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四川乐山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一批火电、水电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全文)

2016-05-24 08:2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四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十章 完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以提高救灾应急能力建设为中心,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提高城乡综合防灾减灾基础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增强综合预警能力

创新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推进市、县、乡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组织领导体系建设,形成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的协同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管理能力。加强市、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建立多网融合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实现灾情、决策、指挥等各类信息的及时传递。构建集灾情信息处理与发布、应急联动、视频会商、远程指挥于一体的指挥调度平台,提高救灾应急管理水平。

加强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加大自然灾害地面监测台网密度,推进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建成多要素、高密度、集成化自然灾害立体监测预警服务体系。开展地震活动断层普查,建设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台网,形成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能力。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历史数据库,编制多灾易灾县(区)自然灾害风险图,积极开展灾害风险识别、风险区划、风险评估和风险转移等防灾减灾行动,有效降低灾害的潜在风险。加强防灾避险知识宣传,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

第二节 加强重大灾害防治

加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综合治理。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小流域建设。综合防治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优化配置防治工程和防治措施,形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抓好西南山地特别是高山区、地质灾害区、大渡河流域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各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加强废弃矿山和公路、工程迹地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

加强地质灾害区生态修复。加快峨眉、马边、峨边、沐川、金口河一带地质灾害区生态修复和治理,深入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适当延长植被恢复、封山育林、补植补造、人工造林期限,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其他草地植被覆盖率。

第三节 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提升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和紧急救援等综合协调和联动指挥能力。完善应急救援指挥管理机制,建立环境风险防范资源调配体系。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发展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救灾应急队伍。加强专业救援力量建设,形成专业齐全、人员稳定、协调统一的自然灾害救助力量。

加强应急技术装备和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完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等机制,提高技术装备和救灾物资使用效率。

开展市级自然灾害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普及自然灾害防御避险知识,加强逃生避难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改革开放篇

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开放发展理念,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合作,积极发展外贸、外资、外经,激发经济发展新动力、新活力。

第二十一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有效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增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第一节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全面依法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职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开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试点。探索推进大部门制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精简下放一批投资项目核准和审批权限,逐步剥离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建立健全投融资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第二节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促进产权流转规范公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民宅基地管理制度。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适时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公开市场交易试点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稳妥推进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参与财政项目实施,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改革农村金融制度,建立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三位一体”的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

第三节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管企业向管资本为主转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

第四节 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分税制改革,推动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税制度,优化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分配办法。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建立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和财政金融互动政策体系。规范政府债务管理,保持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普惠金融,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或投资入股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分类推进城市商业银行产权结构改革,有序发展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健康发展。推进保险业改革。加强民间借贷监管。提高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水平,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

第五节 健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交易平台。推进电力、水、天然气等要素市场化定价机制。深化土地要素配置和差别化用地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工商、税务、质监“三证合一”,稳步推进“先照后证”。有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非禁即入”。推进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建设。

第二十二章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

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搭建开放合作平台,扩大开放领域和优化开放结构,加强对外经贸交流,深化多层次区域合作,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体系,全面提升旅游目的地城市对外开放水平。

第一节 推进开放载体建设

拓展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平台功能,建设成都经济区配套专业会展中心。打造重点特色产业园区,增强产业转移吸引力和承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扩区调位。推进高新区“国别产业园”建设,争取高新区设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加强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发挥商(协)会、非企业经济组织、国际友城、驻外机构和海外侨团作用,加强地区、机构合作,推动政府和民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乐山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加快乐山高新区口岸建设,打造全省外向型经济示范园区。建设乐山港水运口岸和乐山机场空港。

第二节 拓展开放合作领域

大力推进文化旅游领域开放合作,加大重点旅游景区和线路宣传推广,促进国内外合作,加快国际化进程。积极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推进金融、教育、卫生、医疗、旅游等领域有序开放。加强与域外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乐山“公共智库”,支持市内企业与域外企业开展联合科技攻关。支持知名教育机构在乐山设立分校。加强青年学生国内外交流交往。

第三节 深化对外经贸合作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成都经济区、成渝城市群、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互利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中南半岛、中孟印缅等对外经济走廊建设。着力推进出口品牌培育、营销网络构建和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发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主动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发展。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资源开发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配套企业,吸引跨国公司、中央企业来乐发展。推进招商引资模式转变,建设国际电子招商平台、电子商务外贸平台、国际经贸信息平台、海外营销平台和国际交流促进中心。“十三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总规模达到6亿元美元以上。

第四节 支持企业“走出去”

大力培育出口品牌,加快出口基地建设,打造外向型经济示范园区。支持重点企业纳入全省“一带一路251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发展山区外向型经济。支持企业境外投资,打造本土跨国公司、境外生产基地,鼓励企业“抱团”到国外投资兴业。“十三五”期间,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突破50亿美元。到2020年,境外投资达到5亿美元。

专栏 重点建设出口基地

五通桥草甘膦、稀土为主的农化出口基地。

峨眉山鞋业为主的轻工出口基地。

夹江陶瓷为主的建材出口基地。

井研、市中区、峨边的猪肉、兔肉、肠衣、冻干蔬菜为主的农畜产品出口基地。

犍为摩(汽)减震器出口基地。

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持续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升社会事业水平,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十三章 全力推进精准脱贫攻坚

健全扶贫开发机制,完善脱贫攻坚政策,加快推进重点扶贫工程,确保贫困地区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促使贫困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到2019年,贫困县(区)、村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大小凉山脱贫攻坚中走在前列。

第一节 实施五大重点扶贫工程

加速推进基础扶贫。完成贫困地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加快农村沥青(水泥)路改造和通村“通畅工程”。完善覆盖镇(乡)、村的农村公路网,拓展机耕道、森林消防通道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土改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工程,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防洪减灾、水产养殖及水土保持等项目。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用电问题。

创新推进产业扶贫。制定和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电商”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配套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充分发展林竹产业和林下经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

全面推进新村扶贫。推进彝家新寨建设和贫困农户住房改善,完善新村(寨)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新村和新型农村社区,着力提升贫困地区现代文明程度,实现自然村全部通宽带。

着力提升能力扶贫。深入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健全“保学控辍”机制。持续加强彝区“9+3”免费职业教育和15年免费教育。加大职业教育和短期培训,开展适龄青年职教培训“全覆盖”行动,持续推进“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行动计划。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

深化实施生态扶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组织开展生态移民和避险搬迁等扶贫移民搬迁。统筹解决易地搬迁安置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第二节 强化社会保障政策性扶持

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兜底作用,把丧失劳动能力、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无法脱贫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农村特困人员实行自愿集中供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将贫困地区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标准差距。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新农合筹资标准,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支出。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加大重大疾病、地方病、长期慢性病救助力度。

第三节 创新扶贫开发长效机制

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措施。全面执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机制,确保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持续推进部门单位“联村包户”,严格执行干部人才驻村帮扶不脱贫不脱钩,确保“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落实保障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实现驻村帮扶长期化、制度化。

建立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逐步增加市县两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整合涉农扶贫资金,加强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增加对贫困地区信贷投放,积极开办扶贫小额贷款。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改善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等经营组织的金融服务。

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制度。积极鼓励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投身扶贫开发,健全社会捐赠机制。落实捐赠优惠制度,建立爱心捐赠平台和服务体系。

第四节 持续深化对口援建

坚持人才支持为先,民生工程为首,制定新一轮对口援建规划,与理塘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接融合。完善援助工作机制,整合资源技术力量,加大人才、项目、资金援助力度。立足理塘优势资源,强化产业发展援助,促进农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加强旅游项目对接,加强文化旅游联动合作,助推两地互惠共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四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