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黄石市十三五规划:争取阳新县境内2×660MW+2×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 优化风电(全文)

2016-06-16 08:4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超超临界黄石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八章 坚持生态立市 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

坚持生态立市、生态惠民,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黄石。

第一节 促进资源节约利用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节约集约利用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两型”社会。

一、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强化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落实各级政府和部门责任。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审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大力开展节能监察执法,推动节能降耗常态化。优化产业结构,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抓好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领域节能。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重点发展新能源。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使用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推行能效领跑者、节能量交易、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大力推动公共机构节能。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农业生产设备。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建设城市慢行交通系统,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

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管控,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到2020年,确保全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3412公顷以内。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实行先补后占。大力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严格执行项目用地准入制度,鼓励工业项目逐步提高建筑密度、容积率和投资强度,确保单位GDP地耗年均下降7.0%。

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推进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价格制度,探索建立水权制度。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推进企业节水改造。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管理,到2020年,一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积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严控无序调水和人造水景工程。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加强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喷灌、微灌、低压管道输水及先进的节水灌溉制度和农田沟渠整治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四、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创建“全国绿色矿山示范区”。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开采管理,深化矿权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矿权管理体制由内部挖潜向整合增效转变。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加强贫矿尾矿资源及共生伴生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全面实行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利益分享机制,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加强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执法监察,坚决制止乱挖滥采。推进黄石工矿废弃地综合利用试验区建设,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完成2.32万亩工矿废弃地复垦任务。

第二节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形成生态与经济社会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一、加快发展绿色产业

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体系。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钢铁、有色、建材、能源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环境友好的绿色工业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构建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体系。推动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构建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体系。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园林绿化、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产业。

二、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

推进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推行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改造,促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推进重点领域清洁生产示范,完成国家级和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到2020年,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完善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推进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促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循环型农业体系,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到2020年,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5%,设施渔业养殖废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林业“三剩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三、促进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工业废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煤矸石、矿渣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电子交易平台“四位一体”的回收网络。加快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支持大冶有色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建设。到2020年,构建起先进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55%。

黄石市循环经济重点工程

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实施废润滑油再利用项目、再生资源回收加工项目、黄石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有机肥料及酒糟衍生品,循环利用废水及沼气项目。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建设大冶有色“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非金属产业园。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推进黄石市餐厨废弃物回收体系项目建设。

再制造产业化工程:实施自动化智能输送装备生产线再制造项目。

产业园区废水循环利用工程:实施深度污水处理设施及中水回用系统工程。

四、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机制

科学、合理地界定与协调各方的责任与利益,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自发机制。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全面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宅基地空间置换等改革措施,探索建立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逐步推行按污染程度分档分类计费。

第三节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按照以人为本、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原则,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持续推进污染减排与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风险防范,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城市。

一、推进污染减排与防治

进一步落实责任,坚持源头控制、全过程管理,加强水、大气、噪声、土壤、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等方面的污染防治,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水污染防治。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调整和充实水源保护区,修订水源保护规划。加强重点行业水污染治理,建立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营管理机制,推进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加强对集中式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继续推进磁湖、大冶湖、保安湖、网湖、富河、仙岛湖等重点湖泊、水库、河流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防治长江黄石段水污染。加快实施工业园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集中处理,重点湖泊不再作为纳污水体。争取到2020年,主要水体水质基本达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大气污染防治。继续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善全市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加强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PM10、PM2.5等污染物的监控,推进高污染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到2017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实现零增长,比重降低到50%以下。强化城乡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工地、道路、裸露地面、堆场和砂石开采扬尘污染,加强餐饮油烟污染和焚烧污染的整治和监管,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噪声污染防治。完成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区域调整、重点噪声污染源的确定。落实建设项目环评降噪措施,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严格控制噪声敏感区商业、文化娱乐等经营场所使用高噪音设备的音量及播放时间,限期治理噪声超标企业,淘汰高噪声落后工艺设备,加强固定源噪声治理,积极推进机动车噪声治理,大力推进交通道路两侧噪声敏感点的隔声设施建设。

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启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评估与安全性划分。优先保护耕地,重点建立主要粮食生产基地、菜篮子基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与评估。强化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开展大冶有色周边、陈贵、金湖等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推进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建立土壤环境监管体制和土壤污染防治问责制,实现土壤环境质量动态发布。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实行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评价制度,建立危险废物产生、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加强含油、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的工业污泥的处置。推进尾矿安全、环保存放,妥善处理处置矿渣等大宗固体废物。大力推进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确保处理率达到100%。

辐射、放射环境安全管理。实行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制度。优化电磁辐射设施及设备的整体布局,严格执行辐射安全许可制度,实施电磁辐射区域管理,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性辐射、放射事故的能力。实行放射源管理与转移备案制度、退役源申报制度,建立完善放射性废物安全收运系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超超临界查看更多>黄石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