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三明市十三五规划:实施节能改造抓好火电等节能工作 推动宁化、尤溪等发展陆上风电(全文)

2016-07-04 09:0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三明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6:工业园区提升工程

埔岭汽车工业园:以中国重汽海西汽车、中科动力新能源汽车和专用车为主导,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形成“一重一新一专”产业格局,打造海西重要的汽车研发制造基地。

机科院海西高端装备产业园:突出“绿色、高端、智能”发展定位,加快产业园开发建设,打造集科技研发、成套装备制造、高端零部件生产、产业孵化四大功能为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中节能环保产业园:深化与中节能集团合作,加快园区开发和“生态岛”建设,打造集交易展示、投资孵化、研究创新、产业集聚、技术服务,营销推广六大功能为一体的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平台。

高端纺织产业园:以通用三明产业园、尤溪轻纺高新产业园为重点,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强化项目孵化和招商,建成大型绿色高端纺织产业园区。

氟化工产业园:按照“一个园区、三个板块”的思路,加快三元黄砂、明溪、清流等3个氟新材料产业专业园建设,带动产业集聚延伸,形成分工协作、差异化发展格局,建成海西重要的氟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稀土产业园:按照“坚持集中开发、统一对外合作、就地深度加工、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深化与厦钨公司的合作,拓展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集聚延伸,打造海西稀土材料及高端应用产业重要区域。

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积极引导机械、冶金、林产、纺织、生物医药等行业重点企业创造条件参与各级行业标准的制修订,鼓励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到2020年,工业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2%以上。加强国家林产品质检中心、铸件探伤中心、气动工具检测中心等工业产品质量检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质量信用信息收集和公示制度,推行产品质量诚信“红黑榜”。组织申报省、市质量奖和福建名牌产品,推荐一批企业参加全国品牌价值评价,打造三明机械、三明木业、三明革基布等区域公用品牌。

第三节 推进三产业态创造,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地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做大做强现代物流、商务、商贸、旅游等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总部经济、会展经济、临港经济、互联网经济等新增长点,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总量提升,打造海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1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服务业税收占税收收入比重达60%。

一、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创意设计、金融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社会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支撑。

壮大现代物流。加快完善“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三级物流设施网络,推进三明陆地港、大坂物流园建设,推动每个县(市、区)建设1个综合性物流园区。在向莆铁路、南龙铁路的重要站场,规划建设三明北、三明(三元)、永安3个物流基地,建成集加工配送、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枢纽。依托三明沙县机场,推进空港经济核心区建设,发展空港物流、航空货运等临空型现代服务业。加快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标准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和高效联动。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递分拨、供应链物流设施建设,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推进融资仓储、期货交割等新兴服务业态发展,提升物流业整体水平,打造海西区域性物流节点。

完善金融服务。建设市区金融服务集聚区,吸引全国性和区域性商业银行入驻,支持有条件的民营资本参与设立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支持三明农商行、村镇银行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便利的存贷款、支付结算、信用中介平台等服务。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发展大型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建立产业金融、地方金融、农村金融、融资租赁等服务体系。

发展创意产业。支持闽台(永安)文化创意产业园、泰宁丹霞文化产业园、尤溪朱子文化园、宁化客家文化园等省、市重点园区建设,支持境内外领军文化企业参与设立各类文化产业基金。推进文化创意与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特色中小微文化创意企业。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多媒体设计等产业,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

培育外包产业。整合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中心、行业协会,打造多功能科技服务体系。以机科院海西分院为重点,推进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组建一批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围绕我市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与制造业联动的研发设计、检测检验、物流、采购与营销、人力资源等外包业务,建设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发展会展服务业,提升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泰宁丹霞文化旅游节、沙县小吃节、国际(永安)竹具博览会等展会水平。规范发展经纪代理、管理咨询、信用评估、经济仲裁等各类商务中介服务。

专栏7:生产性服务业重大工程

物流通道建设:建设大坂物流园、明海鑫钢材期货交割库、三明陆地港、空港物流园等重点园区,推进一县一园区(公路港)建设,形成层级合理、规模适当、需求匹配的物流仓储配送网络。

金融集聚区建设:引导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梅列华融金融中心、生态新城商务区、台江新区商务区集聚,筹划三明村镇银行、沙县小吃商业银行、泰宁旅游银行等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着力发展地方产业金融。

创意产业链培育:加快三明城市文化广场、闽学文化园及省市重点文化园区建设,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对三次产业的关联度、渗透度和融合度。重点在数字动漫、影音娱乐、创意设计、工艺美术等方面,加强资源整合、市场运作、人才培育,形成创意产业链。

外包服务拓展:发挥市区产业和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建立服务外包产业园,布局软件园、工业设计、科教产业等,促进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供应链流程管理等外包业务发展。

二、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重点发展健康养老、商贸流通、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持续扩大生活性服务业总体规模。

培育健康养老产业。围绕医疗和康复护理、中医药医疗保健、健康养老、健康保险、健康旅游、体育健身、健康咨询、第三方健康服务等重点领域,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建设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鼓励结合旅游资源,建设休闲养生、特色医疗等健康养老服务基地,发展健康养老地产,推动泰宁打造华东地区知名的健康养老基地。推进医养结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推广永安“三自三助”颐老院、梅列海都公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经验,布局建设一批颐老院、失能半失能老人养护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展智能远程居家养老服务。

提升商贸流通产业。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提高流通设施利用效率和商业服务便利化水平,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15亿元。推进海西金属制品、永安竹天下、明溪气动工具等一批专业市场或综合体建设,新建、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社区菜店和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及重要商品储备设施。整合商务、供销、邮政等资源,加强农村地区商业网点建设。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业态,跨行业、跨地区融合发展,做优做强一批知名连锁经营企业。

拓展社区家庭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创办社区和家庭服务机构,构建以准员工制企业为主导、从业人员注册制为主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服务规范标准化的社区和家庭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和家庭服务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加快构建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实现辖区内社区服务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利服务进家庭”,引导大型家庭服务企业设立社区便民站点,提供各类便民生活服务,创新发展商品配送、实物租赁、家庭救助、教育培训等服务新市场。

专栏8:生活性服务业重大工程

健康养老服务:建设泰宁健康怡养中心、永安健康管理中心、沙县望好医养城、清流花海温泉养生苑等一批休闲养生、特色医疗服务中心;示范推广海都公众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梅列区2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养老+医疗”相结合的养老创新模式。

商贸流通产业:推进海西金属制品市场打造百亿级的专业市场,建设永安竹天下、明溪气动工具城、三明汽车服务中心、宁化闽赣小商品城等一批超10亿元的专业市场群;加快三明万达广场、永嘉天地商业中心等商业综合体建设,构建新型商业中心。

社区家庭服务:依托海都公众网、三明小鱼网、芭乐网等建设社区家庭服务信息网络。引进创办一批准员工制、服务规范标准的家庭服务企业。

三、打造生态文化旅游胜地。以产业化理念做大旅游、以品牌提升做强旅游,唱响“好山好水好风情,数一数二数三明”宣传主题,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三明新兴的支柱产业,把三明建设成为清新福建生态旅游核心区、国家级健康休闲度假基地,到2020年,全市游客接待量达4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30亿元。

优化总体布局。围绕“一龙头一中心三条带”旅游业空间布局,着力做强泰宁旅游龙头,完善三明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打造沙溪百里画廊旅游经济带、向莆铁路动车旅游经济带、泉南高速公路旅游经济带,形成覆盖全市、延伸全省、对接全国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强化全市“一盘棋”发展理念,成立三明品牌景区营销中心,组建三明旅游航空公司、旅游集团公司,拓展动车、航空旅游市场,创新旅游营销渠道,促进旅游市场梯度开发。

丰富产品体系。整合提升绿野青山、源头活水、美中胜景的资源优势和独具特色的“五源”文化(闽江源、闽人源、闽学源、客家源、长征源),创新旅游产品,新建2家以上国家5A级旅游景区、5家以上4A级旅游景区,打响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推动创建泰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一批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快三明郊野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开发“深呼吸”旅游系列产品,打造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候鸟式”康养度假基地,推动旅游向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健康养生转变。开发绿野乡居、特色民宿、家庭农场、休闲农庄、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等乡村旅游产品,争创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县、乡村旅游休闲集镇和特色村。

完善配套服务。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推进“旅游景区最后一公里”、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汽车露营地、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休闲驿站、旅游特色街区等项目建设。创建智慧旅游城市,发展在线旅游,打造智慧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深入开展以文明旅游、诚信经营、安全有序为重点的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推动泰宁县等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培育一批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

专栏9: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建设重大工程

4A级以上景区创建工程:推动永安桃源洞、将乐玉华洞、尤溪朱熹诞生地、建宁闽江源生态旅游区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尤溪侠天下、尤溪九阜山、宁化客家祖地、清流客家祖山、梅列仙人谷、建宁修竹荷苑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旅游产品提升工程:推进三明健康养生基地、泰宁汽车露营地、梅列碧溪生态休闲游、大田高山茶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建宁莲艺慢镇、永安竹天下等休闲旅游项目。加快泰宁“五朵金花”、泰宁金湖乡榭、尤溪联合梯田、尤溪桂峰、明溪御帘、清流赖坊古民居、将乐农耕文化园、建宁香溪花谷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第四节 推进互联网经济构造,建设创新发展新支点

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十三五”期间,互联网经济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20年,互联网经济总规模达500亿元。

一、促进互联网+传统产业融合。壮大电子商务经济规模,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深化与阿里巴巴、赶街、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合作,完善农村电商、跨境电商服务体系,推进海峡两岸电子商务合作,支持明海鑫钢材信息网、生态新城电商产业园、信迈润土闽中电商产业园等电商平台发展,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建设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证券和网络基金销售等创新型互联网平台,支持三明农商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开展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加快制造业云平台建设,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抓好数控一代“云平台”建设,推动永安、沙县实施“智能一代”试点,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互联网定制农业、众筹农业、智慧林业等新型经营模式,推广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可视化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应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三明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