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电力金融评论正文

【干货】福建碳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

2016-08-04 11:08来源:兴业研究关键词:碳交易碳市场福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福建碳市场建设的具体举措

探索适合福建经济和自然特征、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碳排放交易管理体制、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碳金融体系,对于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都有着非常积极推动的作用。

在发改委《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的指引下,福建省正在积极做好碳市场建设的准备工作。截止2015年11月,福建省已确定了15家第三方核查机构,并于2016年5月开始了对所辖111家拟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工业企业的碳排放核查工作。此外,作为支持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具体举措,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作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于7月19日在国家发改委成功备案,并于29日揭牌成立。目前我国经备案的自愿减排交易机构除了7个试点碳市场交易平台(交易碳配额的同时,兼可交易自愿减排量CCER)外,还有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以及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共计9家。这意味着福建省的森林碳汇能够就近便捷地进行交易,为福建更充分地发掘生态资产和碳资产提供有力的支撑。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CCER是可以跨市场流通的交易标的,因此不论在试点期间还是全国市场启动后,以CCER为主要交易标的的福建碳市场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其他市场的竞争,尤其是毗邻的广东和深圳这两大试点市场。粤深两市自2013年启动碳交易至今,在产业基础、市场基础,以及碳市场相关的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以及市场认知等方面具有优势,尤其是深圳市场交易活跃度冠居7个试点市场之首,并且在引入个人和境内外投资者方面的探索领先全国。因此,福建碳市场必须找到差异化竞争的路径,才能够保证健康发展。结合福建省的具体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排摸减排潜力,探索适应福建需求的配额分配方式:按照《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在符合国家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前提下,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在确定参与碳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排放配额分配、核查管理、履约管理、市场监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可以开发有助于实现地区减排目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转型的排放配额分配方法,制定保障完成核查任务的政策措施,制定保障企业履约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措施等等。

聚焦福建省的实际情况,2014年福建第二产业占比52%,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43%,且近年来持续上升;第三产占比近年来维持在40%附近,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48%[15]。十二五期间,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带动下,福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迅速。十三五期间,福建将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主导产业高端化、集聚化,以及战略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福建省十三五规划所列举的重大工程中,不乏石化、采矿、冶金,以及造纸等纳入碳市场的重点高耗能产业。

产业结构和行业格局的变化会对地区碳排放带来直接的影响,而碳配额的合理分配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依托全国碳市场准备阶段排放核查工作的,排摸福建现有重点排放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成本情况,对标相应行业国家平均技术和排放水平,有助于掌握企业减排潜力。同时,依据产业发展规划,对未来省内碳排放的总量增长,以及重点产业甚至企业进行预估。在排摸减排潜力与配额需求的基础上,设计适合福建产业发展路径的分配方式,尤其在产业结构和行业格局面临重大改变的背景下,需要重点关注预留配额的比例,以及相应的分配方式,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及传统重点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预留排放空间。

以林业碳汇为重点,建设具有福建特色的碳交易管理和服务体系:就目前碳市场试点情况看,森林碳汇是比较受欢迎的碳汇品种,不仅能够产生碳汇收益,同时还能够形成农林和生态收益。立足福建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潜力,积极探索碳汇从开发、交易,到碳资产管理整个产业链的管理、服务和配套,是提高福建碳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借助碳市场的力量加快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

首先,需要根据国家发改委已经备案公布的有关碳汇方法学,全面排查福建省碳汇开发潜力,有层次、有规划地推进农林与生态保护碳汇,最大化碳汇收益与生态建设的协同效应。

其次,加快完善自愿减排交易的基础设施、管理体系与交易规则的建立和健全,尽快上线面向全国的碳交易平台,整合小规模农林项目及企业的碳汇,集中发布信息、打包交易,为碳汇交易提供便利,推动省内碳汇“走出去”,和省外需求“走进来”;

原标题:【兴业研究】绿色金融报告:福建省碳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