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山西朔州十三五规划:积极规划申报一批新的火电项目 打造千万千瓦级煤电基地(全文)

2016-09-13 08:2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山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树立“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增进民生福祉”的理念,把生态建设作为战略支点,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努力拓展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建立起以森林、绿地和湿地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绿色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全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坚持弘扬“右玉精神”,大力实施“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重点工程,高质量、高效益推进生态林业。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紧紧依托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省级碳汇林业建设、低质低效林改造、退化防护林修复、山体生态修复、干果经济林、通道绿化、矿区绿化和城郊区绿化重点工程,统筹安排造林工程。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按照每年“一乡一条路、一村一片林、人均五棵树”的乡村绿化制度,大力推进乡村绿化。以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城市为起点,在更高层次上科学规划,持续推进各县区生态体系建设。“十三五”时期全市每年营造林16万亩,森林覆盖率年均增加0.8个百分点,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552万立方米。

加强水生态建设。围绕“一山两河一湖”工程,以堤岸整治、河道清障、流域水保治理、排污治污为重点,继续推进七里河、恢河市区段生态水系建设和太平窑水库更新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新建应县马兰口水库、山阴县水峪口水库、怀仁县金桥水库、怀仁县大峪口水库和镇子梁水库调水工程等新水源工程。推进桑干河干、支流整治、植被恢复和水保治理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井灌区高效节水工程。做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加强防洪抗旱体系建设。推进地下水水源替代工程,加强神头泉域保护、重要河道河源保护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保护三条红线,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全面推进森林资源管护。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中幼龄林抚育和未成林造林地管护,加强资源和林政管理,严格执行林木采伐年度限额管理制度,严把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审核申报关,确保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强化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实现专业化、网格化管护,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健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和防治体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4‰以下。加强国营林场、湿地资源、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到2020年,全市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稳定在8%,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5%以上,85%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5%以上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

第三节 实施环境污染治理新举措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作为各级政府环保责任红线,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重点抓好火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扩大城市规划区集中供热面积、建材陶瓷行业升级治理、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城中村改造、煤矸石自燃治理、石料厂整治、机动车尾气控制八个重点,车、油、路同步,深化联防联控,大幅度遏制重度污染范围和持续时间。到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优良天数逐年提高,细颗粒物浓度比2013年降低20%左右。

加强水资源污染治理。“大小”并重,抓好桑干河上游等重点流域治理,同时下大力气解决老百姓身边小河小沟等城市水体黑臭问题。在抓好饮用水源地等较好水体稳定达标、水质不退化的同时,集中力量逐一打好劣V类水体歼灭战。深化工业企业生产废水专项整治,实施重点行业废水深度处理和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用PPP模式推进市八大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加强农村生活污水防治。推进主要街道管网雨污分流,加大对污水排放企业整治力度,确保达标排放。整治恢河、七里河、元子河、桑干河沿线排污口,确保出境水断面水质达标。打击河道内非法制砖厂、预制厂和采砂厂。提高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

加强土地资源污染治理。加快推进全市煤矸石和沉陷区治理。重点推进煤矿、采石场等矿山生产造成的矸石山、尾矿库以及其他地面挖损、塌陷等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加强对废弃的砖瓦窑、水泥厂等企业关停闲置土地和已建的铁路公路、废弃水库等水利工程项目周边的损毁土地的复垦。对因采煤造成的地面塌陷、地面裂缝、矸石或粉煤灰压占或污染等各类损毁土地,通过表土回填、土地平整及地貌重塑等途径,因地制宜进行复垦综合整治,改善矿区及周边环境。坚持开发、治理、修复同步,探索建立矿山企业生态环境补偿与治理责任制。

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建立统一的决策协商、信息通报、环评会商、联合执法和预警应急机制,加强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推动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以PPP模式在市固废园区建设危废综合治理中心。加快完成国家、省下达我市的“十三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县区,暂停对该县区火电、水泥、化工等行业项目环评和能评审批。取缔汽车维修等修理业的露天喷涂作业,淘汰无溶剂回收设施的干洗设备;禁止生产、销售、使用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超过200克/升的室内装修装饰涂料和超过700克/升的溶剂型木器涂料;淘汰300吨/年以下的传统油墨生产装置,淘汰所有无收集、回收、净化设施的挥发性有机物涂料、胶黏剂和油墨等生产装置。全面清查焦化、电解铝、水泥等重点行业在建、已建项目,公布不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能源消耗标准的违规企业名单,制定限期整改方案,对经整改仍不达标的企业予以关停。加强工业扬尘污染防治。加强对工业企业物料、固废贮存场所以及装卸、破碎等作业扬尘污染监督检查。加强电力行业、煤炭、石料采选以及储煤场的粉煤灰和扬尘污染监管。加强城市道路扬尘污染防治,推进以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统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

第四节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严格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全面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自然生态空间包括土地、森林、山岭、水流、草原、荒地、滩涂进行统一的确权登记,明确产权关系,形成归属明晰、权责明确、监管高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建立制约地方和企业行为的约束制度。建立主体功能适应性评价制度,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不同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制定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的活动准入清单,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的产业负面清单。创新生态环境治理市场化机制,探索实施环境公用设施PPP模式和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参与评估制度,鼓励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体系,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健全生态环境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问责制,建立分档分级的责任追究机制。

加强生态环保监管处置能力建设。以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高效的环境信息化支撑体系和先进的环境科技工程体系为重点,提高环保监管能力。加强生态环保执法管理能力建设,落实市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扎实推进环境监察执法网格化管理。继续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全面排查,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有效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大力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继续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通过多种形式,针对全社会各个层面,积极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宣传效果,营造浓厚氛围,提升全社会对生态环保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敬畏意识和守法意识,努力实现由“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的转变。

第六章 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构建开放型经济为引领,实施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开放促进转型的战略。立足我市工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和区位特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开发区和园区为载体,积极创新对外开放环境,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加强区域合作,联动区域内外两大市场,努力拓展我市发展新空间,加快形成合作共赢、全面开放新格局。

第一节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

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深化我市与沿线省市产业、产能合作,推动品牌产品和优势产业“走出去”。

深度融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抓住我省纳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重大基础设施、能源、生态环境、产业对接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建立地区间统一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深化与京津冀、环渤海、乌大张及周边地区文化、旅游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周边旅游业界合作联系,推进与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共享发展;承接更多产业转移,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合作,构建输煤(清洁煤)、输电(火电、风能和光伏发电)、输气(煤制气)多元多向的能源输送体系,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清洁能源供应基地;积极承接京津冀地区新材料、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等疏解产业。推进鲜活农产品进入京津市场,使朔州成为京津冀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积极组织参加“山西(朔州)品牌中华行”、“山西(朔州)品牌丝路行”等活动,以“万里茶道”联合申遗为依托,扩大朔州名优特产品市场影响。

实施区域合作共建。坚持市场开放,维护区域内外贸易体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实施共商、共建、共享,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建立晋陕蒙“乌金三角”协作机制;加强与京津冀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太原都市圈、呼和浩特市、大同市、忻州市等跨市域的区域协调和衔接,向东融入京津冀城市群,把握先进地区经济、科技、社会进步的脉搏;向西与呼包鄂城市群、陕北地区联动发展,牵住国家西部能源走廊的龙头;向南与太原都市圈加强联合和协调;向北与大同市共建晋北城镇群增强自身丰度,提升核心竞争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山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