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承德十三五规划:加快大型火力发电项目建设 适度开发建设低风速风电项目(全文)

2016-06-03 08:5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承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按照辐射周边地区,优化客运系统重要节点,有效衔接城市交通、市域内短途旅客运输,衔接铁路旅客运输,实现“短距离换乘”,方便快捷地连接各旅游景区,构建高效便捷的客运网络的要求。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机场枢纽、高铁综合枢纽、双峰寺客运枢纽、双滦客运枢纽等一批综合交通枢纽。

专栏13 交通重点项目

1.轨道交通。干线铁路项目京沈客专、京通铁路电气化改造确保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付营子至上板城联络线铁路、付营子至承钢专用线铁路、城市铁路货运外绕线、蓟县至兴隆铁路争取全面开工建设。积极争取京承铁路、锦承铁路、承隆铁路电气化改造。加快推进津承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基本具备开工条件。承秦铁路、北京新机场至首都机场城际铁路联络线(S6)北延至承德、围场至多伦等启动项目研究工作。编制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用地规划,争取重点线路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2.公路。重点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承平、承克高速公路建设;省级高速公路网推进围御、赤曹高速公路建设;普通国道重点建设国道111 线黄旗至杨树底下和槽子沟门至祁家营段、国道112 线八里庄至红石砬段、国道112 线兴隆县城至承唐界改造工程等项目。

3.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围场、丰宁、滦平、平泉、宽城、兴隆通用机场,规划布局10 余个起降点。

第二十五章优化能源结构

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战略,围绕提能效、控总量、转方式、调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和清洁能源示范市、国家级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和装备制造基地、环首都地区清洁能源输送基地。

一、打造清洁能源基地

坚持适度超前、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有序开发、重点突出、链条完整”的发展思路,加快推动由水电、光电、风电、核电及生物质能、天然气综合利用组成的清洁能源应用基地,由产业装备、应用设备、运维设备制造中心组成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由集成应用、太阳能光热发电、全钒液流电池和油页岩开采技术研发中心组成的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在坝上风、光发电带集中建设大规模的风电、光伏发电及风光互补项目,坝下风、光发电带适度开发建设低风速风电项目、农光互补和利用尾矿库光伏发电项目,同时在城镇、聚集区、农村建设小型分布式发电项目。在滦河、潮白蓟、辽河流域多点开发建设常规水电站,加快建设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加速推进围场、滦平等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在高新区和双滦产业园区建设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中心,在隆化、平泉等园区建设应用设备制造中心,在围场、丰宁等经济开发区建设运维设备制造中心。在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区域建设新能源集成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在高新区建设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研发中心和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研发中心,在围场工业园区建设油页岩地下转化技术研发中心。到2020 年,清洁能源占全市能源总比重达到80%以上,逐步建成国家级清洁能源产业基地。

二、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加强重大能源保障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国电滦河发电厂热电扩建工程、大唐丰宁火电厂、上板城热电厂二期、滦平热电联产项目等大型火力发电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市供电、供热、供气保障能力。推进电网和重大输电通道建设,积极推动御道口500KV 输变电站扩建、丰宁抽水蓄能500KV 送出、承德东—姜家营500KV 双回输变电等工程建设,重点谋划启动承德至京津清洁能源直通直联电网通道工程。加大清洁能源产品推广应用,引导全社会绿色用能,扩展地源热泵应用领域,加大木煤产品推广使用力度,实现能源供应的多样化,助力全市用能需求。加快天然气管线铺设,逐步建设CNG、LNG 加气站,将供气范围扩大至八县四区,加快建设承德入市管网工程,构建完整的三级输配体系和中压环网,形成覆盖全市的长输管道供气网络。加快供电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充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天然气(CNG/LNG)等新能源汽车发展,配套建设充电桩、充(换)电站、天然气加注站等服务网点。到2020 年形成500 千伏电网“四站两带”格局,220 千伏电网“两环十射”结构,建成京津地区清洁能源电力输送基地,木煤生产能力达到120 万吨,公交车、出租车、公共事业用车电动车占比达到60%以上。

三、优化能源消费方式

在供热、市政照明、居民生活、工业、农业、农村、交通、建筑等领域,大力推进用能方式改革,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到2020 年,全市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达到20%。可再生能源供热。依托大型光热发电站,实施热电联供。在城乡普及太阳能热利用,规模化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地热资源丰富区域,积极谋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地热供暖项目。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支持骨干优势企业在工业园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建设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示范项目;支持各县加快建设生物质热电工程项目;支持农村实施生物质成型燃料替代燃煤工程;支持大型专业化能源企业建设规模化生物天然气示范项目。到2020年力争实现市区和各县县城可再生能源交通网络全覆盖。建设分布式供能样板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运营模式,因地制宜建设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发电以及燃气“热电冷”联产等各类分布式电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规划建设一批以智能电网、物联网和储能技术为支撑的微电网示范工程和新能源综合供能区域,提高系统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 专栏14 能源重点项目

国电滦河发电厂热电扩建工程、大唐丰宁火电厂、上板城热电厂二期、滦平热点联产、承德百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围场光热发电示范、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尾矿库光伏综合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村镇、兴隆生物质木煤发电、围场致诚木煤生产加工、平泉奥科木煤生产加工、滦平恒盛绿能木煤生产加工、迁安至宽城天然气长输管道、LNG 生产加工、钒电池、铝电池研发制造等项目,承德至京津清洁能源直通直联电网通道、御道口500kV 输变电站扩建、丰宁抽水蓄能500KV 送出、承德东-姜家营500KV 双回、元宝山-承德东500KV 双回、承德东—阳乐500KV 双回输变电工程。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建设为重点,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增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全面提高城乡居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一、加快水利工程建设

优化配置区域水资源,大力实施控制性蓄水工程及水网建设,双峰寺水库建成蓄水,加快建设承德县四道河、宽城县老亮子、平泉县鸽子洞、隆化县千松甸等水库,积极推进大坝沟门水库、滦平县西庙、兴隆县六里坪、丰宁县喇嘛山等水库前期工作,尽快启动建设;实施“引伊济武”、“引哈入瀑”等水系连通工程,构建“多源互补、丰枯调剂”的水网体系。加快滦潮河骨干河道、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重点实施滦河、武烈河干流市区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开展“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动用水计量、信息化管理配套建设,重点发展高标准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工程和集成节水模式。到2020 年,全市水资源控制率达20%以上,新增蓄水4 亿立方米,城市和村镇防洪标准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

二、改善城乡用水条件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增加生态隔离防护措施,防止人类活动的干扰,集中关闭保护区内的排污口,防止废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严格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9.5%。城市供水工程,新建水厂14 座,新建管网359.19 公里,供水管网改造334.58 公里,新增日供水能力61.6 万立方米,城市发展供水保障得到加强。大力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实施太平庄污水处理厂三期、双峰寺至太平庄污水主干管道等工程,新建污水处理厂18 座、污水管网260 公里,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33.3 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

专栏15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加快双峰寺水库及周边开发项目,启动大坝沟门水库、老亮子水库、四道河水库等水库工程建设,实施“引伊济武”、“引哈入瀑”等水系连通工程,推进滦河、潮河干流、重点中小河流、山洪沟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加强城镇水厂、污水处理厂和管网等供排水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塘坝、水池、水窖、引泉、泵站等“五小”水利工程及小水电建设。

第二十七章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以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和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固定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提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热点的应用水平。

一、加快建设现代网络体系

深入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将核心区域建成高速、融合、稳定、安全的满足大数据高速传输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积极发挥铁塔公司电信基础设施专职建设优势,推动基础电信设施在更广阔范围内的公用。开展宽带网与电视网的融合改造,提高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全面提升网络、平台质量,普及高清、互动电视。推进通信骨干网络扩容升级,确保实现并改善基础电信网络与河北省出口节点的高速连接,争取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构建高速传输网络。大力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基本普及“光纤入户”,实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 级(百万兆)出口”的网络服务能力。推动IPv6、智能网、IP 多媒体系统等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上,构建互动的综合多媒体视讯信息网络。高标准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和无线宽带网,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公共的感知数据无线接入与传输网,为企业和用户提供无线宽带基本接入服务以及移动服务、移动办公等无线应用支撑。科学配置频谱资源,加强无线电台站管理,强化无线电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安全有序的电波秩序。到2020 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85%。

二、强化信息安全建设

完善安全保障体制,深入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通报处置工作体系,建设政府网站运行监测平台,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窃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电视会议、无线指挥调度、通信安全涉密和战备等应急系统建设,完善金融、电力、铁路、交通、人防、监狱、地震、气象等专用信息网应急系统。加强网络对抗力量和执法能力建设。加强管、控、侦、防、攻一体的网络空间力量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承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