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浙江杭州十三五规划:开展热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推动一系列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全文)

2016-05-17 08:2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浙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十一章 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第一节 加强预防保健服务

发挥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强化中医药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总结完善“治未病”服务模式,实施“治未病”健康计划,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开展传统型中医师培养项目,加快开发一批传统名优中成药和具有中医临床特色疗效的名医名方和专病专方。以市场需求导向,加强对“浙八味”等地道中药材种植栽培、加工炮制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研究。加快食品工业升级,发展具有免疫调节、营养素补充、抗疲劳等功能的保健食品。加强蜂产品、铁皮石斛等地方特色保健食品研发。

第二节 培育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

鼓励和支持健康体检机构向健康管理机构发展。以健康教育与培训、健康咨询、心理咨询与辅导、精神康复为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化、规范化健康管理与促进机构。积极发展新型健康管理服务业态,支持社会资本运用健康信息技术提供合法的移动医疗、动态健康监测、网络诊疗咨询等新型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引进专业康复护理机构,筹划康复社区建设。加大专业康复护理人才培训机构招引力度,加强专业康复护理人员教育培训。

第三节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

大力发展老龄事业,积极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城市社区步行15分钟、农村社区步行20分钟的居家养老服务圈。健全家庭养老服务支持和养老评估补贴制度,到2020年,全市6%以上的老年人享有养老服务补贴。支持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立以医疗、护理、康复为基础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搭建全市统一开放的社会化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到2020年,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70%以上。

第四十二章 全面提升群众健康素质

第一节 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科学合理布置公共体育资源,加强城市新区体育设施布局,加快推进一批市级、区县(市)级重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绿道、绿地等资源,建设体育场馆、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继续开展全民健身设施提升工程,实现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全面开放,打造“15分钟健身圈”。深入实施《杭州市全民健身条例》,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重点打造杭州国际马拉松、杭州(国际)毅行大会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动。

第二节 提高体育赛事承办能力

深入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做强游泳、射击、皮划艇、体操等优势项目。积极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和专业体育赛事,引导培育建立体育经纪人和经纪公司,加强与国内外体育组织等专业机构的交流合作,提高办赛能力。通过全力办好各类大型体育赛事和专业体育赛事,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热情。扎实推进足球改革,深化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促进竞技体育转型发展。积极创新体育赛事的开发和推广模式,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承办各类体育比赛。

第三节 营造良好体育消费环境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做强市体育发展集团,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深化富阳中国智慧体育产业基地、淳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等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基础良好、潜力巨大的体育特色小镇。加强卫生、体育、社保等部门配合,积极构建“体检报告+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医疗处方+健康处方+运动处方”的杭州模式,切实提高市民体质监测水平,实现每年全市3‰的人口国民体质测定。加强对市民日常健身活动的服务管理,引导广场舞等健身活动有序开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引导市民培育体育健身观念、养成体育消费习惯。

第四十三章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第一节 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

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管控体系,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试点。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政府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贯彻新《食品安全法》,形成政府总负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首责的安全监管责任网。健全监督检查、监督抽查、突击检查、行政约谈等监管措施,推动信息归集共享和联动监管。加强药品动态监管和风险控制,建立药品质量定期抽验、监督检查和不良反应记录备案制度,加大对网络销售药品等新生业态的监管力度。健全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系,构建上下联动、区域联防、部门配合的监管执法体系,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

第二节 建立风险防控技术支撑体系

健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确保各级政府具备常见指标的实验室检验能力和现场定性速测能力。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食品安全检测室(站),实施农产品检测室免费开放工程。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机构建设。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风险管理制度,构建全过程风险防控体系。加快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和追溯系统建设,确保80%以上城区农贸市场建成使用农产品追溯体系。

第三节 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加快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指挥组织和应急指挥平台,构建指挥有力、反应灵敏、协调有序、处置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事故跟踪、回访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舆情监测处置机制与信息共享平台,妥善处置食品药品安全社会舆论事件。加强应急管理、应急处置和专家咨询队伍建设,配备标准化应急装备,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件)。

第十一篇 打造文化韵味浓郁的书香城市

坚持教育优先、文化塑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前进方向,加快教育现代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着力建成文化兴、风尚好、人文美的历史文化名城。

第四十四章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一节 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强化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职能,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大等级幼儿园建设力度。强化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推进区县(市)域内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校长交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完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促进特殊教育全纳型持续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和教育共同体建设,推进主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三区四县(市)延伸。

第二节 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支持社会力量采用新模式举办研究型、应用型和创业型大学,积极推动中外高校合作办学,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促进我市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支持在杭高校更快更好发展,推动市属高校争创全国同类院校一流水平。鼓励杭州师范大学转型发展,创建全省一流综合性大学,推进仓前校区二期工程建设。鼓励市属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联合、校企合作,实施市属高校产学对接工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支持市属高校内涵发展,实施高水平学科建设工程,推动一流学科创建;实施新型专业建设工程,建设一批与我市信息经济、文化创意、金融服务、旅游休闲、电子商务、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等产业相对应的新型专业。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优化职业教育规划布局,重点在产业发展集中区域建设职教小镇。推进新一轮专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和融通,逐步建立普通高中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籍转换、学习成果互认等制度。积极探索职业技术人才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一体化培养途径。支持有条件的专科高职院校与本科普通高校联合开设本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中高职院校建设和运营管理。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与衔接,构建市民学习圈,推进终身学习网络和公共平台建设,健全终身教育体系。

第四节 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动机制。全面深化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加快推进小班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健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支持发展有特色、高水平的民办教育。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智慧教育。全面推进教育开放,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和民主管理机制。健全公共教育普惠机制,完善教育资助体系,促进高标准教育公平。深化管办评分离,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专栏17:教育现代化建设行动

第四十五章 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节 倡导社会文明风尚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化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杭州市深入打造“最美现象”精神文化品牌行动计划(2015-2020)》。深入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明创建和道德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着力建设青少年德育平台。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倡导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第二节 着力打造学习型城市

巩固学习型城市建设成果,深入实施“满城书香”工程,加快完善运河学习长廊、环西湖学习圈、城乡一体化学习网等平台体系。围绕广大市民群众日常学习需求,推进“国学大讲堂”、“市民大学堂”、“西子大讲堂”、“文澜大讲堂”和基层国学传承点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进新型智库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国内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智库。重视和加强地方志工作。大力培育各类学习型组织,积极举办“杭州学习节”、“西湖读书节”等群众性学习活动,努力创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率先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书香城市”。

第三节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建立多层次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巩固提升西湖、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健全文物古迹分级保护制度,打造“一河四遗址”五大传统文化名区。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建筑、工业遗存、文物、古树保护力度。实施“杭州城市记忆工程”,延续历史文脉。深入挖掘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和古老传说等非物质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对濒危项目实施抢救性保护。健全以国家级名录为重点的梯次结构名录建设体系,开展非遗乡镇级名录试点。加强文化生态保护,推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浙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