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东江门十三五规划:建设高新区、鹤山、开平、台山等热电联产项目 建设分布式能源站(全文)

2016-07-12 08:2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广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章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

统筹“东联西拓”与“东提西进”,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现代大城市雏形。

第一节构建东提西进格局

以“一中心、两板块”为抓手,推进交通一体、产业同兴、环境共治、民生共享,形成“一主一副”的同城共融发展格局。大广海湾经济区以五大发展定位为主线,加快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建设,为提升战略层面奠定基础。

一、加快东部三区一市融合提质

构建东部“一轴,一水,一核心,南北门户、一产业合作区”发展格局,以江门大道为主轴建设高端产业发展走廊,以江门水道为纽带打造岭南文化展示和创新发展带,以蓬江、江海和会城构建城市核心,打开新会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和鹤山物流枢纽中心两大门户,推进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建设,形成共融共享共兴的紧密共同体,打造江门创新型城市先导区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

图3 江门市域发展规划图

专栏7:东提西进、同城共融发展格局

一、构建“三带三轴”区域发展走廊。

——依托沿海高速、港珠澳大桥打通沿海发展带;

——依托深茂铁路及深(中)江通道打通珠三角东西岸发展带;

——依托广湛高速等打通广佛—粤西发展带

——沿广珠铁路及西江等打造高端产业拓展轴

——沿新台高速及潭江支流水道等打造特色产业拓展轴

——沿276省道及那扶河等打造生态产业拓展轴。

二、形成东部融合提质、西部协同共进两大板块,加快大广海湾经济区重大平台发展。

三、打造三类主题发展区。

围绕枢纽节点打造综合服务发展区,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产业集聚发展区,利用特色资源打造生态发展区,形成覆盖全市域的三类主题发展区。

增强城市核心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加快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三区整体融合,强化中心城区带动力与辐射力。打造蓬江金融商贸会展中心,加快滨江新城、“珠西智谷”建设,推进产城融合。打造江海科教创新中心,重点推进科教新城建设,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功能。打造新会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建设商务、商贸服务功能集聚的枢纽新城,打造“美丽湖湾”,增强对珠西乃至珠三角辐射作用。

建设鹤山物流枢纽中心。强化“珠西制造、物联江佛”的北门户功能,依托广珠铁路、南沙港铁路与鹤山港,力争建成南沙港的无水港、华南地区铁路集装箱分理站,打造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和辐射大西南的重要物流基地。

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推进鹤山工业城“一城三镇”规划建设,整合司前、大泽、杜阮等专业镇,实施“市统筹+分园建设”模式,推进中欧国际服务中心、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产业园及一批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一心、一园、N基地”的跨区合作发展格局,打造江门先进制造业崛起的战略新平台。

打造沿江岭南文化展示带。沿西江-江门水道-银洲湖打造岭南文化之乡。传承陈白沙(古代儒学文化)、梁启超(近代改良文化)、华侨文化(现代中外文化交融)等代表岭南特征的历史文脉,保护和利用沿江的岭南代表性文化遗存。建设文化风情线,打造沿江绿道、带状公共开放空间和水上游船线路,串联“33墟街”、“南岸印迹”、“学宫文心”、“岭南鹤武”等人文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发展创意文化。

二、推进西部三市协同共进

构建西部“一心、一区、两片”的发展格局,台开同城打造江门城市副中心,恩平建设西部产业拓展区,保护和利用南北两大生态发展片区,深化产业协作、旅游联盟等机制创新,推动台开恩联合共创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和现代农业合作区。

打造江门城市副中心。以台开快速路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台开深度融合、同城发展,强化区域性商贸物流和科技创新、文体服务中心功能。促进台山工业新城与开平翠山湖新区互补互动发展,推动开平三埠、水口与台山水步、大江连片融合。构建精品华侨文化游游线路,统筹两市碉楼村落、洋楼等资源,打造碉楼世遗品牌。

建设西部产城拓展区。推进台开恩联城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加快恩平城区跨江发展,强化与台开城市联动。加快恩平工业园建设,引导东部及台开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向恩平延伸,促进与台开产业联动,构建台开恩产业拓展区,重点发展通用机械制造产业,推进机电装备、电子信息等制造业升级,建设广东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以规划建设恩平冯如通用机场为契机,逐步引进航空及其配套产业。

构建台开恩两大生态发展片区和美丽乡村体系。打造天露山生态旅游区,突出北部山林生态特色,鼓励开平、恩平联合发展山地生态型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构建南部田园生态发展区,推进开平南部与台山中西部现代农业发展区连片发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公园等,加快精品农业、科普旅游等发展。结合旅游强市建设工作,依托传统特色镇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配套设施,打造一批体现侨居地特色的风情小镇和美丽乡村。

三、提升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水平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合作、泛珠合作及“中国侨都”等战略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赋予的五大发展定位,构建黄金海岸带和三条江海拓展轴,形成三大特色发展片区,打造陆海联动、产城一体、生态和谐的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新平台。

加快银洲湖先导区发展。整合银洲湖两岸产业资源,打造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银湖湾粤港澳经贸合作区,引入港澳优质服务机构和先进管理体制,重点培育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商务会展、特色商贸、休闲度假等功能,打造支撑港澳服务业拓展的后方平台。

夯实广海湾发展区基础。推进广海湾临港产业区等建设,培育绿色能源、海洋装备和港口物流等功能,构筑服务珠三角、面向粤西和大西南的能源材料储运中心和现代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推动川岛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

激发镇海湾生态区活力。着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利用、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功能,打造珠三角联动粤西地区的海洋新兴产业合作集聚区。依托特色农(渔)庄等资源,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现代养殖业和生态观光旅游,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示范区。

第二节完善城市支撑体系

打造珠西交通枢纽、能源枢纽,提升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增强珠西枢纽城市功能。

一、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强化对外交通连接。持续推进大交通建设,以“一大枢纽,四大路网”建设为重点,规划建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强化与国家铁路网及珠三角轨道网连接,推动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和货运铁路等建设,争取广珠铁路货运功能向鹤山集中,积极谋划推进江肇高铁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高快速路网对接,打通“深(中)江通道”等跨珠江口大通道网络,加快中开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推进以江门大道为中心的东部快速路网形成,构建以台开快速及龙山支线为突破口的西部快速路网。谋划深水港建设,规划建设广海湾港区,继续完善内河港口功能布局,壮大江—海直达航线,积极开辟国际航线,建设西江流域地区与沿线国家联系的新出海通道。加快空港规划建设,积极谋划货运机场、通用机场及直升机起降点选址建设。推进码头与铁路货运站“港站一体化”、专用疏港公路与高速公路连接、内河港口与海港联运,促进港产城联动发展。

推动城市交通运输一体化。加快内部交通融合,强化各市(区)及核心园区之间的快速连通,推进国道、省道等道路升级改造,完善城市路网。探索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兴城市公交网络规划建设。规划建设覆盖市域重点地区的公交线路,优化整合常规线路,建立大型公交枢纽站及配套设施,推动公共交通与客运枢纽的无缝换乘。发展智能交通和绿色交通,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与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增设公共停车场,优化停车场布局。推广街区制,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

专栏8: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交通枢纽: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鹤山铁路货运枢纽、台山站交通枢纽;滨江新城、高新区、龙湾等公交枢纽站。

轨道交通工程:建成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推进南沙港铁路建设;启动深茂铁路江门至深圳段、广佛江珠城际轨道建设;编制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开展江门-肇庆高铁、新兴-广海铁路、江恩城际轨道等前期研究。

高速(含快速)公路工程:建成江罗高速、高恩高速、广中江高速江门段、中开高速江门段;加快推进新会至高栏港高速、阳春至开平高速、佛开高速三堡至水口段扩建、开阳高速江门段扩建;开展开平至台山高速、恩平至高栏港高速前期工作;推进江门大道及其连接线、会港大道、台开快速、恩平高铁站场快速路等快速路建设。

国省干线公路工程:建设G325、G228、G240等国道改扩建项目,结合省道网调整,推动全市多个省道新改扩建项目建设,完善大槐至横陂公路等县乡道、农村公路。

港口航道工程:崖门万吨级出海航道整治、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整治、广海湾作业区进港航道(码头、防波堤)等航道工程;高新区公共码头等港口工程。

机场工程:推进台山、恩平通用机场项目。

相关阅读:

广东江门“十三五”重大项目公布:9个火电 3个核电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广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