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四川乐山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一批火电、水电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全文)

2016-05-24 08:2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四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 脱贫攻坚重点工程

实施扶贫解困行动。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个贫困县、259个省定贫困村和210个市列贫困村全部“摘帽”。

“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

第二十四章 大力促进就业

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基本方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

第一节 增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制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面向人人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推动社会保障卡在就业创业领域的便捷使用。大力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预防出现规模性失业。完善失业动态监测和失业预警机制,分类建立应急预案,积极预防和有效调控失业风险。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推进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强化职业培训,完善技术工人职称评定制度。

第二节 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

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基层就业。建立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完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制度。规范就业见习管理,建设70个见习基地。落实退役军人就业政策。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对城镇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加强对大小凉山彝区、贫困山区的就业帮扶。

第三节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切实保障职工获取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享受社会保险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等基本权利。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合同履行质量,稳定合同签订率。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依法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完善工会组织,统筹处理好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推动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延伸到基层。完善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应急联动调处机制。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制保障。

第二十五章 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一节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建立从源头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推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收渠道。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支出,提高居民转移性收入。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着力加强对低收入群众的社会保障力度。努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城乡、区域、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

第二节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落实公务员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探索建立适应分类管理要求的工资制度。全面实施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严格规范非税收入。

第二十六章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的工作方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构建灵活开放、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一节 巩固提升基础教育

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快“一村一幼”建设。实现学前3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95%。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市高中多样化发展,到“十三五”末,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5%。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抓好城镇发展配套学校建设,消除“大班额”现象。解决民族、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薄弱问题。

第二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院校校点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藏区、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深化“赛考培”联动发展机制,继续实施“双高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配置计划。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完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就业用人保障政策。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巩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高职教育衔接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职业院校管理能力提升等行动计划。到2020年,所有职业院校基本达标,专业重复率压缩到30%以内。

第三节 跨越发展民族教育

继续推进民族教育发展工程,补齐民族教育短板,促进民族教育新跨越。规范民族地区村幼建设和管理,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以上;到2018年,彝区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0%以上;实现十五年免费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

第四节 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支持地方高校开放办学,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办学水平。鼓励境内高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推动高校建立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拓展校地合作层次和领域。推动高校创新平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构建高校新型智库体系。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支持境内省属中专合并申办高等职业院校。支持民办高校发展,适度扩大高等院校招生规模。

第五节 积极发展特殊教育

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推动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均建成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加快发展犍为、井研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到“十三五”末,全市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确保三残儿童和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5%以上,其中民族地区达到80%以上。

第六节 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实施公办中小学教师“县管校用”改革,建立教师轮岗交流机制。推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改革。实施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制度。落实国家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完善民办教育管理服务体系,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继续办好村小和教学点。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就学机制。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终身教育整合创新发展,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共建共享。加快发展网络在线教育,提升公民学习的数字化、个性化、便利化程度。发挥各级(类)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与引领作用,构建以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的市民自主学习服务体系。

专栏 教育发展重点项目

学前教育项目工程。建设公办幼儿园25所,新建校舍3万平方米,购置设备设施,提升办园质量。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项目300个,新建改造校舍47万平方米,建设运动场地25万平方米,完成6个县(区)教学仪器设备、器材的标准化配备。

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工程。实施项目15个,新建改造校舍16万平方米,建设运动场地7万平方米。完成3所以上学校理科实验室仪器设备标准化配备。

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工程。完成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建设工程,加快乐山一职中新校园迁建工程,基本完成职教集中发展区(苏稽)主体功能建设。完成11个区县职教中心改扩建工程和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建好2所国家示范学校、4所省重学校、5所市重学校、5个省重点专业实训基地。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电子白板教室790间。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建成一批智慧学校,新增“班班通网络”学校260所,新建信息化校园学校20所;建成市级智慧教育云平台,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信息化。

民族教育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和《行动计划》项目。改扩建校舍6万平方米,建设教师周转房2万平方米,购置教学仪器设备,为7万人次的寄宿制学生提供生活补助。

教师队伍提升计划。组织实施省、部属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和国家“特岗计划”。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和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健全完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强化提升教育质量各环节的介入指导。

精准化扶贫助学工程。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学前教育保教费减免计划、民族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和中职学生补(资)助计划,继续实施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

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加快边远艰苦地区和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着重改善农村特岗教师、支教交流教师和寄宿制管理教师的基本生活条件,新建农村教师周转房2万平方米。

第二十七章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全面推进“健康乐山”建设。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医疗机构软硬件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推进体育事业发展,推动全民健身。

第一节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布局,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纵向流动。改革和完善医药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医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逐步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缩小不同制度保障水平差距。继续建立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逐步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提高城乡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公共健康管理水平。

第二节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快构建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城乡疾病防控网络建设,抓好重大疾病防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行动,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卫生镇(乡)村。加强地方病、职业病防治。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鼓励社会办医,加快构建基本医疗和特殊医疗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以医养结合为重点的健康服务业发展。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增加公共卫生事业投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做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专项工作。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基本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鼓励高素质人才到基层服务。加快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远程医疗,推动实施“智慧医疗”工程。

专栏 卫生事业重点项目

医疗信息化及医疗设备。实现就医“一卡通”,建立乐山市卫生信息共享平台。配套医学高端装备的医疗设备。

培训基地建设。建设乐山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院建设。规划建设三级综合医院、二甲医院各1所。巩固现有中医医院等级成果,推动市中区、犍为、夹江县中医医院建成“三乙”中医医院,规划建设沙湾区、峨边县、沐川县3所“二乙”中医医院。加快建设市儿童专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峨边县妇幼保健院、金口河区妇幼保健院。

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覆盖工程。建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推进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农村卫生“百镇千村”建设。

第三节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进一步确立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核心地位,创新全民健身工程的配置方式,完善群众体育市场化机制,打造全民健身特色品牌。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市场,支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鼓励开发旅体融合项目及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休闲运动项目。加快体育场馆规划建设,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积极争取承办省内外体育赛事,支持社区群众举办各类体育活动,推进全民健身。

专栏 体育设施重点项目

乐山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规划新建标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休闲健身广场等场地设施,配套市政公共服务设施。

峨眉城市中心综合体(体育馆)。规划建设集体育比赛、全民健身、文化艺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育场馆。

犍为县体育馆。建设3200个座位篮球馆和1500个座位游泳馆各一座。

夹江县体育中心。规划迁建小型体育馆、标准田径运动场、公共游泳馆各一座(个)。

沙湾区体育馆。建设占地约130亩的体育场馆。

井研县体育馆。新建3万平米综合体育馆1座及标准足球场、儿童足球场各1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四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