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浙江杭州十三五规划:开展热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推动一系列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全文)

2016-05-17 08:2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浙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九篇 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的品质之城

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面,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第三十五章 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第一节 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优先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服务、社会就业、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供给。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新城和弱势群体倾斜,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进一步缩小不同区域间、群体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以户籍、就业和社保、社会福利和救助、教育、公共交通为重点,实现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与主城区同城同待遇。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着力构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

第二节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健全需求表达、财政保障、管理运行、评估考核等制度,构建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基本民生需求的财政优先保障机制,确保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支出。引导社会多方参与,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丰富公共服务产品,形成多元参与、公平竞争格局。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第三方监测,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

专栏16:民生福祉改善工程

第三十六章 提高社会就业水平

第一节 有效促进就业创业

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整合完善鼓励创业的政策扶持体系,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发展各类创业孵化器,办好大学生创业学院,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支持发展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鼓励网络创业,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

第二节 构建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加强职工和农民培训教育,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鼓励社会、行业开展职业培训,建设一批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实施新生代农民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完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被征地农民、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农民工的职业培训补助机制,落实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

第三节 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中小企业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机构作用,增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能力。完善市级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监测点,着力打造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失业监测体系,建立调查失业率制度,健全覆盖全市的失业预警监测机制。创新劳动关系协调和争议处置机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信息系统,确保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继续领先全省。

第三十七章 优化收入分配格局

第一节 健全收入分配调整机制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劳动报酬增长机制,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第二节 促进城乡居民增收

多途径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拓宽租金、股息、红利等增收渠道,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鼓励农民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发展民宿经济、林下经济,增加经营性收入来源。推动专利、发明、专有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健全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市场决定报酬制度,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第三节 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

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推动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加大低收入困难农户帮扶力度,积极开展产业开发、金融支持、就业培训、来料加工等工作,增强低收入群体自我发展能力。深入开展“联乡结村”、“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万户城乡困难家庭”和“1+X”社会结对帮扶活动,做到帮扶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高于居民收入平均增长水平。

第三十八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节 健全社会保险体系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设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2+2”城乡统筹社保杭州模式。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各类医疗保险制度统筹整合,健全大病保险制度,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统筹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第二节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构建以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按需建设拆迁安置房,逐步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稳步推进公共租赁住房货币补贴,推进保障方式从以实物为主向实物与货币并行转变。大力推进城镇危旧住宅房屋改造。加快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着力解决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线以下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公共租赁住房保障需求,力争基本实现“住有所居”目标。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实现保障房全面、规范和动态监管,提高住房保障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节 深化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生活补助标准,到2020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城乡统筹。健全灾害、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体系,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建立完善全市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协查网络信息平台,实施救助家庭动态监管。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支持、法律援助等救助服务,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拓宽社会福利保障范围,加快推进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等福利设施建设。

第三十九章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第一节 加强计划生育服务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深入实施优生促进和优生“两免”政策,多途径加强出生缺陷干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建立市级优生监测重点实验室,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幼托等健康技术水平。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伤病残家庭扶助政策,妥善解决生活资料、养老保障、大病医疗、精神慰藉等问题。

第二节 完善人口管理政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制定差别化落户政策,引导人口有序转移。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以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就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合理设置积分分值。全面放开县(市)落户制度,实现除主城区以外的城镇地区自由迁移户口。创新人口管理方式,实施居住证制度,拓展居住证使用功能。制定吸引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等高层次人才落户的鼓励性政策,探索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同我市落户挂钩做法。

第三节 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流动人口等群体权益

重视妇女、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完善残疾人扶助政策,加快推进杭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建设,提升残疾人服务水平。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鼓励来杭人员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和管理,创造条件促进来杭人员全面融入城市。

第十篇 建设惠及城乡居民的健康杭州

以保障和促进人的健康为宗旨,围绕“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全面推进健康杭州建设,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打造“健康中国示范区”。

第四十章 深化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第一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落实非营利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政策。引导社会办医院特色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深化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加快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逐步推广医养护一体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完善集中采购和自主采购相结合的药品采购新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公立医院和医疗服务全覆盖。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的医疗卫生制度。

第二节 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

优化城乡公立医院布局,合理控制主城区公立医院数量、规模、布局和结构,加大副城、组团及城市郊区医疗资源配置,强化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康复、老年、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临终关怀等专科医疗机构配置,加快推进老年病医院、市儿童医院、市中医院丁桥分院等项目建设,启动市第七人民医院分院、市西溪医院二期、市职业病防治院等相关新院区规划建设。深入实施县域城乡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工程、市属医院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工程,发展医疗联合体和医疗集团,推动形成市、县级医院紧密型合作的办医体系。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建设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打造区域医学共享中心。

第三节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城乡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健全医疗救治体系。加大公共场所急救设备投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系统,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以艾滋病、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和精神疾病等为重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检验检测和应急快速检测技术平台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继续实施母婴安康工程,完善妇幼保健体系。深入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实施健康社区、健康村、健康单位等健康细胞工程。完善综合卫生监督体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浙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