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吉林长春十三五规划:推进热电联产改扩建重点工程 推广分布式能源供热(全文)

2016-06-27 08:1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吉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十七章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依托地缘优势和发展基础,优化对外开放布局,形成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提升对外开放整体水平。

第一节 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围绕在全国及东北亚开放格局中的总体定位,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与对接环渤海双翼共进,着力加强交通运输设施网络建设,着力提升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深化重点产业合作,着力扩大对外投资合作,着力提高对外贸易发展层次和水平,着力加强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面向东北亚开放。立足于发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腹地支撑作用,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陆海联运和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核心城市,提升域内互联互通和重点产业园区、开放平台功能,增强集聚要素和创新发展能力。有针对性地与东北亚各国开展多领域合作。着眼于承接韩国、日本先进技术和产业转移,开展产业、经贸、文化等领域合作,建设东北地区中韩、中日经贸合作示范城市。与俄罗斯、蒙古、朝鲜开展经贸及能源资源合作。

面向环渤海开放。依托立体交通网络,构建哈长城市群,对接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京津冀经济圈,加快建设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等内陆港区,逐步构建集保税加工、现代物流、产业合作、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开放合作区,打造吉林向南开放的腹地核心。延伸与长三角、珠三角、长江经济带经济合作,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第二节 优化对外开放新环境

把握国家对外开放政策机遇,进一步破除东北地区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探索对外经济合作新模式、新路径,建立全球视野的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形成与国际高标准的投资和贸易相适应的新型经济模式。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以创新驱动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核心,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合作共赢的人文环境。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机制,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

健全外商投资管理和服务体系。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内资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推动各类开发区(园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培育吸引外资的重要载体。

健全对外投资促进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强对外投资的事前服务引导及事中事后指导和保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服务作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化服务能力的设计咨询、资产评估、信用评级、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

第三节 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

完善对外贸易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提高利用外资综合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开展大招商、招大商,紧扣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紧盯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城市,紧盯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央企和大的民企,多渠道、多手段开展精准招商,着力引进创新型、生态型、税源型、就业型、民生型项目和企业。

提升对外贸易整体水平。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提升对外贸易总量规模和水平。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赴域外开发合作项目。加大对出口骨干企业扶持力度,推动重点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有效对接,建设出口基地和境外营销平台,加快培育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具有竞争力产品的国际化进程。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促进高附加值的装备制造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

提升利用外资综合质量。扩大开放领域,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引导和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支持设立研发中心。促进引资和引智相结合,提高外资带动技术创新、管理增效和产业升级的综合效应。

专栏9 对外开放重点项目

(一)开放平台

加快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东北亚国际现代物流产业园等开放平台建设。

(二)开放通道

扩大“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空港货运航线、长春大连陆路干港运营规模。

(三)开放载体

建设中德产业园、中韩软件园、中泰产业园等开放载体。

第七篇 共享发展,建设幸福长春

坚持“民生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南针”的发展理念,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第二十八章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第一节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

突出扶贫对象锁定、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扶贫力量、脱贫成效等关键节点,构建全过程受控的精准扶贫体系。利用好建档立卡底数,实行“一户一策”。建立扶贫开发信息检测系统,对扶贫对象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精准解决安全饮水、村屯道路、生态环境、生产用电等突出问题,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社会服务均等化水平,阻断贫困代际相传。

第二节 积极推动精准脱贫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支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务工等措施,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体系,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因病致贫的家庭,调整民政救助政策,完善大病保险政策,提高大病报销比例,通过医疗救助帮扶一批;对因灾、因学等其它因素致贫返贫的贫困家庭,通过“一事一议”解决一批。

第三节 创新扶贫体制机制

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创新社会帮扶机制,鼓励各类企业以村企联建、包乡包村、投资兴业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落实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等扶贫公益事业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十九章 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全面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权益保障,确保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更多分享发展成果,统筹推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均衡、普惠、共享的社会事业体系。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为富民强市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构建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中心城区高质量普及三年学前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市区形成10分钟入园圈,实现每个县(镇)有一所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继续深化大学区管理,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推进新优质学校倍增计划创建活动,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达到90%以上。

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建设工程,以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普职融通改革试点、特色改革项目创建等为重点,建设35所富有鲜明办学特征的高水平学校。实行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逐步实现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职业教育优质创新发展。构建适应发展需求、服务城市转型升级、产教深度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30个深度对接产业的品牌专业群、60个兼具教学、生产、研发、培训功能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开展80个校企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全员免除学费。

高等教育优质内涵发展。办好市属高等职业院校,支持具备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创办世界一流职业院校。推进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学制衔接,中职学生多途径升入高职院校的比例逐步达到30%以上。支持驻长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

第二节 扎实做好就业工作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城镇新增就业继续保持平稳态势。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伍军人、残疾人就业,降低长期失业人员比例。开展“一公里基层就业综合服务圈”建设。落实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加快产业孵化基地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

第三节 持续增加居民收入

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提高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推广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城镇家庭生产经营收入。提高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探索农民各类财产权抵押贷款办法,鼓励城乡居民利用动产和不动产增加收入。提高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扶贫开发等领域支持力度。

第四节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围绕健康长春建设,统筹推进卫生计生和体育健身事业,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卫生计生需求和多层次的体育健身需求,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统筹推进卫生计生事业。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落实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强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范围,加快推行家庭医生制度,逐步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全面推进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卫生计生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立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动态增长机制。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以县级医院为重点,推进管理体制、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医疗机构,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和水平。

统筹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设施建设均衡协调发展。加强城乡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扩大城乡公共体育设施覆盖面,完善城区“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加大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发挥各级社会体育组织、体育俱乐部作用,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构建城乡一体化、均衡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以冰雪、足球、篮球项目为重点,健全完善青少年竞技后备人才培训机制,推进基层训练设施、教练员队伍建设,提升职业体育竞争力、影响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发挥冰雪体育特色优势,积极申办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滑雪项目国际国内赛事,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吉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