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河北唐山十三五规划:重点推进热电联产建设 稳妥推进超超临界大型发电机组布局建设(全文)

2016-08-31 08:1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河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推动社会领域深入合作

围绕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与京津全方位对接、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深化交流与合作。

加强教育领域合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优秀人才、教育科研项目和成果,努力提升唐山教育层次、水平和质量,提高唐山教育的竞争力。重点加大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院校的交流对接力度,努力吸引京津院校来我市设立分校或校区。全面推进与京津职业教育对接,组织职业学校校长到京津职业学校开展考察、培训,引导支持我市职业学校与京津职业学校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抓好北京(曹妃甸)职教城等重点合作项目。积极促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交流,开展智慧校园试点,借鉴北京数字教学资源管理经验,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应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应用信息化水平。

推动医疗卫生领域合作。全面落实京、冀、唐、曹四方《医疗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大力推进北京与曹妃甸卫生事业合作,重点推进与北京安贞医院、友谊医院、妇产医院合作项目的落实。全力推进信息平台对接,加快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网上挂号、预约就诊、远程医疗、健康教育、信息咨询等服务,推进与京津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推进医疗机构对接,力争全市所有三级医院与京津知名医院开展对接合作,所有二级医院与京津二级或三级医院实现远程会诊。谋划推进一批合作项目,支持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与京津在合作共建、资源共享、战略联盟等方面加强项目合作,谋划一批与及京津合作的健康服务产业项目。

推进文化体育交流合作。推进文化领域交流。依托“牵手京津冀˙欢乐进万家”文化惠民工程和“唐山大舞台”、“文化大讲堂”等平台,与京、津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提升唐山文化的品位和档次,丰富我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进京津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文艺演出,推送我市地方优秀剧目到京津展演交流。支持皮影、评剧、乐亭大鼓等“冀东文艺三枝花”发展壮大,做大做强“中国评剧艺术节”文化品牌,强化唐山与京津以及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加强体育领域合作。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为切入点,积极对接京津引进高水平职业体育赛事,激活我市赛事经济,促进体育消费;以对接京津引进体育产业项目、体育中介运营企业、体育会展活动为载体,逐步实现三地人才、场地、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整合共享,把我市打造成为京津冀城市群中体育赛事活动合作的重要支撑点和体育产业项目的聚集高地。

四、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破除制约协同发展和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促进产业合作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全市统一的招商对接机制,统一发布招商信息,有序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开辟承接京津产业项目转移“绿色通道”。全面推广“项目审批代办制”,创造优质政务服务环境,积极探索“等同默许制”,推进与京津审批互认,为企业落户提供便利。积极探索与京津建立产值分计、税收分享等合作发展机制,建立资金、土地等要素优先保障机制。搭建与京津人力资源共享与服务对接平台,逐步统一劳动用工和人才政策,强化人才交流。推动建立统一的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区域资源环境价格体系。

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通过合作办学、建立分校、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京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机制。促进社会保险服务一体化,实现与京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推进与京津及省内城市在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共同开发建设,共创区域品牌,实现一体化发展。

第十二章 推进“三大经济板块”协调发展

依托沿海、中心城市、县域等各具特色的自然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实施分类指导,差异化发展,做大做强沿海经济增长极、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三大板块”,构建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功能合理、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支撑唐山经济发展再创辉煌,努力在全国沿海城市中晋级升位。

一、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

坚持港口、产业、城市“三位一体”协调推进、率先发展,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到2020年,确保沿海增长极板块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5%。

打造综合贸易大港。以建设世界性综合枢纽大港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港口功能、拓展港口腹地、活跃港口贸易,提升港口科技含量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将我市建成“一带一路”交汇点和重要枢纽。提升港口建设水平。统筹规划港口发展,加快码头泊位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形成以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为核心,丰南港区为补充,分工合作、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一港三区”总体发展格局。到2020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亿吨以上,集装箱运输力争达到500万标箱。完善提升港口功能。拓展港口加工、配送、金融、贸易、信息等服务,加快曹妃甸铁矿石、煤炭、木材、再生资源等六个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推动京唐港区集装箱业务快速发展,推动港口功能转型升级。到2020年,国内国际航线达到200条,其中国际航线80条。提升港口管理水平。建立覆盖全港的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基本实现管理智能化;加快推进唐山地方电子口岸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基本实现商务活动电子化。推动唐山港与周边港口信息的互联互通,提升港口信息化水平。

加快临港产业聚集。以首钢二期、渤海钢铁、华润电厂二期、大型炼化一体化、大型海水淡化等重大项目为引领,有序推进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清洁能源等产业向沿海布局,培育发展海洋装备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打造综合贸易大港,加快港口物流、加工贸易、现代服务等产业发展。打造一批临港产业平台。依托深水大港、产业基础、发展空间等比较优势,加快推进曹妃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石化产业基地、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园区(基地)和省级开发区建设,支持与华北、西北等内陆腹地共建产业园区,打造一批合作共建的临港产业基地。沿海地区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00个以上,年均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

加强港城建设。提升现有城市的功能。加快曹妃甸临港商务区、海港经济开发区综合交通、市政设施、城市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发达、高级人才集中、资源要素利用集约的功能区。着力打造滨海城镇带。落实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试验区产城融合建设方案,加快唐山湾生态城开发建设,吸引北京科技、教育、医疗、总部经济等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推进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合理开发和曹妃甸湿地的保护利用,加强沿海中小城镇建设,打造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的滨海城镇带。

专栏10 三大经济板块

沿海增长极板块:曹妃甸区、海港经济开发区、芦台经济开发区、汉沽管理区。

城市经济板块:路南区、路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平区、古冶区、丰润区、丰南区。

县域经济板块:遵化市、迁安市、玉田县、迁西县、滦县、滦南县、乐亭县。

二、加快城市经济发展

以建设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高端生产要素为支撑,加快构建具有较强资源配置和辐射带动能力,开放、协调、共享的城市经济形态。

科学确定功能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各自的地理区位、禀赋条件,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推进城市经济率先发展。路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核心区,高端商业聚集区、高端消费核心区、都市休闲旅游基地及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路北:行政、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核心区,现代商务、总部经济核心区,辐射冀东地区的金融、商务中心。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开平:都市型工业、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北方五金、交电等小商品加工集散地,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古冶:新型工业化基地、全国资源枯竭城区转型示范区。丰润:现代物流基地、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丰南:中国北方有影响力的成套装备及零部件制造基地、精品钢材制造基地。

大力发展都市工业。围绕建成功能强、活力足、生态型“科技新城”,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强化产业承载和集聚功能,打造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丰润经济开发区、路北西部新兴产业聚集区、城南产业新区、开平经济开发区、古冶经济开发区、曹妃甸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海港经济开发区、南堡经济开发区、丰南临港开发区等十大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五百亿元的城市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一批行业领先、国内外有影响的创新型企业,做大经济总量,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对市域经济的服务和辐射能力,实现产城互动、以产兴城。

加快发展城市服务业。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和总部经济基地,做强远洋城等核心商圈。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发展唐百大集团等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超千亿的服务业企业,打造唐山金融中心等一批纳税超千万、上亿元的商业写字楼,培育南湖美食广场等一批城市产业核心区和特色商业街,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东北部的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电商物流基地。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做大做优世园会、陶博会、中东欧展品展示会等综合性会展。积极培育生态旅游、滨海旅游,与京津联合推出精品旅游路线,打造京津休闲旅游目的地。培育壮大健康养老产业,推进各县(市)区养老基地建设,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三、推动县域经济增比进位突破

依据各县(市)主体功能特点,打好“沿海”、“京津”两张牌,坚持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推动全市县域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增比进位突破。

推进差异化发展。立足县域比较优势,实施错位发展战略。遵化、玉田等地要发挥毗邻京津的优势,加大与京津对接力度,加快产业承接与合作;滦南、乐亭等地要发挥沿海优势,大力发展临港经济;迁安、迁西、滦县等地要发挥资源、产业等基础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和企业向园区集中,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县域特色的产业集群,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提升城镇建设水平。推动县城扩容提质升级。加快实施“大县城”战略,支持迁安、遵化、滦县、乐亭建成中等城市,引导玉田、迁西、滦南等县城加快建成以商贸流通、科技研发、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为特色的都市卫星城。到2020年,各县(市)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5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217万。大力发展重点镇。深入推进现有40个重点镇的建设,培育一批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区位优势明显的建制镇纳入国家级重点镇。以产业为牵引,引导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重点镇聚集,着力发展综合服务型、工贸型、旅游型、城郊型重点镇。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加强城区道路建设,完善重点镇与县城的交通连接,提高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实现县城之间以及县城与小城镇、重要产业园区的便捷连接。提升改造现有城镇水、电、暖、气等管网设施建设,加强排水、防涝、防洪设施建设,推进多功能、集成化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

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好县城和开发区两大平台,依托产业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推动城市工业向县域转移,推进产业链延伸,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构建规模较大、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综合效益高的优势特色产业新格局。到2020年,县城和开发区(园区)创造的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占到全县的60%和70%。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建设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扶持与农业生产相衔接的加工业和面向农村农民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强化服务和政策支持,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到2020年,争取更多的县(市)进入全省十强、全国百强。

专栏11 40个重点镇

遵化市马兰峪镇、党峪镇、建明镇,迁安市建昌营镇、野鸡坨镇、沙河驿镇、马兰庄镇、夏官营镇,丰南区黄各庄镇、黑沿子镇、小集镇、钱营镇,丰润区新军屯镇、沙流河镇,乐亭县闫各庄镇、汀流河镇、姜各庄镇,迁西县洒河桥镇、三屯营镇、罗家屯镇、金厂峪镇、太平寨镇,玉田县鸦鸿桥镇、窝洛沽镇、虹桥镇,滦南县柏各庄镇、胡各庄镇、长凝镇,滦县响嘡镇、榛子镇、雷庄镇,开平区栗园镇,古冶区赵各庄镇、范各庄镇,芦台开发区海北镇,曹妃甸区三农场、四农场、五农场、十一农场,路北区韩城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河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