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输配电智能用电市场正文

【深度】“互联网+”行动对电力工业的影响研究

2016-06-03 09:41来源: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作者:刘世成 韩笑 王继业关键词: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电力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互联网思维对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影响。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CPS),是在物理世界感知的基础上,深度融合计算、通信和控制能力,通过信息空间虚拟网络和物理空间实体网络的相互协调,形成的多维异构的计算单元和物理独享在网络环境中高度集成交互的新型智能复杂系统。

5)互联网思维对能源互联网应用的影响。互联网化的能源应用特征为:信息透明,即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格局,竭尽所能透明一切信息;开放共享,即能源互联网各参与方在开放共享的环境下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交易;平等共赢,即每一个参与的个体都是平等的;自适应,即互联网的群蜂意志拥有自我调节机制。能源互联网的运营主体真正对多能互补、新能源的应用、用户互动、需求响应、节能服务、售电服务等等负责。

4 能源互联网概念与架构

1)能源互联网的概念。我们认为,能源互联网是信息演变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资料之后与传统能源系统相融合的新型生态化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物理视图(图1)首先是传统气网、电网、热网、油网与交通网等多种能源网络互联互通融为一体的新型能源网络,具有完整的能源资源利用和能量循环系统耦合结构。能源互联网以可再生能源优先、以电等二次能源为基础,其他一次能源为补充的多元能源结构,形成以分布式为主、集中式为辅、互相协同的可靠供应模式,同时通过以互联网技术为管控运营平台实现多种能源系统需供互动、有序配置,进而促进社会的经济、低碳、智能、高效的平衡发展。

2)能源互联网的架构。英国学者张小平提出了全球电力能源互联网的架构(图2),由四个物理层组成,即跨国、洲际层,国家层,地区、城市层和用户层。这四个层面互相依从,成为有机整体,实现分散与集中的互补。

能源互联网是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能源系统紧密耦合的系统,其物理网络体系架构是电、热、气、油、核、交通以及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等各种传统独立运行的能源网络以先进信息技术和能源交易体系为纽带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能源互通互联的网络。从物理网络看,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为核心,供电、供热、供冷、供气、电气化交通等多个复杂能源系统互通互联的新型综合能源网络。总体而言,能源互联网可以划分为物理基础网络、信息数据平台和价值实现平台三个层次。

5 总结及展望

1)“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台,符合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需要,对保障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全民族创新能力、推动我国技术创新技术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计划中所指的能源互联网,以促进分布式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发展为目的,主要涉及电网的配用电部分。因此,从范围和内容上看,能源互联网可以被看作是智能电网或泛在智能电网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在智能配用电系统基础上进行了内容扩充或概念提升;

3)能源互联网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传统电网就其本质是不适合接纳风、光等新能源的,而风、光等新能源具有天然的分布特征,适合就地开发和就地消纳,能源互联网为这种分布式能源的生产、消费和交易提供了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4)当前,我国电力改革新方案和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压力,给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由于用户特点方面的差异,政策和机制的不完善,也给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阻力。自下而上的培育是否能形成适当的商业模式,星星之火,是否可以产生燎原之势,有待实践的检验。

延伸阅读:杰里米˙里夫金:中国可以成为能源互联网先行者

曾鸣:能源互联网技术如何应对电力系统双侧随机性变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互联网+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电力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