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南常德市十三五规划:初步构建起水电、火电等多种能源综合体系 重点推进桃源风电项目建设(全文)

2016-07-15 08:4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常德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一节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以构筑优势产业链条为核心,以产业融合联动为重点,以关键项目建设为抓手,继续推进“1115”工程和园区攻坚战役,集中打造四个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格局由“单核支撑”向“多极并进”转变、产业层次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

全力打造支柱产业。依托市域内发展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烟草、生物科技与健康食品、现代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四个产业,推进企业发展创新化、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品牌化,聚力打造四个支柱性产业,到2020年实现四大支柱产业产值翻一番,其中烟草、生物科技与健康食品、现代装备制造三个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000亿元,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建成国家级烟草产业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生物科技与健康食品生产基地,区域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基地。

——烟草。以常德卷烟厂为核心,全面竣工常德烟厂易地技改工程,支持企业扩大“芙蓉王”生产规模和创新“芙蓉王”系列产品,维护巩固“芙蓉王”品牌在国内烟草行业的领先位置,进一步提升“芙蓉王”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大力发展烟草配套产业,支持常德烟机、金鹏印务、大亚化纤、金德镭射等关联企业充分利用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实现企业集聚、创新发展;建设“芙蓉王”现代新城,大力发展烟叶产业,争创国家烟叶主产市,尽快形成以烟草产业为核心、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完整链条,打造国家级烟草产业基地。到2020年,烟草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生物科技与健康食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康普制药、康尔佳药业、平安医械、药圣堂药业、欣瑞生物科技等企业为依托,加快推进西洞庭生物科技园、津市两湖生物医药园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制品、新型医疗器械、微生物制剂等产品,加强具有知识产权的生物产品和药物研制,打造常德医药品牌。以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为重点发展方向,加大对现有食品加工企业整合力度,鼓励有实力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联盟等多种形式与同类企业联合重组,重点在粮油、果蔬、茶叶、水产品、畜禽等领域培植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旗舰企业;支持金健米业、大湖股份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品牌竞争力,做强做大惠生肉业、万福生科、湘佳牧业、汇美食品、古洞春茶业、壶瓶山茶业等现有企业,探索组建常德粮油集团、常德茶叶集团,整合打造常德休闲食品,切实改变全市食品加工企业“小散弱”局面。积极发展饮品制造业,支持武陵酒业、德山酒业、重啤国人等企业强化技术改造,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到2020年,生物科技和健康食品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现代装备制造。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浪潮和信息化发展趋势,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常德制造2020”。以智能化、专业化、柔性化、节能化为生产方向,以先进工程机械制造、专用汽车制造、新能源客车制造、现代农业装备机械、海洋工程装备、公共服务领域装备、船舶机械等为发展重点,切实推动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大汉汽车、昊天汽车、翔宇制造、晟通智能等骨干企业全面创新、升级改造、适应市场,全力实现装备制造技术高端化、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产品规模化;积极引进中国中车、中联重卡重大部件等企业或项目落地,不断壮大全市现代装备制造业规模。以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链的“常德制造和常德智造”品牌为目标,支持中天精密、中联液压、鸿基科技、凯斯机械、安福气门、运达机械、华海液压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提升加工精度和配套能力,力争在汽车总成、制动鼓、气门座、摩擦片等产品上实现突破,着力构建常德装备制造“百花齐放”的生动格局。到2020年,现代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以创元铝业、金天钛业、金帛化纤、力元新材、中锂新材、中泰特装等骨干企业为重点,积极开发生产技术领先、性能稳定的航空航天钛材、碳纤维高性能复合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材料、新型能源材料、锂电池隔膜材料、环保防渗材料、纳米材料、3D打印材料、高分子材料应用等产品,实现产品国内领先、替代进口,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力引进高端新材料加工项目落户,实现有色金属产业格局、产业规模的历史性突破。推动常德经开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中部地区有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研发和生产示范基地。到2020年,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专栏:支柱产业重大建设项目

烟草:“芙蓉王”易地技改,芙蓉大亚化纤整体搬迁,金鹏凹印技改,常德烟机超高速卷接机组扩建,烟草研发中心,烟草基地水源工程,烟叶复烤及仓储建设等。

生物科技与健康食品:津市两湖生物医药园及生物制药建设工程、湖南平安医械生产线技改、药圣堂制药生物医药产业建设、康普药业中药现代化生产基地、西洞庭欣瑞生物科技霉解蛋白生产线、经开区祥民生物制药建设、澧县科瑞中药饮片生产线建设等。金健米业“百亿”工程、惠生肉业骨类及猪副产品深加工、汇美科技果蔬精深加工与质量检测中心建设、万福生科四期扩改、石门富硒矿泉水开发、雪清食品果蔬饮料加工生产线、安乡生态鱼深加工、新湘糖业炼糖技改、傅大姐风味食品开发、澧县神州庄园葡萄酒业迁建、澧县三元科技年产10万吨菊苣香草深加工、古洞春茶业产业链延伸、腾琼野茶王优质茶叶生产及系列产业研发、武陵德丰农业冷冻食品生产线、汉寿水产品精深加工等。

现代装备制造:常德现代装备制造产业走廊,临澧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中国中车常德产业园建设,大汉客车有限公司年产2000台新能源客车生产线,中联车桥技改,津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澧县运达机电机械制造,润田农机大马力多功能履带式拖拉机生产线,临澧安福气门180万只微轿系列汽车发动机气门生产线,汉寿宝润机械新能源专用车生产线,国力变压器有限公司迁建,桃源三特机械制造二期扩建,安乡凯斯机械高端机械零部件加工基地等。

有色金属及新材料:湖南创元铝业有限公司精深加工,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HEV泡沫镍产业园,中锂新材料有限公司锂电池隔膜,常德经开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湖南磊鑫新材重钙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津市欣龙非织造新材料产业园等。

培育新兴产业。把培育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经济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抓手,结合国家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选择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重点方向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把新兴产业培育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电子信息。依托浪潮集团、华南光电、华兰德通信、胜美达等骨干企业,突出互联网、云计算、光纤光缆、安防电子、照明电子、数字视听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支持电子信息产业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新能源。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原则,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为重点,大力发展以太阳能、风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全面提升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规模和产业效应。光伏产业方面,打造以太阳能薄膜电池为核心、相关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推进汉能常德光伏产业集群建设,支持安乡、汉寿、桃源、鼎城等区县(市)建设一批“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的太阳能光伏电站;石油天然气方面,落实推进“气化湖南”重大项目,加快输气管网和储气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分布式能源,加速页岩气开发和综合利用步伐;风力发电方面,重点推进石门、桃源风电项目建设,力争全市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5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方面,以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为主,重点支持汉寿、安乡等地生物质电厂建设,推进常德经开区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澧水流域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碳氢油产业化集群。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同时,根据资源禀赋、能源需求和环境承载能力,统筹火电、水电等其它能源项目布局,继续推进临澧、石门绿色能源县建设。到2020年,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专栏:新兴产业重大建设项目

电子信息:常德华兰德通信二代光纤项目,华南光电常德安防产业园,石门年产4000万安锂电池生产线,经开区华通科技集团控股有限公司TFT-LCD显示屏生产基地,经开区华通光电电子器件生产,桃源迪文科技年产1000万台智能屏研发生产基地,澧县光威能源科技节能灯具LED生产线建设,安乡唐正科技远红外线智能灯具生产线等。

新能源:汉能常德光伏产业集群建设,全市光伏电站建设,经开区碳氢油产业化建设,页岩气勘探开发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全市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常德燃气冷热电联供工程等。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理念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技术革新、联合重组和品牌建设,支持大跨度产品结构调整,力促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纺织服装。推动纺织服装向品牌加工提升,抓好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实现由纺织到服装的产业升级;强化设计理念和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选择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市场覆盖面较广、市场占有率较高、盈利能力较足的骨干服装加工生产企业进行培育,打造常德服装品牌。到2020年,纺织服装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纸品加工。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生物质精炼技术、膜材料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推动产业向高档清洁转型,提升纸品深加工能力,重点发展生活用纸和特种行业用纸等主导产品,促进纸品多样化和专业化发展。支持恒安纸业、华耀浆纸等纸品加工企业扩能提质,打造国内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基地。到2020年,纸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50亿元。

——建材与化工。适应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趋势,抓住国家力推绿色建筑的契机,引导现有建材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深度开发水泥灰岩、石膏、膨润土、瓷土、矽砂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推进传统建材向新型建材转型。对传统化工企业的工艺水平和装备技术进行全面升级,努力实现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清洁生产。到2020年,建材与化工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专栏: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大建设项目

纺织服装:云锦纺织工业园建设,澧县服装城建设,湖南广源麻业千亩纺织工业园建设,桃源杰新纺织整体搬迁及印染生产线技术改造升级,临澧纺织企业改扩建、临澧美华尼龙锦纶6功能型切片生产线,常德经开区玉帛纺织迁建,石门法德利碳纤维制衣生产线等。

纸品加工:恒安纸业、华耀浆纸扩能,临澧宏鑫再生纸有限公司10万吨再生纸生产线等。

建材化工:临澧青海博川矿业石膏矿资源开发与深加工,葛洲坝石门特种水泥60万吨白水泥生产技术改造,澧县新鹏陶瓷产业园,澧县金辉石膏纸面石膏板生产线,桃源氧化铝废渣烧制200万吨水泥熟料建设,桃源科辉墙材60万吨粉磨生产线,武陵鑫盛建材环保节能砖生产线,鼎城湘联实业林产品生产线。石门年产50万吨工业硅酸钠生产线,临澧湘北钙业20万吨轻质碳酸钙生产线,汉寿太子化工树脂生产线和民用涂料自动化生产线,澧县腾飞化工迁建工程、澧县昊天化工建设,津市盐化工业园、津市天泰海藻肥生产线,安乡晋煤金牛化工搬迁改造,常德经开区海利农药化工杂环农药及中间体产业化基地、常德经开区利洁生物化工二期建设等。

第二节  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跳出农字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村的理念,推动农业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在全省率先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巩固国家粮食主产区地位,扩大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300万亩,确保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突破100亿斤。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到2020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21.2万千瓦,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5%以上,机械化操作面积达到70%以上。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重点建设600万亩优质稻基地(含200万亩高档优质稻基地)、200万亩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50万亩高产油茶产业基地;继续推进西湖西洞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桃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其它县市区各建设1家以上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区,巩固提升常德大宗农产品在全省和全国的地位。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52个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大型灌排泵站和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解决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家庭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转变,统一经营向组织化、社会化转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规模、高层次联合,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更高的合作农场;大力培育林、果、蔬、渔、猪等特色产业合作社,鼓励家庭农场或合作农场按股份合作形式组建生产性、经营性公司。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健全农村流通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加快农业信息化平台、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连锁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加大“三品”认证力度,培育石门柑桔、汉寿甲鱼、澧县葡萄、桃源大叶茶、桃源黑猪、桃源鸡、石门银峰、鼎城茶油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生态农副产品品牌。到2020年,全市所有农业示范区内无公害农产品比重达到100%,绿色食品比重达到80%以上。

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培育优势产业、优秀企业、优良品牌、优质园区为抓手,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知名品牌。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400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50%,60%以上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过2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30家、过亿元的龙头企业100家。

完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健全农业科技、信息化和人才三大支撑体系,加快农业转型提质增效步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应用。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围绕集中育秧、种子种苗、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一批农业科技专项,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良种和先进技术的覆盖率达到98%以上。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推进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物联网示范,加快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全过程信息化,到2020年,全市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90%。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继续教育工程,促进学历、技能和创业培养相互衔接。

专栏:现代农业重大建设项目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大中型灌区和排灌设施建设,五小水利工程等。

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西湖西洞庭国家级生态农产品加工储备基地,安乡国家农产品战略物资储备基地,湖南林业(常德)产业园,优质油菜生产基地,优质商品棉基地,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专业蔬菜基地,楠竹丰产林基地,特色经济水果林基地,特色水产业基地。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西湖西洞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桃源、澧县等区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市,按照“生产高效、生态宜居、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标准,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积极开展百村示范、千村创建行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高标准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加快建设和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等民生项目和安保工程,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加快农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太阳能、秸秆利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与美化。重点抓好面源污染、养殖污染、农村垃圾和生态环境治理,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清运与处理体系,到2020年,农村社区环境(卫生)达标率达到90%以上。培育积极向上文明村风。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社会风气,倡导尊老爱幼、诚信团结的传统美德,鼓励农民热心参与和支持公益事业建设,定期开展一批群众参与度高的文体活动。改革探索农村发展新机制。以建设农村社区为载体,建立社区党工委、社区理事会、社区公司董事会,整合周边若干个行政村,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3+X”工作体系,形成常德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新模式,引导工商资本、城市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建立村级公益设施建设和管护机制。“十三五”期间,建成300个左右美丽乡村示范村并授牌,形成常德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模式和机制,落实推广到1000个左右行政村。

专栏:美丽乡村建设重大项目

基础设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农村清洁示范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县乡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等,重金属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推广工程等。

公共服务:农机和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常德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