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深度解析︱西部地区“降成本”调研报告(涉及电力、煤炭等)

2016-10-10 09:08来源:财税大观作者:财科院关键词:火电发电企业电力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西部12省份全部上市公司情况及成本分析。截止2015年12月31日,西部12省份共有上市公司353家上市公司,占全部2874家上市公司的12.28%,数量相对较少,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的情况比较相符。西部上市公司2013-2015年间各项财务指标呈现下降趋势(见表5),盈利能力不理想,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尤其明显,与银行贷款利率、权益资本要求的收益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上市公司相对来说,融资渠道相对丰富,因此资产负债率看起来还可以。调研的三省份与西部地区整体比较,发现重庆、陕西的上市公司高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宁夏则低于平均水平。

表5 西部12省份全部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万德(wind)数据

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各项财务指标全面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指标和中值指标(见表6),盈利能力弱于全国平均水平,资产负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西部地区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能力的确相对较弱。

表6 全国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万德(wind)数据

5.上市公司盈利比较分析。一是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与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是一致的。相比全国,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盈利水平(2013-2015年分别为0.07%、-0.05%、0.1%)低于全国上市公司盈利水平(2013-2015年分别为13.36%、7.78%、8.19%),这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情况是匹配的;调研三省份,也是重庆上市公司盈利最好(2013-2015年分别为5%、8%、7%),陕西次之(2013-2015年分别为7.35%、4.35%、2.5%),宁夏上市公司盈利则日益呈现负增长并且逐年加重(2013-2015年分别为1.64%、-1.54%、-6.95%),这与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的进展是匹配的。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和上市公司发展的根本出路。调研地区看,重庆得益于产业转型升级早,工作就主动,而且上市公司能够抵御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和国内经济下滑的压力,盈利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013-2015年分别为5%、8%、7%;而受诸多因素制约产业转型缓慢的宁夏,上市公司盈利逐年下滑,2013-2015年分别为1.64%、-1.54%、-6.95%,即使政府提供“保姆”式服务,也难改不利趋势。所以,战略上谋划经济结构转型、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是经济发展和上市公司业绩改善的根本。

二、突出问题

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需要打出“组合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企业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成本,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西部三省份在降成本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与全国整体情况大体相同。但由于政府管理水平、改革进度、产业结构和布局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省市、不同行业的企业在降成本方面的诉求存在明显不同,侧重点也不一而足。

(一)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深层次顽疾仍有待解决

制度性交易成本是由体制机制问题而造成的经济、时间和机会等各种成本。这些成本是企业自身努力无法降低的,只有依靠政府深化改革,调整制度和政策,才有可能为企业减负。随着一系列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措施的实施,调研三省份制度性交易成本都有所下降,但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偏高。突出问题有:

1. 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路难通,减负政策落地难。一是政策文件缺少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基层难以落实。宁夏贺兰县反映,上级出台的政策文件很好,但缺少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基层政府要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具体实施问题,政策具体落地难。二是上面政策和下面落实有时是“两张皮”,一些简政放权举措卡壳在“最后一公里”。企业拿着红头文件找不到庙门,给企业增加了不少成本。审批权下放,但审批事项往往没有减少,基层办事人员少,办理能力有限甚至缺乏,部分权力下放后“接不住”或“不想接”,有时导致好政策成了“空头支票”。三是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后,由于各部门之间衔接不够,企业无所适从。例如,陕西一家企业(乐事)反映,对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的认定事项,发改委发文明确不再审批,改为备案制,但国税局还没有接到文,企业没法办理。

2. 审批松绑流于表面,企业成本实际上并未降低。近年来,行政服务大厅在各地兴起,目的是让企业办事少跑腿,更快捷。不过,现实中一些服务大厅只是一个领表格的地方,真正办事还得去各个委办局盖章。本是提高效率的一些网上申报,企业要面临更长的审批时间,时间成本增加。例如,某地工商年检等某些事项以前要准备好材料到工商局现场办理,现在网上申请就可以了,看起来省事了,但以前跑一跑一周之内就能办完的事现在可能要30天才能批下来。每年企业有几十项这类审批年检,审批松绑表面上看似乎带来了便利,但实际上企业成本并没有降低。

3.各类中介服务名目繁多,收费偏高。审批事项下放后,很多前置性的审批或许可需要做安全、质检、土地、规划、环境、消防、能耗、职业卫生等方面的评估检测。随着简政放权步伐加快,以前这些评估评价往往由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承担,现在多数交给了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认证、检测,采用市场化的定价模式,但企业评估检测的负担并未减轻。前置性审批或许可等需要通过第三方评估检测,但部门各行其是,分别规定本部门认可的中介机构,导致企业承受重复评估、认证和检测,增加了企业成本,耗时耗力。例如,陕汽集团反映,企业车辆、设备需要接受环保部门、交通部门、工信部门以及质检部门检测,一些部门间检测内容重复或类似,对企业成本影响很大。企业每年在公告检测、油耗检测、3C认证、环保检测等方面的花费约1000万元左右。有的评价必须分几步进行,拉长了评价时间,也导致企业重复花钱。例如,一个项目开工前,按照规定需要进行建设投资项目安全、环保、职业卫生三项评价,需要做9次评估。企业必须安排专人跟踪,即使都合格,前后也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

另据陕西银监会统计,小微企业的抵质押贷款和担保公司担保贷款需要向政府部门及中介机构缴纳五、六项费用。主要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收取的报表审计费3000-5000元;评估公司收取的抵押物评估费,约占贷款金额的4.3‰;登记机关收取的抵押登记费80元、550元不等,一些县级登记机关收费则更高;融资性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占贷款金额的2-3%;公证机关收取的贷款合同公证费500-2000元;财产保险公司收取的抵押物保险费,约占贷款金额的0.4‰。此外,收费、拉长审批时间、占用企业资金等,都将增加企业负担。

4. 部分税费征管不从实际出发,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多家企业反映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标准偏高。根据国家规定,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在职职工总数的1.5%,凡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该比例的企业,需按其差额人数全额征收保障金。有的企业在当地很难找到那么多有劳动能力、符合岗位要求的残疾人,因此要支付更高的残疾人保障成本。

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违反预算法实施收税指标管理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措施降低企业税负,特别是“营改增”试点的全面实施,实实在在减轻了企业负担。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税收并非按企业实际经营状况收缴,而是由税务部门年初定指标,分配到各个企业的现象。一些地方迫于增收压力,加大了对非税收入的收缴力度,耕地占用费、租赁费等原来已不收的税费,现在又开始收缴,加大了企业的非税收入负担。

原标题:解析西部成本问题-----西部地区“降成本”调研报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查看更多>发电企业查看更多>电力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