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山东青岛十三五规划:推进一批热电联产项目建设 清洁能源供热面积达到57%(全文)

2016-05-20 08:1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山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发展共享文化事业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老城区文化中心功能,加强新城区文化设施建设,新建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向新城区布局。提高区(市)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能力,合理布局建设一批文体广场、影剧院等群众健身娱乐场所。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以标准化、均等化为方向,统筹建设镇(街)、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加强文化设施管理,深化免费开放制度。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实施文化惠民提升工程,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搭建数字公共服务平台,深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实施全民阅读工程,建设“书香青岛”。培育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市民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开展“春雨工程”“大地情深”文化志愿服务。办好走进经典—微演艺“六进”等公益演出活动。完成第二轮地方志修编任务,加快史志成果转化。

提高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能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出更多接地气、思想文化品质更加饱满、时代气息更加浓郁的精品力作,塑造更高的道德价值观、审美素质和人文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文化创意人才成长计划”“城市文化学者培育计划”,培育引进文化高端人才,集聚文化大师和名家。鼓励群众文艺创作,培育“草根”文学家、艺术家。建设版权服务平台,落实版权自愿登记制度。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强化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村镇、名人故居、工业遗产、红色遗存、海防遗址等保护,实施齐长城、德国建筑群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和“乡村记忆”等工程,振兴传统工艺,鼓励兴办民办博物馆、乡村陈列馆,保留文化历史记忆,发展文化遗产旅游。加强文化遗产修复、整理和管护,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第三节 壮大特色文化产业

依托灵山湾影视文化区,构筑影视投资、影视摄制、电影发行、院线管理等现代影视产业集群,创建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国家广告产业园、特色工艺美术产业园等。发展壮大文化创意、高端影视、工艺美术、数字传媒、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海洋节庆、文博会展等优势和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体育融合发展,创建国家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成长,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内外大型文化展会等经贸交流活动。发展文化产权、版权、技术、产品等多层次文化要素市场,推进青岛(国家)电影交易中心建设。

第四节 扩大海洋文化影响力

做强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影视节会,申创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电影之都”。创新啤酒节、海洋节、小提琴比赛、帆船赛等特色节庆举办方式,办成国际文化盛会。提升中国秧歌节、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等民俗节庆举办水平。推动城市公共艺术发展,加大“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和崂山、八大关、栈桥等青岛符号,以及“微尘”“红飘带”等爱心品牌宣传力度,增强城市独特吸引力。

扩大文化交流传播。创新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搭建文化交流传播平台,通过互派文艺人才,互办艺术节、展览会、学术论坛等方式,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青岛故事,提高青岛美誉度。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弘扬新时期丝绸之路文化精神。推进东亚文化之都联盟建设,开展与欧洲、美洲、东盟、阿拉伯世界等区域文化之都的城际交流。

第五节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党政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推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理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推动文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文化环保”城市。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统筹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资源,建立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引导处置于一体的大舆情工作格局。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传播正能量。加强新闻发布会、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等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健全突发事件舆情处置机制。

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股份制改造,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推进党报、电台电视台将广告、印刷、发行等经营部分转制为企业。依托报业、广电、出版等国有传媒集团,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区、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支持龙头文化企业上市。

第四篇 绿色发展的新家园

坚持绿色富城、绿色惠民,加快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打造既服务当代人民、又造福子孙后代的宜居家园。

第十二章 营造天蓝水清的人居环境

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保空气常新、绿水常流、青山常在。

第一节 净化大气

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重点,实施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加强燃煤烟气、机动车尾气、有机废气、城市扬尘等污染源治理。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除董家口经济区、平度新河生态化工功能区外,市域原则上不再新建传统燃煤供热项目。实施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淘汰中小燃煤锅炉。实行油品配套升级,供应国Ⅴ车用汽柴油,提高普通柴油标准,在公交、出租、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天然气和新能源汽车。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管理。实施重点行业有机废气治理。加强船舶、港口大气污染防治,完成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治理工程。加强工程施工、道路保洁、物料运输等扬尘管理,强化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鼓励农村使用太阳能、沼气、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禁止秸秆露天焚烧。

第二节 净化水体

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方案。统筹地表与地下、陆域与海域水污染防治,构建流域“治、用、保”系统治理体系,实行流域控制单元精细化管理。开展化工、医药、印染、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专项治理行动,强化工业集聚区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提高达标排放水平。优化城镇污水处理厂布局,按照水环境达标要求新改扩建一批城市污水处理厂,解决莱西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问题。2020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南水北调和主要河流周边5公里范围村庄实现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达标排放。推进海泊河、李村河、张村河、娄山河、墨水河、镰湾河等过城河污染治理,完善重点河流环境保护“河长”责任制,2017年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推动河道生态湿地建设,加强再生水回收利用,补充河流生态基流。严格控制船舶港口污染和海水养殖污染。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与污染防治,加强农村规模化供水水源地保护,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湖库、河流等水体生态流量,建立科学合理的闸坝联合调度体系,加强流域上下游联动治污和优化取排水格局,完善水资源调蓄利用机制,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

图9 市政污水处理设施布局示意图

第三节 净化土壤

深化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综合防治,建立覆盖危险废物和污泥全过程监管体系。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详查和例行监测,实施土壤环境分类分级管理,优先保护耕地和饮用水源地土壤环境,建立新增工业用地土壤环境调查与备案制度。开展老城区企业搬迁地块、矿产资源开发遗留场地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强化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状况动态监控。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开展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使用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严格控制噪声污染,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控。

第四节 推行垃圾分类处理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建成小涧西、西海岸等5个垃圾处理园区,新设一批小型垃圾处理设施,垃圾转运站和收集站服务全域,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实现市级统筹。规范工业固废、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实现收集处理产业化。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利用。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均达到100%。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分类回收与综合利用。实行农村医疗废物集中收集。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垃圾收运设施,完善市区统筹、镇街监管、村级保洁、市场化作业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图10 重大环卫设施布局示意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山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