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权威】九江市十三五年规划:电力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020年达到1000亿元

2016-06-06 12:2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产业能源产业新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突出招商重点

根据产业规划,重点围绕九江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市县实际,实施“一对一、点对点”的精准招商。紧盯央企国企的布局调整,紧盯外企民企的意向投资,紧盯上市公司的增资扩股,紧盯孵化器成果的转化利用。既要兼顾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延链补链,又要紧盯新兴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强化重点产业研究,加强重点产业项目库建设。瞄准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着力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产业链招商联动工作机制。

第三节 创新招商方式

灵活采用产业招商、资本招商、精准招商、环境招商、专业队伍招商等方式;积极推动轻资产*招商,鼓励外来资本以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企业重组改造。大力引进各类投资基金,积极探索通过股权投资开展资本招商和科技招商。坚持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互联网招商等相结合,建立充实专业招商队伍,改进完善驻外办事处职能,布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海西地区专职招商。加强与民企、商会、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合作,强化平台招商和市场化招商。鼓励沿江地区与发达地区共建合作园区,推进共享融合招商,实现招商由单项承接向双向互动转变。坚持“项目共引、园区共建、成果共享”,对外推进“飞地”招商模式,对内实行“跨区”招商模式。在全市营造“一盘棋”的招商观念,通过建立项目引进地、落户地的利益共享机制,按产业布局合理招商和落户项目。

第三章 积极推动“走出去”

扩大全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出口基地,引导重点行业领域的同行业“抱团出海”,支持重点出口企业采用多种形式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中小微出口企业利用惠企政策积极走出去,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出口“拳头产品群”。

第一节 优先推动企业“走出去”

分类指导不同产业领域企业对接相应的国别地区,特别鼓励同行业“抱团出海”,发挥境外承包工程等企业自身优势和钢铁、光伏、造船等产能优势,积极参与国家、省级层面的国外订单分包合作,实现“借船出海”。重点推进优势行业“走出去”,鼓励强势企业在国外投资办厂,建设生产、加工组装基地;鼓励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抱团参与国家重大“走出去”建设项目;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设立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市场;引导和支持已获权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提高自营进出口比例。支持有技术优势、有资质和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出口企业,利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信用保险、融资担保及财园信贷通等惠企政策,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逐步形成玻纤、纺织服装、新材料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出口“拳头产品群”。

第二节 开辟多元化出口渠道

完善出口促进机制,鼓励外贸商业模式创新,支持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抢占国际贸易市场。加快推动我市拥有一定出口规模、出口潜力和技术水平的产品生产出口基地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出口基地。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商品交易会,辅导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和注册国际商标。进一步创新对外经济合作方式,扩大劳务输出。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推动相关企业利用eBay中国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建立九江市外贸代理服务平台,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一站式代理服务,带动我市本土产品出口。加快与北京软通动力、网来云商等平台公司合作,打造九江跨境电商服务平台,推进共青中俄国际商贸城、邦邦小镇、国际车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保税商城)项目建设,开辟多元化出口渠道。到“十三五”末期,力争累计实现赴境外投资企业200家以上,实现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递增20%以上。

第四章 深入推进昌九合作

充分发挥共青先导区的比较优势和联接昌九的重要节点作用,以其为核心,推动赣江新区建设,促进昌九合作迈上新台阶。

第一节 加强共青先导区建设

共青城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先导区、昌九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城市、赣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其“中国的共青城、江西的先导区、昌九的新支点”定位,加快完善共青先导区总体规划,加快先导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对接和建设,推动德安、永修与共青城三城融合、三地同城。支持共青城实施“科教立市、双创兴城”战略,大力引进科技孵化器、产业研究中心,办大办好创新创业大会大赛,夯实青年创业银行、知识股权交易等“双创”平台,探索“教、科、研、金、商”融合发展,抓好世界青年科技创新大会、全省创新创业大学等申报创建工作,加快私募小镇、航空小镇、O2O智贸港等“双创”载体建设,尽早建成全国青年创新创业的“双创”示范基地。

第二节 助推赣江新区建设

聚焦聚力赣江新区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改革创新的新引擎,带动提升昌九地区整体实力和活力,使之成为江西区域协同发展的“排头兵”、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

第五章 全面推动区域合作

充分发挥我市临近长江、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着力加强与沿长江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的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开放平台和市场体系对接,创新开放合作模式,不断提高区域合作水平,努力把我市建成长江中游的重要战略支点。

第一节 对接基础设施

大力提升交通、管网、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构建网络完善、高效便捷的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抓住高铁时代机遇,建设高铁经济试验区,放大高铁同城化、区域一体化效应。紧抓国家推进长江黄金水道过江通道建设的战略机遇,加快瑞昌至武穴长江大桥连接线建设,推进赣鄂皖协作区互联互通;加强湖口至江北、黄梅至九江、江新洲等过江通(隧)道规划研究;谋划以道路、成品油和输配电网络过江通道为主的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力争更多的过江通道列入国家级规划。

第二节 强化产业合作

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主动承接省域腹地和流域周边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临港产业转移;积极参与赣鄂皖协作区建设,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形成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和基地,打造承接沿江沿海高端产业聚集区。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引导生产要素向我市沿江、昌九走廊等区域集聚,联动市域腹地发展。创新产业转移承接模式,采取产业整体转移、共建产业园区、建设“飞地”园区等多种方式,吸引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产业转移,建成长江经济带产业承接转型升级示范区。鼓励大型港航企业整合我市沿江沿河港口和航运资源。积极参与长江沿线,特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跨区域旅游协作,大力推动无障碍旅游。以产业对接、合作、转移为重点,构筑昌九、沿江跨区域产业链,加快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建立与沿江区域各地间的沟通协商机制,共推区域市场一体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产业查看更多>能源产业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