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观点】去产能不能只是去煤炭

2016-08-25 09:09来源:中国煤电网关键词:煤炭燃煤发电能源过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煤炭去产能的思考

首先,煤电路港能源供应体系的沉没成本很大。我国煤炭以井工开采为主,生产系统报废后很难再修复,关闭壮年期煤矿意味着煤炭资源的不可逆损失,因此,煤电路港能源供应体系去产能会带来能源资产的巨大损失,总体看,去产能的合理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同时,煤电路港能源供应体系的固定成本较高,产能利用率过低会推高平均成本,进而加剧其经营困难。考虑到煤电路港产业链沉淀了巨额的借贷资本,该产业链去产能或经营持续恶化,会明显加大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大包袱。

其次,煤电路港能源供应体系在我国能源中属于“水桶里的轻物质”,缓解其产能过剩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控制能源总供给。一方面,严格控制非化石发电的建设规模。非化石发电在我国能源中属于“水桶里的重物质”,基于环境目标导向,目前非化石能源具有十分强劲的扩产能冲动。但多数非化石能源在取消国家巨额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将难以为继,未来若干年其经济性能否明显提高还不能完全确定,再加上配套电网的巨大沉没成本,盲目发展非化石能源极可能酿成新的重大资源错配,引致巨额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严格控制高价油气进口。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国家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过去人们一说到煤炭就感觉很脏,现在要为煤炭正名,煤炭清洁利用其实可以比天然气更环保”。客观地说,确实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油气能源比煤炭清洁利用更环保。但目前能源领域的主流观点认为石油和天然气比煤炭干净,尤其应该优先利用天然气,为此而高价进口了大量油气,以致油气进口企业出现巨额亏损。

最后,加快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一是发展新型煤化工只是弥补经济终端以传统利用方式消耗煤炭的巨大减量,减轻经济结构变革对中国能源产业的过度冲击,不会导致煤炭总需求增加,而且能够相应压减油气需求,可以断定,发展新型煤化工不会导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增长,不会违背中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在2030年之前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峰值”承诺。二是现阶段正值新型煤化工技术暴发式发展期,生产技术突飞猛进,“三污”控制及治理技术取得长足进展,在严格的环保监管之下,新型煤化工完全能够达到近零排污状态。三是在国家施行一系列强制减污政策及严格监管之下,通过全面推广近零排污的高效环保燃煤技术,强行淘汰高污低效窑炉和锅炉,可使单位燃煤的污染物排放量下降70%~90%,在煤炭消费总量基本平稳情况下,煤炭消费所致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50%~70%。四是未来若干年在沿长江经济带、环渤海地区、安徽省、黑龙江省等水资源富集地区的煤炭消费价格可控制在0.07元/大卡以下,如果石油价格重回60美元/桶,则新型煤化工产品仍有比价优势,这意味着新型煤化工园区也可布局在水资源可承受的消费地,突破煤炭产地水资源瓶颈,不会越过合理配置水资源的环保红线。

原标题:去产能不能只是去煤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能源过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