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陕西汉中十三五规划:建设一系列火电、水电、风电等项目 加快推进分布式能源(全文)

2016-06-28 08:1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陕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 8 生态农业项目

生态养殖。 城固生猪养殖企业污染治理、循环生态养殖基地等项目。

生态种植。 陕西南郑翠草碧叶富硒有机大米农业园区,城固六级水循环农业示范,西乡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留坝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生态产业链建设等项目。

有机肥生产。 城固年产10万吨有机肥生产基地,洋县年产1万吨有机肥生产线,勉县20万吨有机肥加工厂,勉县循环农业工程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示范县建设,勉县2万吨米糠深加工等项目。

第四节 促进农业产业融合

推动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重引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增值,加快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千方百计提高农业附加值,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集生态观光、休闲体验、农业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体验模式。依托优美山水田林路等自然风光,利用油菜、茶叶、柑橘、樱桃、桃梨、油用牡丹、薰衣草等种植基地,打造特色种植产业景观,形成“一山一美景、一水一风光、一沟一特色”的乡村四季休闲游。加强省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和参与式生态旅游综合体,积极发展订单式农事体验园,建设民俗农庄和农耕文化体验馆,将农业经济产业链条延伸到产品设计加工、休闲旅游体验等二三次产业领域,实现从单一种养向多元加工服务转变,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第十二章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第一节 发展现代经营组织

完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产业链、价值链、产品和品牌为纽带,引导种养散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兴办生产、加工、销售等合作组织。引导有条件的农村家庭积极扩大生产规模,形成相对专业的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培育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式设立的土地股份公司,从事高端农产品生产、观光旅游、果蔬采摘及技术开发等经营活动,使入股农户与企业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到2020年,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3500家以上,户均耕种面积50亩以上家庭农场1600户左右。

第二节 培育特色有机农业品牌

依托同纬度最佳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创建生态有机知名品牌,鼓励支持龙头企业推介申报驰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原产地标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以汉中仙毫、城固柑橘、汉中大米、略阳乌鸡、谢村黄酒、汉中黑猪等品牌为核心,加快农产品品牌整合,推广“龙头企业+商标(地理标识)+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加强“汉”字品牌宣传和保护,以汉水进京、汉货进京为契机,扩大生态有机农产品销售。到2020年,农产品品牌认证数量达300个。

第三节 健全农业销售 网络

加快建设特色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各类流通、服务中介组织。积极打造农产品互联网营销平台,引导大型批发市场向下游延伸,构建现代化农业供销体系。加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培育壮大农产品出口企业,鼓励开展农超、农校、农企对接。鼓励企业在西安、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大中城市,建设汉中农产品专卖店、直销店,支持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运用电商平台拓展营销渠道。

第十三章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第一节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按照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调结合,加快石门、引酉等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云河水库建成投运,积极推进焦岩水库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实施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新增水田后备资源开发等项目。坚持灌溉与排水并重、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并进,改造建设输排水渠系,完善田间排灌“毛细血管”,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实现有效灌溉面积稳中有增。

专栏 9 重大农业设施建设工程

排灌工程。 石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湑惠渠灌区、南郑红寺坝灌区、城固南沙河灌区、洋县引酉灌区、西乡县马鞍堰灌区等19个万亩以上灌区节水改造,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抗旱应急水源,产业园区涉水等工程。

双十万亩农田建设工程。 10万亩坡改平,10万亩新增水田后备资源开发和旱改水等工程。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治涝工程建设等工程。

第二节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深入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大规模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实施“坡改平”、“旱改水”工程,加快推进汉中盆地和汉江、嘉陵江及支流沿岸浅山丘陵平坝区域集中连片农田建设。优化农田结构布局,合理确定田间路网密度,整修和新建机耕路、生产路、农机下田(地)坡道桥涵等设施,提高农机作业便捷度。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健全配置农情定位监测、耕地质量监测、土壤墒情监测和虫情病情监测设备及站点,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63万亩。

第三节 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和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健全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和监测网络体系。全面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立体种养等新型模式,健全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农资供应等服务体系,扩大农业科技应用覆盖面。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采取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科技攻关等形式,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农业能手和科技企业家,提高农业成果转化率。

第十四章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增加财政投入,创新投入方式,促进贫困人群增产增收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到2018年,确保现行标准下53.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市10个县全部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到2020年,稳定实现全市已脱贫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接近全市平均水平,与全国全省同步够格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 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发展生产扶持一批。 按照产业项目支撑、信贷资金支持、基地龙头带动、配套服务跟进的思路,因地制宜地扶持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建立经济组织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新模式,鼓励贫困户以土地等参股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大产业资金扶持力度,农业、林业、财政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用于贫困户,为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条件、脱贫意愿强烈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和免抵押扶贫资金全额贴息小额贷款,推进“企业担保、贫困户贷款、扶贫贴息”参股融资模式,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产增收。以村为单位积极推进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项目,探索开展资产扶贫试点,做到受益对象精准到户,长期稳定受益。到2020年,扶持30.8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

易地搬迁转移一批。 把易地搬迁作为治本之策,按照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不具备发展条件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坚持与城镇、园区(景区)、中心村“三靠近”,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有计划、分年度组织实施易地搬迁脱贫,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到2020年,完成17.5万贫困人口易地搬迁任务,实现搬迁脱贫。

生态补偿帮扶一批。 充分用好中省加大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力度的相关政策,重点支持贫困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退耕还林,创新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方式,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直补贫困户。以整村推进贫困村为平台,整合各类扶贫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全面提升贫困村整体承载功能和持续发展能力。鼓励环境敏感区内的贫困户就地成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实现保护环境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双赢,让贫困群众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到2020年,使5.1万贫困人口通过生态补偿实现脱贫。

发展教育支持一批。 构建从学前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就业的“一条龙”帮扶机制,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着力改善贫困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逐步提高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加强贫困区域学前教育,逐步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免除高职学院、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积极实施扶贫搬迁户、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项目和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到2020年,使8万人通过教育提升技能。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针对特殊贫困群体,制定个性化扶持措施,科学制定补助标准,提高补助水平,实施精准兜底保障。对贫困老年人按规定发放基本养老金和老年人生活保健补贴,并逐步集中供养。对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发放专项补贴、享受有关扶持政策。对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由政府资助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按规定给予医疗及相关救助,从根源上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确保贫困群众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五保供养、农村低保和慈善事业等方面得到全面保障。实现老有所养、残有所帮、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缺有所补。到2020年,确保15.1万特殊贫困群体通过社会保障实现稳定幸福生活。

第二节 贫困县全部摘帽

根据中央确定的贫困县实现有序退出的原则,科学制定全市“十三五”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到2018年,全市1188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整体脱贫,10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其中到2016年底,佛坪县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贫困县摘帽;2017年底,留坝县、汉台区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留坝县实现贫困县摘帽;2018年底,南郑、城固、勉县、镇巴、西乡、宁强、略阳、洋县8个县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贫困县实现摘帽。2019~2020年巩固提高脱贫成果阶段,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继续享受扶持政策。

第三节 彻底消除区域性贫困

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思路,加快落实汉中市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围绕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和修复三个重点领域,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等68个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组织实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和贫困村信息化等扶贫开发10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川陕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

第四节 夯实脱贫攻坚责任

完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落实各级财政扶贫开发投入要求,市、县(区)每年按照不低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的比例安排专项扶贫资金,确保每年增长不低于20%。加强资金整合,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机制,搭建市、县(区)两级融资平台,探索建立我市财政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有机结合的融资机制。强化扶贫资金公示等制度,加强资金监管,确保扶贫资金安全有效运行。继续实行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健全“市级监管、县镇落实”的管理体制,实行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制和督察制,市、县(区)、镇党委政府逐级签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责任书,明确精准脱贫时间表,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陕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