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东江门十三五规划:建设高新区、鹤山、开平、台山等热电联产项目 建设分布式能源站(全文)

2016-07-12 08:2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广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深化对港澳台合作

建设粤港澳合作新平台,加快融入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创新江港澳台合作机制和模式,引进港澳规划建设、社会服务、经济管理等技术和服务经验,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一、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对接港澳地区大通道、大航道,重点强化与港珠澳大桥的交通联系,加强江门港与港澳国际海港、空港合作联动。深化与港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合作,推动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区。加快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省级示范基地和粤港澳合作电镀产业升级示范区建设,推动江港澳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深化江港澳在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合作,鼓励港澳服务提供者到江门举办民办非企业性质的社会服务机构。建立江港澳一体化旅游机制,共同推进“江门碉楼—澳门历史城区”世遗旅游专线建设,探索游艇出入境便利化措施,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合作区。探索“共同规划、合作开发、共同管理、共享利益”开发模式,引进港澳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建设交流合作平台和创业创新基地。

二、开拓江台交流合作新领域

加强江台经贸交流,深化在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大力引进台湾先进技术,推动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合作;依托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加强与台湾在水果花卉培植、水产品养殖和加工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鼓励台湾旅游品牌企业、管理团队到江门开展项目策划与开发。共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创新示范园等合作园区,促进园区管理、人才培育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加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平台建设与共享。

第三节加强国际经贸往来

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以经贸合作为重点,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创新对外合作模式,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推动江门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加强经贸文化交流。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加强与东盟地区在科技、文化、旅游、金融、海洋工程、信息服务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强化与沿线国家物流节点对接,开展境外经贸推介活动,开拓非洲、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加强在资源、能源、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鼓励有条件企业到沿线国家建设工业园区,参与当地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我市高等院校与国际知名院校合作,发展为沿线国家人才、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服务的国际职业培训机构。推进旅游文化合作,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川岛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等为核心,共建海洋旅游精品线路。

二、推进与欧美国家经济合作

加强对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链招商,积极承接欧美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引进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和优秀管理经验,集聚高端生产要素。拓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教育和旅游等交流合作领域,重点推进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等中外合作项目建设,探索开展中欧(美)“小微双创”合作,参与“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合作。打造与葡(西)语系国家经贸合作平台。巩固友好城市交往基础,实施“友城倍增”计划,聘用有广泛商界资源、行业影响力强的人士拓展招商网络,依托华侨华人社团组织及第三方专业机构设立国际经贸代表处,紧盯先进装备制造业发达地区开展“敲门招商”,力争重大项目引进取得突破。

第四节吸引侨资侨智集聚

落实《江门市侨务强市建设工作纲要(2015—2020年)》,擦亮“中国侨都”城市品牌,聚侨情、引侨资、借侨智、重侨创,争当全国侨务工作排头兵,争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区。

一、构筑华侨华人“精神家园”

创建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创新办好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和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等侨务品牌活动。深入挖掘华侨名人资源,推动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升级为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建设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生态园林式公园。健全依法护侨机制。加强与华侨华人中青年及在江侨胞侨属新生代的联系工作,促进民间交往。

二、建设华侨华人“双创平台”

加强“邑商文化”研究,搭建世界邑商总会、中欧(江门)企业家商会等国内外邑商大平台,强化与国内外行业商会精准对接,吸引华侨资本参与政府项目建设。成立五邑侨智库,鼓励引导海外华侨华人、留学回国高层次人才等优质资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对接,为我市经济发展出谋献策。高标准建设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侨青创新创业园、海创空间和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回归创业基地,打造海内外侨界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创立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发展基金、海创基金。

第五节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推进与国际投资、贸易、管理规则接轨,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提升我市外贸发展水平。

一、优化外贸结构

实施“科技兴贸”和出口品牌带动行动,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自主营销网络的企业扩大出口,提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出口比重,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落实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零部件和重要储备物资进口扶持政策,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贸易中心等国际经营网络,开展国际承包,加大江门品牌海外推介力度,鼓励企业通过创立、收购等方式培育外贸品牌,培育本土跨国公司。

二、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

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型贸易业态,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建立出口产业服务体系,继续推广关检合作“三个一”及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加快江门电子口岸平台建设。推广采用国际先进质量标准,建立国际认可的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支持企业开展商标和专利的国外注册保护与海外维权。

专栏13:对外开放合作重点任务

区域合作重点工作:建立江深双创联盟,推动江门高新区与佛山高新区、滨江新城与佛山新城合作,对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德工业城市联盟。

江港澳台合作平台:建设银湖湾粤港澳经贸合作区、崖门粤澳合作产业园、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省级示范基地;筹建江澳合资银行;加快粤台农业合作示范区发展。

国际合作平台:建立中欧(美)“小微双创”城市联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华侨华人合作平台:建立江门华侨华人合作文化交流示范区、国家级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世界邑商总会、中欧(江门)企业家商会;创建侨青创新创业园、海创空间,成立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发展基金、海创基金,在海外新成立20个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

第五章坚持共享发展,建成小康社会

统筹民生普惠与精准托底,逐步拓宽公共服务领域,提高保障标准,率先达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一节提高居民收入

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实施精准脱贫行动,确保在2018年实现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

一、促进全民充分就业

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就业实名制。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大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扶持力度;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就业创业;消除女性就业歧视,推动男女平等和公平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开展创业培训,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推广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菜单式”培训。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援助制度,加大租金补助、就业扶持金支持力度。实施精准化就业帮扶,全面开展“失业人员一站式”服务。

二、完善收入分配机制

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规范分配秩序,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明显增加。引导企业在内部工资分配中向技术、生产一线等岗位的职工倾斜。建立健全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科技创新人才薪酬制度,鼓励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发挥工会作用,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对企业违反劳动法行为纳入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第二节完善社会保障

深化“大民政”工作,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加快建设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推进“五险一金”精简归并,合理提高待遇标准。促进城乡、区域、行业和人群间标准水平衔接平衡,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研究完善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建立医保基金预付机制,落实省内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推进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合作,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建立生育保险待遇社会统筹机制。提高城乡特困人员的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以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为主要方式加强住房保障,力争使城镇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二、健全救急兜底的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救助管理服务体系,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建立临时救助机制。提高残疾人各类补助救助标准,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等服务。健全孤儿保障体系,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建立覆盖孤儿和困境儿童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完善抚恤补助标准和优待金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三、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工作

健全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江门模式”,巩固提升贫困村脱贫工作,全面实现贫困户脱贫,实现城乡贫困人群帮扶常态化、全覆盖。制定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建立健全资源管护与财政奖补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施产业扶贫等多种形式扶贫,重点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转移就业、危房改造和搬迁安置。建设精准扶贫信息数据库系统,加强扶贫动态管理。实施脱贫责任制,强化脱贫工作考核。办好扶贫济困日等活动,拓展精准扶贫慈善捐赠项目,开展志愿者服务等多形式精准帮扶。

四、发展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信息化建设,探索公办、公建养老机构运营体制改革,鼓励和扶持社会资本举办养老机构,促进“养医结合”发展。到2020年,全市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以上,城乡居家和日间照料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适时提高高龄老年人津贴标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相关阅读:

广东江门“十三五”重大项目公布:9个火电 3个核电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广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