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南邵阳十三五规划:规划宝庆电厂二期扩建等工程 建设一批水电、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全文)

2016-07-20 09:2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湖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十一章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人才事业,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在大湘西片区处于领先位置。

第一节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积极发展学前及义务教育。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多元办学体制,引导民间资本发展教育,鼓励社会办学。形成以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格局,到2020年,每个县城区办好1~2所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建成合格幼儿园,城区集中改造和新建住宅小区,应按规模合理配建中小学和幼儿园。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力度,继续实施邵阳市城区化解大班额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小学扩容、初中创优、高中提质等办法,到2016年,基本解决城区小学入学难和大班额的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的建设,基本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大通铺”问题,完成市特殊教育学校整体搬迁。到2020年,60%以上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确保城乡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以上。

加强示范高中建设。加快优质高中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市一中、市二中、邵东三中、新宁一中、邵阳县一中、武冈一中等学校的整体搬迁和邵东创新、隆回一中等学校的改扩建,不断提高省级、市级示范性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鼓励邵阳高中学校与省内外名校开展合作办学,着力培养一批“名校”与优质教育集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到2020年,50%普通高中达到省示范性高中办学水平,每个县(市)区有一所省级及以上示范性高中,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加大职业教育整合力度。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打破部门、行业和学校类型限制,实现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建设服装产业、机械制造、汽车维修、箱包产业、现代农牧业等特色专业群。形成以邵阳职院、汽车技师学院为龙头,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骨干的职业教育发展基地。建好邵阳职教新城,促进县级职教中心转型为集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为一体的开放性平台,全市中职招生容量达3.5万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5%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80%,创建5所卓越职业院校。

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建成邵阳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完成邵阳广播电视大学整体搬迁工程,邵阳学院更名为湖南工程科技学院。推进邵阳职院扩建工程、汽车技师学院汽车新技术培训中心、邵阳技师学院创建等重点工程建设。支持高校重点建设优势学科专业、特色专业和社会急需专业,引导高校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教学设施条件。支持市内高校申报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拓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途径。

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管办评分离,鼓励探索学校去行政化改革,加强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促进教育市场规范有序发展。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国培、省培、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加大公费师范生、特岗教师和名优骨干教师培养力度,鼓励支持农村教师在职提高学历水平,改进学校、教师考核评价方式。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探索九年一贯制学区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稳定的教育投入机制,人财物向基层一线倾斜,探索建立教师轮岗制度。

专栏16:教育发展重大工程

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统筹实施初中改造、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城镇义务教育扩容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其中,高中学校建设项目15个,投资额55.47亿元。主要有邵阳市一中、邵阳市二中、邵东三中、新宁县一中、邵阳县一中、武冈一中、隆回思源实验学校、新宁思源实验学校等整体搬迁,邵东创新、隆回一中、隆回二中、城步南山实验学校及有关学校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76个,投资额84.38亿元。学前教育建设项目28个,投资额19.778亿元。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职业学校建设项目8个,投资额114.88亿元。以邵阳高级技工学校为基础,整合市内几所公办职校,创建邵阳技师学院,联合邵阳市交通学校,邵阳市计算机学校,及现有相关民办学校及社会力量新办的职业学校,打造职业教育集群。

高等教育振兴工程。高等学校建设项目7个,投资额16.7亿元。主要有邵阳学院和邵阳医专组建湖南工程科技学院,邵阳职院扩建工程,湖南汽车技师学院汽车新技术培训中心工程,新建邵阳幼师专科学校,邵阳电大整体搬迁等。

特殊学校建设工程。完成市特殊教育学校整体搬迁,老校区作为启音部,新建学校建成启智部,占地面积94.68亩,66个教学班、解决学位540个,投资额1.5亿元。全市特殊教育学校达到教育现代化办学标准,推进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延伸,各特殊教育学校举办幼儿园(班)。到2020年,全市适龄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

邵阳市城区化解大班额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累计投资12亿元,完成学校建设项目20个,新增学位29595个。

第二节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占GDP比重达17%以上。

搭建创业创新平台。依托湘商产业园区,加强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大力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支持园区和县市区打造若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业创新聚集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和居住条件。搭建服务青少年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平台,加大金融支持,开展“宝庆青年英才”评选,引导青少年创新创造。建设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建立全市创业创新信息平台,集成和共享科技成果、人才、资金、政策等信息。到2020年,全市打造省级众创空间5个,市级众创空间15个。

培育企业创新平台。加强重大科技研发,鼓励湖南广信、湘窖酒业、三一湖汽、邵纺机、李文食品、湖南威亚牧业、城步新鼎盛等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建国家级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20%以上。积极鼓励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力争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年均增长12%以上,专利总量增长12%以上。

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企业注册资本登记条件,为创客提供便捷政务服务。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各项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和统筹力度,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后补助、政府采购、风险补偿、股权投资等多种投入方式支持科技创新,地方财政科技经费的投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幅度。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重大创新项目落户邵阳,组织实施一大批省科技重点项目。到2020年,全市争取国家级科技重大项目1~2项、省科技重大专项5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8项、省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重大专项3项。

完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推进公共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新建邵东、隆回、武冈、新邵、城步5个省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并对现有的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进行提质改造。重点建设网络技术市场和技术咨询、项目评估、成果评价、技术经纪、专利事务、无形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力争到2020年建成5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市级以上公共科技创新平台,5家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增行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4个,建成农村农业信息化站点120个。

第三节 促进文体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

加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基本建成以市级文化设施为骨干,县乡村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健全,公益性与经营性设施有机结合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功能,引导社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创新农村文化建设模式,深入推进“百镇千村种文化”活动,广泛开展适合农民群众参与、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文体活动。繁荣文化创作,加大精品创作生产力度。积极支持国有文艺院团多出精品力作,推动祁剧、花鼓戏、民族歌舞等地方戏曲不断繁荣发展。根据人口规模,每个县城建成一个以上体育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综合展示馆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到2020年,每万人口拥有“三馆一站”公用房屋建筑面积达到450平方米以上。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增强承办综合性运动会和重大体育赛事的能力,推动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积极承办全国单项体育比赛和湖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不断提高我市竞技体育水平。加大城市社区、行政村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率达100%,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增加到1.2平方米,进一步满足群众的多元化体育需求。

提升广播电影电视服务水平。继续抓好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覆盖提质工作,增加广场电影和农村固定放映点。完成9个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提质改造,全面实现 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的“户户通”。全面实现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为全民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通过直播卫星提供25套电视节目,通过无线数字化覆盖免费提供不少于15套电视节目和3套广播节目,未完成无线数字化转换的地区,免费提供不少于5套电视节目。到2020年,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60%以上。探索政府采购公益性演出服务的方式,积极开发农村演艺市场,每年为每个农村乡镇和社区免费送戏曲等文艺演出不少于4场。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每村每月观看一场数字电影,为中小学生每学期免费放映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事业。发挥国有新华书店的引领作用,鼓励和规范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出版物市场发行行业,促进印刷复制产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时期新增出版物发行企业200家,出版物批发企业4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总发行企业1家,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民营发行企业3~4家,加快建设北塔区印刷产业园和邵东印刷包装产业园,形成辐射湘、粤、桂、黔的出版物批发中心。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继续完善邵阳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古代遗址、古村古镇、近现代名人文物、革命文物、抗日战争文物保护利用体系建设。注重发掘文物的多重价值,将其转化为服务于民众现实和未来生活的文化资源。加大文物安全工作力度,加强文物安全监管的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落实文物安全经费投入,完善安全防范设施,确保文物安全。建立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多元化的文物保护经费投入机制,提高文物保护整体水平。到2020年,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5处、省级保护单位达到70处,市级保护单位达到150处。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深度调查,推动数字化保护工程建设,创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教学、创作表演、发展研究、文化创意研发一体化的资源平台,提升文化软实力。对非物质遗产实施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规划建设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对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立科学规范的传承体系,支持职业院校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创作,推出一批邵阳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等题材的演艺精品和邵阳传统口头文学、民间传说、代表性人物等题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著和系列丛书。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投入力度,市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十三五”期间,力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达到18项、省级项目达到30项、市级项目达到140项。

做好地方志工作。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实现市、县二级综合年鉴全覆盖,建成方志馆和市、县二级方志资料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做好第三轮修志工作准备,加强对社会修志的指导和管理,基本形成地方志编修体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工作保障体系“五位一体”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

专栏17: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事业重大工程

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市本级重点抓好邵阳市文化艺术中心后续工程建设、邵阳文化旅游广告产业园工程建设、湘西南艺术品大市场工程建设、邵阳宝庆号工艺美术品综合城工程建设、邵阳市少儿图书馆工程等五大文化设施建设,县市全面完成“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院或美术馆)二院(数码影院、剧院)一场(文化广场)”的新建或改造任务。推进农家书屋、全民阅读、广播电视“户户通”和无线发射台站建设等工程。推进邵阳市体育中心片区建设,形成“一场两馆一体校一广场”的综合布局。

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做好绥宁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雪峰山抗战会战遗址纪念园建设,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抗战遗址名录。推进全市传统村落保护、民间文化传承等项目建设。

文化产业园建设工程。加快市文化旅游产业园、蔡锷故居文化旅游产业园、中国崀山文化产业园、隆回花瑶文化产业园、邵阳蓝印花布保护性生产基地、洞口罗溪瑶族风情园、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城步六六山歌文化主题园等项目建设。

第四节 营造开放包容人才环境

完善人才发展政策。改革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幅度提升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大力吸引省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坚持自主培养开发与引进人才并举。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多元人才投入机制,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力争用5年时间,引进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规模10000人左右的优秀人才,其中高层次人才规模达600人左右。促成相关企业与全国5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同创新关系,培育20个左右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团队。

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努力造就一批国家级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大力开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提高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思维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优秀企业家。着力培养党政人才,以能力提升为核心,以强化干部教育为手段,适度补充部门专业人才,全面提升党政人才素质;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积极开展党政机关专业人才的公开选拔工作,稳妥推行竞争上岗等工作;坚持基层出人才、实践长才干的导向,选派到沿海发达地区挂职和上级机关跟班学习等方式,着力培养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落实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政策,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努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按照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计划”,着力培养一批专业技能高、经营管理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村实用人才。到2020年,全市人才总量达148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24%,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5%。

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服务网络。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转变。创新政府提供人才公共服务的方式,积极推行“网络服务”、“窗口服务”、“一站式服务”、“个性化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为外来人才提供生活上、工作上的便利,解决吃住行困难,实行租房福利补贴,鼓励外来人才以各种方式来我市工作。加大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力度,完善和落实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逐步提高引进人才特别是优秀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收益,对特别优秀并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给予奖励股权等。本着“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指导思想,全面做好引进人才的使用工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湖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