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承德十三五规划:加快大型火力发电项目建设 适度开发建设低风速风电项目(全文)

2016-06-03 08:5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承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统筹城乡交通、能源、通信、水利、防灾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城镇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向周边覆盖,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施体系。改善小城镇交通条件,加快建设县城、小城镇与中心城市交通网络。加快城乡电网建设,着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供电质量,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加快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扩大“数字城市”建设范围,实施农村上网工程,全面提高城乡信息化水平。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积极开展河湖综合治理,构筑城乡防洪安保体系。加强城乡供水资源统一管理,重点抓好城市供水设施提质改造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推进城乡供热管网配套建设,大力发展集中供热,逐步关停分散式燃煤锅炉。开展气源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城乡清洁能源使用,加快燃气设施建设,提高燃气供应量。加快城乡防洪、消防、地质灾害防治、公路安全保障等公共安全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防灾抗灾体系。

三、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动县、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向县以下延伸,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衔接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在一些条件较好地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第二十二章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等级结构,构建“一核三带多点”的城镇体系布局,发展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强的城镇群,成为支撑市域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区域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整体融入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一、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文化、绿色低碳、科学增长”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完善城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红线“四规合一”,建立完善“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实施机制。完善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公开公示制度、规划督察员制度、责任规划师制度,严格实行规划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城市规划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市县人大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创新城乡规划管理技术手段,推动数字规划系统建设管理和动态监测。

二、做大做精中心城市

坚持规划引领和绿色建设理念,适时调整行政区划,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建设冀辽蒙区域中心城市和京津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中心城区按照“多中心多组团”城市布局,坚定不移推动“中疏”战略,重点加快新城建设。老城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业购物和金融保险,疏解其它职能。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及周边寺庙,整治文化遗产周围风貌环境,恢复文化遗产周围历史氛围,增强二仙居旱河、武烈河两岸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增加老城居民和游人的观光休闲空间,提升老城环境品质。改善老城区购物环境,逐渐改善老城区城市景观。西区,加快文化创意、展会演艺、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层次,打造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城区。北部新城,重点发展发挥临近空港、水库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商务旅游功能区。南区,重点规划建设高铁商圈,发展信息服务、旅游服务、科研服务、总部经济、文化产业等,打造吸纳京津外溢中高端服务产业的功能区。上板城组团,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研发和孵化、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区域铁路货运枢纽等功能为主,打造中心城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绿核,强调生态保护作用与其它五个城市组团的分隔,加强绿化,实施引水工程,建设内河床水景观,适度发展休闲旅游、养老养生产业。

三、实施“大县城”战略

按照“两县同城化、三县一体化、三县特色化”思路,积极推进滦平、承德县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加强城乡规划衔接,加快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深度融合。稳步推进宽城、隆化和兴隆县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规划同筹、服务同质、科教同兴、旅游同线。平泉县发挥冀辽蒙交界的区位优势,打造以契丹文化、循环产业为特色的冀辽蒙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丰宁县发挥京北门户区位优势,打造满族风情、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的首都卫星城;围场县发挥生态和水源涵养的独特优势,打造全国知名的森林草原文化特色旅游城市。

四、大力发展特色小城镇

重点培育一批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镇,使之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小城镇。以围场、隆化、中心城区、滦平县的乡镇为重点,挖掘境内巴克什营行宫、两间房行宫、长山峪行宫等的遗址文化资源,打造贯穿北京、承德、内蒙经典景区的皇家御路文化旅游带。以滦平、兴隆、丰宁县的虎什哈镇、东小白旗乡、汤河乡等乡镇为重点,建设京津北部新城、为京津服务的避暑小镇、休闲小镇、养老小镇,打造环京津特色城带。以平泉县、宽城县的卧龙镇、黄土梁子镇、峪耳崖等乡镇为重点,加大唐山、秦皇岛出海通道的联系,实现与唐山、秦皇岛产业的错位发展,打造出海城镇带。以34 个重点镇为主体,建设一批生态型、农贸型、旅游型、工矿型特色小城镇,提高承载能力。整合资源,集中投入,稳步推进中心村建设。

专栏11 重点发展小城镇

承德县:头沟镇、仓子乡、蹬上乡、新杖子乡、安匠镇、东小白旗乡;丰宁县:大滩镇、黑山咀镇、凤山镇、杨木栅子乡、外沟门镇;围场县:山湾子乡、哈里哈乡、御道口镇、老窝铺乡;隆化县:郭家屯镇、茅荆坝镇、韩家店乡、唐三营镇、两间房镇;滦平县:付营子乡、巴克什营镇、长山峪镇;兴隆县:雾灵山乡、大水泉乡、北营房镇、蓝旗营镇、南天门满族乡、青松岭镇、六道河镇;平泉县:七家镇、柳溪满族乡;宽城县:桲罗台镇、陡子峪乡

第二十三章提升国际旅游城市功能

按照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目标,突出文化传承,提升城市品质,塑造特色城市风貌,提高旅游基础设施水平,优化旅游服务和营销体系,为国际旅游城市提供支撑。

一、打造特色城市风貌

坚持“精细、精致、精品”理念,按照国际旅游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突出文化传承,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城市风貌,体现城市不可复制性和独特魅力。加强城市重点地段和关键部位景观建设与改造,建设一批独特靓丽、展现承德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群和建筑物,将山体、水系、绿地、开放空间与城市有机融合,打造体现自然生态气息、历史文化灵气和时代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风貌。加快提升中心城市内涵和品质,中心城区以避暑山庄及周边寺庙为重点,整治周边风貌环境,恢复历史氛围,打造武烈河、滦河和古御路景观带。优化县城旅游服务功能。以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宜居为目标,打造建设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征、山清水秀、宜居宜游的美丽县城。创新和严格城市综合执法,加快老旧小区和小街小巷改造,下大力治理交通拥堵和环境脏乱差,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市民满意度。

二、提升旅游基础设施

优化景区交通。完善提升旅游公路网络,加快3A 级以上景区(点)与市县城区二级公路以上公路连接,开通主要景区旅游客运专线和乡村旅游点城市公交线路。合理布局、分层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和自驾旅游营地,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提升接待能力。调整优化旅游住宿设施布局和结构,建设一批星级酒店、品牌经济型连锁宾馆、国际青年旅舍、自驾车营地、产权式度假酒店和乡村宾馆酒店,提高旅游接待档次和能力。发展特色饮食。突出清代宫廷、满蒙、清真和乡村生态等餐饮特色,建设一批旅游美食街区、主题餐厅、酒吧、咖啡厅、茶艺馆和标准化快餐店,完善旅游景区和大型度假区餐饮服务功能。丰富旅游购物。加快开发清宫贵族饮品、民俗手工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文化用品等系列特色旅游商品,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化生产,培育一批特色商品品牌。建设一批大型旅游商品购物中心、综合性商业街区和旅游商品购物点,完善旅游商品销售网络。

三、优化旅游服务营销体系

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统一高效的旅游管理服务机构,加快旅游集团实质性运转。加快推进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推动旅游服务国际化、标准化。加快建设综合性旅游门户网站,提升宣传、促销、预订等网络服务功能。开通多语音旅游呼叫中心,设立多语言交通标志、景区标志、旅游宣传和解说系统。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制度,提高旅游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大旅游营销力度。以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构筑梯度发展的旅游目标市场,不断提升承德国际旅游品牌认知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强与国际知名旅游代理机构、城市品牌传播机构的战略合作,引进国内大型旅游集团、旅游上市公司,构建“品牌拉动+深度营销推动”的第三代城市营销体系,实现与国际资本、市场和开发管理模式对接。深化与京津冀、环渤海重点旅游城市的战略合作,设立承德旅游北京办事处,构建京承旅游合作平台,实现与周边城市旅游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

专栏12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加快景区到交通干线连接路、景区内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承德旅游服务站、御道口神仙洞景区、隆化月亮湾温泉山庄旅游景区二期、围场庙宫旅游区综合开发、契丹水洞文化旅游综合度假区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

第七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坚持以打造适度超前、功能配套、管理科学、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市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第二十四章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

围绕提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水平,统筹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构建网络完善、功能完备、衔接高效、管理智能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一、重点发展轨道交通

以构建“高标准、大能力、功能全、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铁路路网体系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倾力打造“一市连五省通三港”铁路大能力通道。到2020 年,铁路总里程达到1300 公里,路网密度达到304 公里/万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使铁路运输能力紧张的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京沈客专,京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建成通车;津承等城际铁路争取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付营子至上板城联络线铁路、付营子至承钢专用线铁路,城市铁路货运外绕线、蓟县至兴隆铁路争取开工建设,积极争取京承铁路、锦承铁路、承隆铁路电气化改造,承秦铁路、北京新机场至首都机场城际铁路联络线(S6)北延至承德、围场至多伦等启动项目研究工作;编制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用地规划,争取重点线路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二、加快公路网建设

进一步优化高速公路网布局,承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围御、承克、赤曹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打通对外联系主通道,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00 公里;加快国省干线改造提升步伐,重点建设国道111 线黄旗至杨树底下和槽子沟门至祁家营段、国道112 线八里庄至红石砬段、国道112 线兴隆县城至承唐界改造工程等项目,重要国省干线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全部乡镇与县城之间通三级以上公路;全市县级以上汽车站均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基本形成贯通市、县及广大农村的公交服务网络,实现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到2020 年,全市公交车达到1000 辆,收入力争达到1.25 亿元。

三、推进航空运输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承德机场全面通航,建成围场、滦平、平泉和丰宁通用机场,积极推进宽城、兴隆通用机场建设,并在全市范围内布局十余个起降点,到2020 年,建成“一运六通”的完整机场布局,形成民用机场与通用机场互补的民航机场体系。到2020 年,承德机场力争开通国内中、远航线10 条以上,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5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575 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承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