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南邵阳十三五规划:规划宝庆电厂二期扩建等工程 建设一批水电、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全文)

2016-07-20 09:2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湖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14:特色重点城镇与全国传统村落

全国重点镇:邵东县廉桥镇、团山镇、佘田桥镇、新邵县坪上镇、陈家坊镇、洞口县高沙镇、山门镇、隆回县六都寨镇、金石桥镇、滩头镇、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西岩镇、武冈市邓家铺镇、绥宁县武阳镇、新宁县回龙寺镇、邵阳县下花桥镇、五峰铺镇、白仓镇。

省级特色镇:佘田桥镇、小沙江镇、山门镇、寨市镇、南山镇、丹口镇、文坪镇、崀山镇

工业强镇:高沙镇、酿溪镇、田江乡、桃洪镇、洞口镇、塘渡口镇、雨溪镇、北山镇、火车站乡

商贸重镇:下花桥镇、金石桥镇、高沙镇、五峰铺镇、西岩镇、坪上镇、六都寨镇

文化古镇:滩头镇、寨市镇、长阳铺镇、高沙镇、关峡乡、黄桑乡、双牌镇、司马冲镇

旅游名镇:长安营乡、崀山镇、南山镇、高沙镇、堡面前乡、白沙镇、虎形山乡、罗溪乡、严塘镇、蔡锷乡、双牌镇

省际边界要镇:崀山镇、金石镇、黄金乡、麻林乡、五团镇、汀坪乡、兰蓉乡、白毛坪乡、长安营乡、南山镇

全国传统村落: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李熙桥镇李熙村、东山侗族乡东山村 、寨市苗族侗族乡正板村、乐安铺苗族侗族乡天堂村 、黄桑坪苗族乡上堡村、一渡水镇西村坊村、双牌乡浪石村 、丹口镇桃林村、长安营乡大寨村

第四节 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

高标准目标定位。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推进邵阳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构筑宜业宜居的发展格局。邵阳市产城融合示范区范围涵盖邵阳市区、新邵县和邵东县,以宝庆工业集中区为核心,统筹规划新邵经济开发区、邵东经济开发区,规划示范区总用地面积为120平方公里,其中:邵阳市区面积70平方公里,新邵县面积20平方公里,邵东县面积30平方公里。通过5年时间,力争将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成邵阳市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特色加工制造业基地、现代产业集聚地、商贸物流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区。

高起点布局规划。坚持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两手抓,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交融互动发展,真正把产业做大做强,把城市做优做美。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衔接,编制完成区域内城镇和村庄规划,在园区产业发展基础上,利用生态廊道和城市道路进行功能划分,规划形成“产业集聚区、人口集聚区、综合服务区、生态保护区”空间结构,推动“一区两城三园区”产城融合。即统筹推进邵阳市区、邵东县城、新邵县城三个区域及集合部120平方公里,依托宝庆工业集中区、邵东经开区、新邵经开区,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高水平开发建设。加大投资强度,强力推进建设,把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成为产业特色鲜明、支撑力强,城市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新城。产业方面,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拓展优势产业的产业链,打造区位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机械装备、食品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增强中心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基础设施方面,构建对外大通道、对内微循环的交通体系,建立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商业生活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文化与网络、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丰富和提升城市新业态。生态环境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更加协调。

创新示范区建设机制。理顺示范区与相关区县行政关系,调整行政区划,设立产城融合示范区,作为新增的市辖区。组建相关职能部门,推进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征地拆迁、土地盘整、招商引资等工作。探索资金筹措新模式。积极争取国家、省里的支持,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采取投资、贷款、租赁、债券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项目建设和征地拆迁、土地盘整资金。筹建示范区融资平台公司,增强融资能力。建立区县与示范区共同发展的激励机制。

第五节 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水平

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加强规划衔接,健全规划协调机制,理顺各类各级规划部门之间的关系,推进“多规合一”。加强县市规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县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决策职能;更新规划理念,运用田园城市的理念规划各县(市)县城建设。提高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水平,严格执行规划公示制度及公众参与制度。建立城乡衔接、统一协调的规划编制和管理体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有机结合。

加强城市空间开发管制。围绕城市功能定位,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管制,严格城乡规划“四线”管理,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统筹规划城市空间功能布局,有序推进城市新区建设,有序推进“退二进三”。调整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合理控制工业用地规模,适度增加中心城区和县城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大幅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留足生态空间。

统筹城市地下与地上空间的开发利用。健全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管理机制,结合人防工程,开发利用好城市地下空间。城区规划人口规模超过20万以上的城市、县城总体规划须单列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专项内容,在城市开发建设中严格落实。推行共用管沟、综合管廊等地下管线建设方式,对供水、排水、供气、电力、信息网络等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到2020年,市区和邵东县城新建城区实现综合管廊方式,其他县城新区建成一定规模的地下综合管廊。

加强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提高综合行政执法和服务水平。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逐步形成运作市场化、管理网络化、作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化的城市管理体系,构建“大城管”格局。理顺和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探索建立公众自觉维护、社会单位自治、社区参与管理、城管文明执法的工作机制。

美化城市综合景观。加强城市风貌设计和特色居民风貌保护,建设一批标志性的区域景观。加强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和历史文物古迹、地方特色建筑、传统村落、名人故居的保护与管理。完成城区主干道临街建筑物立面改造和门店招牌统一规划设置,规范户外广告、牌匾标识管理,实现户外广告设置符合城市规划,并与城市景观相协调。加强滨江沿岸风光带建设,形成以文化、商业、休闲为主的城市公共活力地带。加强城镇园林绿化和农村植树造林,实现人均绿地占有量超过国家平均水平。提升城市照明环境,科学规划道路照明、广场照明、园林景观照明、建筑照明,提升照明节能水平,推进节能城市亮化工程建设。

打造城市信息平台。推进智慧城市与管理系统建设,全面启动智慧管网工程,加快推进规划、环保、市政、房产、绿化、气象等城市管理信息深度开发和共享交换。完善“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建立市县两级互动指挥体系,逐步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全域覆盖,提升管理的常态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着力推进防灾应急、交通管理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市基础测绘和管理工作,完善全市统一的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平台。

第九章 打造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加快推进铁路、公路、机场、内河航运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为主干线,县乡公路等为支线,干支相连、衔接顺畅、城乡通达、安全高效的立体综合交通网,将邵阳打造成为国家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第一节 加快推进铁路网建设

加快推进快速铁路、城际铁路和资源开发性铁路建设,加强线路改造升级,形成区域快速客运网和重载货运网,尽快形成“三纵三横一连”的格局。三纵:洛湛铁路、呼和浩特至南宁高铁、长邵城际铁路;三横:长昆客运专线、怀邵衡铁路、兴永郴赣铁路;一连:邵冷铁路。

加快铁路建设步伐。加快推进怀邵衡铁路建设,争取2017年、确保2018年建成通车,并逐步提升客货运能力。争取规划中的呼和浩特-南宁高速铁路邵阳至永州段工程建设,形成高铁“十字架”;争取开工建设兴永郴赣铁路,努力完成“县县通铁路”目标;规划建设邵阳至长沙城际铁路,并向西预留延伸至隆回、武冈空间。继续争取张家界至崀山至桂林铁路纳入国家铁路建设中长期规划未来调整方案。完成邵阳城市轨道交通研究论证。“十三五”时期完成铁路投资573.3亿元,到2020年铁路通车里程达300公里以上。

完善铁路枢纽配套。加快完成邵阳火车站扩改工程,站房面积达2.2万平方米,建成服务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高铁站。加快推进邵阳北站高铁新城建设,打造成集商贸物流、生态宜居、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城镇。搬迁改造火车北货运站,加快建成占地1000亩的邵阳东货运站,打造成具备集装箱业务功能年吞吐量达千万吨的现代化铁路物流货场。争取邵阳始发旅客列车整备所建设和邵阳火车站行政机构升级。加快建设完成邵东站、岩口铺站、隆回站、洞口站等铁路站场,配套开发站场新城,提升高铁辐射效益。

提升铁路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洛湛铁路既有线路运能,争取增加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重点城市的列车班次,增开邵阳作为始发站的动车车次。做好怀邵衡铁路开行动车工作,增开至全国的客货班次。解决铁路出行车次少、购票难、转车难的问题,提升邵阳铁路交通枢纽地位。

图1 “十三五”时期邵阳市铁路网规划示意图

第二节 提升完善公路基础网络

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尽早实现“三纵三横两连”的格局。三纵:二广高速、呼北高速、洞溆及城龙高速;三横:沪昆高速、邵衡高速、武靖及新永高速;两连:新白高速、邵坪及白仓至仙槎桥高速。

“十三五”期间,建成武冈至靖州高速公路(S86、S91)、新宁至白仓高速公路(S85)、呼北高速新化至武冈段(G59)、城步至龙胜高速公路邵阳段(S91)。争取开工建设新宁至永州高速公路(S90)。推进沪昆高速复线娄底至邵阳段、洞口至溆浦高速公路、白仓至仙搓桥、邵阳至金石桥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覆盖广度和服务能力。“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高速公路项目7个,建设里程446公里,总投资393.42亿元,完成投资187.9亿元。到2020年,我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67公里,建成东部城镇群和西部生态圈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

加大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力度。加大国省干线提质升级改造,形成“三环三横三纵”的干线公路网络。建成东部城镇群、西部生态圈交通网络体系。重点推进G241、G320、G356、G207及S218、S223、S238、S246、S258等公路部分路段新建、改扩建项目,建成中心城市三环线、新宁至城步干线、长安营至黄桑干线,提升干线公路的技术等级、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与高速公路出入口、重要开发区、旅游景区及机场、铁路车站、内河港口等重要交通枢纽的公路联络线建设。推进连接邵阳外围高速环城通道路网建设,打通市区外围安邵、衡邵、邵坪高速环城通道。加大公路养护投入,国省道定期实施大中修,保障公路改造投资效益,保障通行安全。“十三五”期间,建设国省干线里程1166公里,其中续建里程273公里,新开工里程893公里,危桥改造17座。

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网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继续加强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联网工程,提升农村公路通畅、通达水平。“十三五”期间完成投资51.75亿元,改造路网加宽及窄路加宽8500公里,渡改桥(含新建桥梁)50座、危桥改造300座。到2020年,全市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100%,基本形成便捷、畅通、安全、和谐的农村公路交通体系。

图2 “十三五”时期邵阳市高速公路网规划示意图

第三节 加快推进机场建设

加快机场规划建设。形成“一东一西”两支线机场的格局。加快建成武冈机场,争取开通至长沙及国内重点城市航线,提升运营能力,建设空港新城,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同步建设机场快速路等配套工程,开通辐射周边市县的机场班线、通达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班线,提高机场服务腹地范围,带动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邵东军民两用4C级支线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十三五”开工建设。开展邵阳至邵东机场轻轨前期研究,完成邵阳至邵东机场快速路建设,发挥邵东机场对东部城镇群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步伐。建成武冈和新宁崀山通用机场,启动邵东通用机场,规划隆回通用机场,推进城步南山、绥宁黄桑、洞口罗溪、新邵白水洞等通用机场停靠点建设。

图3 “十三五”时期邵阳市机场布局示意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湖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