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四川乐山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一批火电、水电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全文)

2016-05-24 08:2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四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 交通网络建设重点项目

联网畅通工程。实施井研至沙湾、峨眉至夹江、五通桥至沐川公路三大联网畅通工程。

普通国、省道(参照省道管理)公路改扩建工程。继续实施国道213线、245线、348线改扩建工程;规划实施普通省道公路12条;参照省道管理公路乐井路路面改建工程;实施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桥梁工程16座。

农村公路路网工程。规划建设里程13505公里,其中县乡公路(包括普通省道项目)2078公里;通村公路11021公里;桥梁工程221座;专用公路406公里。

现代有轨电车项目。研究建设城区环线、乐山高铁站至乐山机场、乐山大佛景区至峨眉山景区等线路。

第十章 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以开源、节流、减排为重点,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创新能源管理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第一节 加快重点能源建设

优化能源发展方式和布局建设,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科学有序开发水电,加快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积极推进风电发展。加强中核集团川南犍为核电项目厂址保护,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提高非化石能源和低碳清洁能源比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38%左右。促进全市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实施煤电机组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推动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和城乡清洁用能。鼓励发展城镇分布式能源和农村可再生能源,改善民生用能条件。加强能源科技创新应用,提高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

第二节 推进能源网络建设

以区域电力输送网络、市内骨干电网网架和输气管网为重点,加快完善城乡输配电网络、天然气管网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的能源输送主网架。巩固和完善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的主网架,协调发展35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加大农网改造力度,电网输配能力与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升。加强能源互联网建设,提高电网运营能力。加快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专栏 能源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能源项目。加快推进四川大渡河沙坪一级、沙坪二级水电站、枕头坝二级水电站等水电开发项目;加快建设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施嘉阳电力公司2*350MV等火电项目。

电网项目。新建、改(扩)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9座,新增线路总长度1400公里。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4900公里,新建及改造低压线路总长度20000公里。

天然气管道。新建“汪洋─井研─甘霖─嘉农”、“甘霖─黄土”、“井研─金山”、“蔡金─高新”天然气管道,线路全长175公里。

第十一章 加快信息化建设

把握信息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推进互联网广泛深度应用,促进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催生经济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推动信息化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

第一节 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落实“宽带中国”战略,构建“光网乐山”。积极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加快提速升级工程。完善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提高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建设和综合利用水平。深入推进“宽带乡村”建设,扩大宽带网络覆盖范围,提高接入速率,全市宽带覆盖率提高到68%以上。加强农村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数字化广电网络,积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运用,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第二节 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完善全方位互联网安全监测管控体系,健全网络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加强政府和涉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安全。强化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加强网络犯罪行为打击力度。推动建立网络行业协会,构建行业自律机制。实行网络信息有效登记和网络实名认证,高效推进网络空间治理。

第三节 大力发展“互联网+”

“互联网+”产业发展。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推动“互联网+”制造,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推动互联网与服务领域广泛融合,培育互联网金融、智慧旅游、智能交通等新业态、新模式。整合农业、畜牧、水产等领域信息资源,推动“互联网+”农业,打通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链条,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

“互联网+”公共服务。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卫生、智慧社区等社会领域的创新运用,实现精准服务、优质服务。积极推动民族地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试点,开设民族地区学校远程教学。建设覆盖全域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健康大数据互联平台,开展网络医疗服务和健康大数据试点示范,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医疗资源预约等服务。

“互联网+”政务。运用大数据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方式,大力完善电子政务,推动电子政务平台跨部门、跨区域的横向对接和数据共享,提高政务系统运行效率。推进政务新媒体建设,完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

第十二章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提高水利综合保障能力,持续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促进水生态文明发展。

第一节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加快实施中小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加强重点旱区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完善抗旱供水保障体系,提高抗旱减灾能力。着力实施井研县、市中区、犍为县、马边县抗旱引调提水工程。继续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推进农村“五小水利”和农业节水建设。加强农村河塘整治,加快牧区水利、水利血防等工程建设,打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

第二节 加强水资源管理

全面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构建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加快推进水利扶贫、水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提升水利行业发展能力。推进农村水电增效扩容。科学开发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

专栏 水利建设重点项目

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开工建设沐川县关门寺中型水库;推进夹江县马村水库等小(1)型水库升中;基本建成马边县芦稿溪水库枢纽及渠系工程。推进金王寺水库灌区渠系配套工程中型灌区、四川省长征渠引水工程乐山段建设,继续实施井研县大佛水库灌区渠系续建工程、四川省青衣江乐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基本完成13处城市供水工程、8处引提水工程、15处其它水源工程。

农村水利工程。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20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大幅提高。基本完成13个中型灌区、10个小型灌区的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0.5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89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农建综合示范区30万亩以上。

防洪减灾工程。基本完成28座病险水库、3处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继续推进大江大河、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善水文、预警预报系统,加强涝区治理、山洪灾害防治。

区域协调篇

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协调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统筹全市产业布局,推进“全域乐山”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县域同步协调发展。

第十三章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调整优化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促进县域加快发展。

第一节 形成科学合理的主体功能区布局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加快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立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各类空间规划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推进国土空间综合开发,重点开发区域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生活空间,拓展生态空间;农产品主产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加强耕地保护,推进农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重点生态功能区要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严控开发活动。

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4

第二节 建立健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体系

实行分类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配套政策。实行差别化的考核制度,更加重视和大力支持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逐步取消该区域生产总值等指标考核。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对禁止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评价其自然文化资源的原真性、完整性。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安排政府投资。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差别化市场准入政策。积极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四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