘汰水泥、钢材等行业落后产能,对城区重污染企业全面实施搬迁改造。强化工业企业废气治理,推进燃煤发电机组全面脱硫、脱硝和水泥脱硝工程,全面实施除尘器提标改造,治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加大空气污染物监测力度,建立预警体系,有效缓解雾霾。
控制城市烟尘和油烟污染。切实加强道路交通、施工工地、料场、裸露地面等扬尘的污染控制。城区快速路、主次干道机扫率达到100%。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实现全密闭运输,严格控制渣土在装载、运输和弃置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整治餐饮油烟污染,推进餐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杜绝露天燃烧秸秆、废弃物,规范处理生活垃圾。
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新增车辆全部达到国家现行新车注册排放标准。综合防治机动车污染,全面淘汰黄标车及国家强制要求淘汰的老旧车型。提升油品质量,加强加油站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治理。实施清洁能源普及计划,鼓励发展背压式热电联产和余热、余压发电综合利用。加快推进“气化合肥”,淘汰污染严重、分散的小燃煤锅炉。实施绿色交通工程,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城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100%。鼓励支持市民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有效控制城市环境噪声。实施重点路段降噪工程,有效治理工业、交通、施工与社会等各类噪声污染源,全面实施城区二环内机动车禁鸣。强化对居住区、办公区、学校、医院等周边环境的噪声控制,创建安静居住小区。
切实处置固体废弃物。重视和解决重金属、有机毒物等新型污染。完善固体废弃物收运处置系统,确保医疗、化学等有毒危险固体废弃物实行专业收集、专线清运和集中处置,扩建吴山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规划建设第二座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实现危险固体废弃物全收集、全处理。加强电子废物监管,不断提升电子废物回收和处置能力。新建、扩建肥东、庐江等生活垃圾填埋场,完善市、区县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到2020年底,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
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以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特色农产品基地为监管重点,开展农用土壤环境监测、评估与安全性划分,建立污染土壤风险评估制度。引导支持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研究,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
第四节 建设低碳城市
节约利用资源。推进节能降耗。严格控制高能耗产业过快增长,加快推动电力、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节能改造和能源回收再利用,大力发展消耗少、效益高的绿色产业。强化建筑节能管理,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所有新建民用建筑严格执行65%的节能标准。加快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进交通节能。节约集约用地。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建设,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的管控和引导。盘活现有土地存量,加大土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强化土地资源需求管理,深化“双向约束”,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和产出效益。强化节约用水。全面创建节水型社会,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降到12立方米,各项节水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力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统筹农业节水减排。加强重点行业用水定额管理,支持高耗水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推进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采用先进水循环技术。提倡居民节约用水,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提高生活用水重复利用率。
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废旧物资回收系统建设,形成从回收、拆解、加工、利用一体化的再生资源产业链条,实现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电池以及其他可利用再生资源的规范回收、资源聚集和规模高效利用,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90%以上。加强对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餐厨垃圾及余压余热回收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推广秸秆气化燃料和固化成型燃料。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各类园区废物交换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努力提高主要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循环利用率。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申报国家级、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加快推进合肥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建设,促进循环经济集聚发展。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倡导低碳发展。发展低碳科技,加强与名校大所合作,建立低碳实验室和低碳技术研发中心、研发基地,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鼓励低碳设计,以设计为起点降低产品在制造、储运、流通、消费、回收等环节的资源能源消耗,开展低碳产品认证。积极发展低碳农业,改造林相结构,发展碳汇林业。打造一批标杆性低碳社区,推进绿色学校、绿色办公等行动计划的实施。传播普及低碳文化,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开展节能减碳全民行动。积极推进碳排放交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广东煤电清洁低碳转型思路及举措黄少中1汤泰1王浩浩2张葵叶1于立东1(1.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2.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是大势所趋。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2030
近日,国网新源河北抚宁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首节尾水肘管顺利完成吊装作业,标志着该电站机电安装工程正式进入主机设备安装阶段。国网新源河北抚宁抽水蓄能电站共有尾水肘管13节,在工厂内组焊成9个单元,吊装首节起吊重量约21.36吨。为保障工程进度,电站组织各参建单位详细评审安装方案,准确识别吊
2019年7-8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福建省开展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福州市存在“能耗总量控制指标”问题。福州市采取多种措施认真整改,2025年2月,经省级核查,确认福州市存在的问题已整改完成,同意验收销号。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现将整改情况予以公示:一、督察指出问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
近日,新疆塔城地区发展改革委全面启动“十五五”新能源规划修编工作,旨在进一步发挥区域风光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向更高水平跃升。作为新疆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地区以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引擎,把量的快速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统一到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利用新能源大发展契机建设资源
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国电网建设一直滞后于电源建设,每年用于电网建设的投资仅占电力行业总投资的30%左右。并且,由于对电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我国早期仅考虑了输电线路的建设,而较少涉及到供电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导致电网建设历史性欠账严重。自2000年以来,我国在电网投资领
又是一年全国两会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马兴瑞留京,拿下央企的意向书,并且,此次签约的央企全部为电力央企!五年投资脉络梳理,签约金额超万亿2021年9月10日,中央企业援疆工作会议暨国资央企助力新疆高质量发展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此次会议展示了国资央企“十
兴修水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日,中国电建承建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顺利通过完工验收,将为当地发展和“粮仓”升级提供坚实可靠的清洁能源支撑。湘河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同时被列为《西藏自治区水利改革发展“十三
从戈壁荒漠变身“能源新蓝海”,到闲置盐穴担当“大型充电宝”,当前我国能源转型“绿”潮涌动,风电光伏跃升发展,新型储能、氢能等新业态加快培育,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指出,逐步建立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的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取得更大成果。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以“双碳”目标为锚点跑出
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环境资源界界别协商会议,围绕“持续推动‘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进行协商讨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在会上发言,提出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温枢刚表示近年来,我国新型能源体
2月26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广州市面向2035年电力供应保障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截至2024年底,全市电源总装机规模达到1533万千瓦,其中气电735万千瓦、煤电401万千瓦、水电2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93万千瓦、光伏发电284万千瓦。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根据“宜建尽建”
广东煤电清洁低碳转型思路及举措黄少中1汤泰1王浩浩2张葵叶1于立东1(1.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2.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是大势所趋。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2030
2019年7-8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福建省开展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福州市存在“能耗总量控制指标”问题。福州市采取多种措施认真整改,2025年2月,经省级核查,确认福州市存在的问题已整改完成,同意验收销号。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现将整改情况予以公示:一、督察指出问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
近日,新疆塔城地区发展改革委全面启动“十五五”新能源规划修编工作,旨在进一步发挥区域风光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向更高水平跃升。作为新疆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地区以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引擎,把量的快速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统一到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利用新能源大发展契机建设资源
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国电网建设一直滞后于电源建设,每年用于电网建设的投资仅占电力行业总投资的30%左右。并且,由于对电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我国早期仅考虑了输电线路的建设,而较少涉及到供电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导致电网建设历史性欠账严重。自2000年以来,我国在电网投资领
又是一年全国两会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马兴瑞留京,拿下央企的意向书,并且,此次签约的央企全部为电力央企!五年投资脉络梳理,签约金额超万亿2021年9月10日,中央企业援疆工作会议暨国资央企助力新疆高质量发展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此次会议展示了国资央企“十
从戈壁荒漠变身“能源新蓝海”,到闲置盐穴担当“大型充电宝”,当前我国能源转型“绿”潮涌动,风电光伏跃升发展,新型储能、氢能等新业态加快培育,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河南南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南阳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明确:合理布局建设城市公共充电站,每2000辆电动汽车至少建设1座公共充电站。充电运营企业可向用户收取电费和充电服务费两项费用。其中,电费严格执行河南省发改委目录电价,涉及转供电的经营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指出,逐步建立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的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取得更大成果。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以“双碳”目标为锚点跑出
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环境资源界界别协商会议,围绕“持续推动‘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进行协商讨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在会上发言,提出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温枢刚表示近年来,我国新型能源体
2月26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广州市面向2035年电力供应保障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截至2024年底,全市电源总装机规模达到1533万千瓦,其中气电735万千瓦、煤电401万千瓦、水电2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93万千瓦、光伏发电284万千瓦。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根据“宜建尽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26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面向2035年电力供应保障规划的通知。文件明确重点任务,谋划新增区外清洁电力送入。争取区外稳定可靠电源。提前谋划西电接续和新增省外清洁电力,结合送端电源基地建设进度,积极争取青海、新疆等北方清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1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2025年3月份能源生产情况。详情如下:3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生产、原油加工、电力生产总体平稳。原煤产量基本稳定。3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960.1万吨,同比增长3.5%。1-3月,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2663万吨,同比下降2.4%,降幅较1-2月收窄3
近日,中电工程国际公司牵头中电工程西北院、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组成的联营体成功签约阿尔及利亚1262MW杰勒法燃气电站工程项目。项目位于阿尔及利亚杰勒法省,工程范围包括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安装、试运行等。本次签约,公司充分发挥中电工程在燃机领域的高端优势,勇于担当,竭诚为客户服务,全
4月22日,国家能源局下发《2024年分布式光伏备案接网推进情况专项监管典型案例》,通报了在河北省等11个省组织开展了分布式光伏备案接网推进情况专项监管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一、分布式光伏备案方面1.山东省东营市某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要求某项目业主单位对接某新能源有限公司后方可备案。2.陕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2日,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专家库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应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历和管理经验,专业造诣较深,熟知其所在专业或者行业的国内外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1日,江苏华电仪征120MW/240MWh风光集中配建储能电站项目40MW/80MWh储能系统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4487.3万元,折合单价0.561元/Wh;第二中标候选人为安徽通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4181.3万元,折合单价0.523元/Wh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1日,财政部印发2025年第一批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共135.6518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补贴合计830756万元,包含158家企业分享清算资金668196万元、38家企业分享预拨资金162560万元,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预拨奖励资金共291480万元,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第三年度奖励资金23
4月21日,安徽无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分布式光伏安全运行管理的通知。文件指出,按照国家技术标准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文件要求,380伏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出口电压设置范围为353.4伏至406.6伏,220伏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出口电压设置范围为198伏至235.4伏。不发生未经供电企业下达
4月21日,华东能源监管局关于征求《关于实施电力本质安全提升工程的工作方案》《关于实施电化学储能电站本质安全提升工程的工作方案》意见的通知。其中指出,实施老旧配电设备升级改造。适应分布式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发展,加快配电网发展规划研究,打造“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
4月19日,国网涡阳县供电公司召开创新工作推进会。会议阐述了科技创新的对于电网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相关部室汇报了2025年科技、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及QC质量管理工作现状及提升举措等。在认真分析公司内外部创新需求、创新热点和创新趋势、明确各部门职责的基础上,该公司强调
奋斗之姿,迈步新程。中国大唐系统各企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奋战首季“满堂红”,电量、利润等各项经营指标稳步向好,一起查收这份滚烫的“春日答卷”。托克托发电公司安全生产态势持续向好,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新能源二期1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以及10万千瓦厂用绿电替代项目成功获批,
2023年以来,随着政策驱动、技术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多重推动,工商业储能市场呈爆发式增长,2025年继续保持上升态势。本文对2025年一季度国内工商业储能市场装机情况、招投标价格、备案情况、产能布局以及产品创新趋势等进行了梳理。Q1装机容量同比+54.85%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5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