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审计署晒2015年“成绩单”

2016-09-02 16:2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行业火电审计署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内部管理情况。

1.推进完善审计制度。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反复蹉商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审计全覆盖、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领导、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审计职业化建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同时,积极指导实行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的7个省市推进试点相关工作。

2.系统谋划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注重研究和总结审计实践经验,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审计发展规律,不断深化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的认识,并以“新常态下的国家审计”等为主题召开专家座谈会,深入研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方式途径。同时,组织对《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研究起草《“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审计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3.加强审计资源统筹整合。加强审计计划统筹,确定不同审计对象的审计频次和组织管理模式,科学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加强审计资源整合,对涉及全局或行业性的重点资金和重大项目进行全面审计,推进形成完整监督链条;坚持重点突破,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审计,确保审深审透,实现以点促面;积极探索各级审计机关、不同审计项目之间审计成果和信息共享的方式方法,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水平。

4.改进审计组织方式。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努力实现审计工作的“七个一体化”和“六大转变”。“七个一体化”,即在审计内容和范围上,形成财政、金融、企业、经济责任、资源环境、民生审计一体化,境内与境外审计一体化;在审计资源整合上,形成审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项目方案、组织实施一体化,审计一线作业与后台数据分析一体化,审计实践总结与理论研究一体化;在审计作用发挥上,形成查处问题与促进发展、分析原因与推进改革、促进整改与推动问责一体化,惩治腐败与促进廉政、揭示风险与维护安全、促进公平正义与推进民主法治一体化。“六大转变”,即实现由单点离散审计向多点联动审计转变、由局部审计向全覆盖审计转变、由静态审计向静态与动态审计相结合转变、由事后审计向事后与事中审计相结合转变、由现场审计向现场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转变、由微观审计向微观与宏观审计相结合转变。

5.严格内部管理。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坚持党务政务双公开,党组各项决策和制度规定事先反复征求意见,重大事项和制度规定请署法律顾问进行合法性审核,部分审计长会议和业务会议邀请特约审计员列席,向社会公开署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和绩效报告、预决算。组织开展对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实时了解和监控二级单位的财务状况并每月通报,听取纪检组长关于所派驻单位的廉政、工作、选人用人等情况的汇报。

(三)审计队伍建设情况。

1.加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建设。举办审计署各单位和省级审计机关主要负责同志专题研究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制度,制定《审计署2015—2018年领导班子建设规划》,提出署党组要定期研究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每年要对司局级单位领导班子和成员进行分析研判和考核,其履职情况和考核结果作为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根据实际情况和班子结构需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制度,修订署机关和派出机构年度考核办法,进一步简化评价内容,细化评价指标,完善评价方法。

2.有序推进干部交流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着力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促进广大干部职工在政治素养、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能力作风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进步和成长。注重选派后备干部、年轻干部和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到审计一线、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基层单位、到与群众接触比较直接的岗位挂职任职,推进与西藏、新疆审计机关的干部双向交流,共派出和接收挂职、交流干部153人。通过公务员招录、地方选调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录用公务员218人,接收安置军转干部5人,有效充实了审计力量。

3.加强审计干部培训。推广应用案例教学、网络培训、模拟实验室培训、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推进案例库、课件体系和教材建设,全年举办业务、任职等培训班77期,培训7744人次。审计干部教育学院正式运行,组织编写了审计业务培训教学大纲和教案,培训1100多人次。

4.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坚持把从严管理队伍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制定《关于审计署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实施意见》,从10个方面提出38条要求。制定《审计署文明审计暂行办法》,严格规范审计人员工作行为。注重抓早抓小抓细抓实,及时指出党员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及其他需要注意问题。

5.强化人文关怀,创新有利于干事创业的制度机制。注重及时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建立与出差审计人员家庭的联系制度,建立审计现场思想交流制度,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集中管理,逐步加强服务一线、保障一线的措施。

(四)审计法治化建设情况。

1.加强制度建设。对建署以来仍在实行的474件制度性文件进行清理,废止各类失效文件155件,合并修订319件,并请署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进行了两轮合法性审核,形成了7大类40件的审计署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2.加强审计指南体系建设。审定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指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指南等4个审计指南,对财产保险公司审计指南、土地资源审计指南等9个审计指南进行了合规性审核。

3.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制定审计结果文书和审计业务信息复核审理规则等制度,实行审计报告及信息会审制、审理分级负责制和审计质量问题通报问责制,进一步优化质量控制流程,严格落实各环节质量控制责任,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4.完成行政复议、应诉、政府信息公开答复审核、信访等工作。办结行政复议案件20件、政府信息公开答复审核41件次。

(五)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

1.积极推进“金审工程”三期建设。继续开展“金审工程”三期立项相关工作,组织完成了可研报告评审及初步设计编写工作,可研报告已获批。

2.新技术审计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探索构建审计指挥中心,实现审计业务数据、审计管理数据以及其他辅助性数据的关联分析,为审计决策指挥提供数据支撑;组织编写包括精确定位类查询模型、模糊匹配类查询模型、多维统计分组类查询模型、多表联合查询模型等多种分析模型51个。

3.有序推进数据采集分析等相关工作。加大数据集中力度,扩充审计数据资源规模;自主研发并完善审计电子数据管理平台,初步实现用户权限的登记管理、存储空间和数据终端机实时监测等功能;探索数据联网与远程管理模式。搭建远程数据分析环境,开展数据分析测试。

(六)审计理论建设情况。

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修订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并输出版权,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研究》编写并交付出版,完成《中国共产党审计工作史》修订。

2.积极推进审计实务应用理论研究。组织开展“审计监督全覆盖研究”、“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等25项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形成了48期《审计研究报告》;编译了19期《国外审计动态》;汇集编写出版《审计技术创新发展报告及案例选编(2015)》,完善《行业审计读本》、《审计方法技巧》系列丛书。

3.进一步健全理论研究协作机制。积极与特派办、部分省级审计机关和高校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整合审计系统的科研力量;召开全国审计科研协作会议,增进交流,明确研究共识;继续建设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和审计科研所博士后工作站;组织开展审计署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工作。

四、对地方审计工作的业务领导和工作指导情况

(一)推动地方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履行地方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协管职能,协助地方党委完成22个省(区、直辖市)审计厅(局)54人次的职务任免审批手续,并对3名省级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开展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继续开展对地方审计机关干部的培训,推广案例教学和模拟实验室培训;从中西部省(区)审计机关以及南京审计学院遴选35名业务骨干和青年教师到审计署进行交流锻炼。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行业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审计署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