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北工业“十三五”规划:发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全文)

2016-10-28 09:4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发电装备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湖北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实施差别电价等政策,促进落后产能加快淘汰。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能源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职业健康等方面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发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重点研发高效节能电动机、电机系统、节能变压器、高压变频器、电机软启动、电网能量补偿等节能机电装备,以及热流计、照度计、量热仪等节能监测专用设备。全文如下: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湖北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6年9月10日

湖北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湖北发挥优势、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是转换产业发展动能、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实现省委提出的“率先、进位、升级、奠基”目标,加快推动湖北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根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工业发展回顾

(一)取得的显著成绩。

1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一是工业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4.53万亿元,是2010年的2.15倍,工业增加值达1.29万亿元,与“十一五”末比净增6700亿元,工业总量从全国第11位提升到第7位。工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38.4%提高到2015年的43%。二是经济效益平稳增长。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4.25万亿元,同2010年相比增长104%;实现利润2233亿元,同2010年相比增长84.6%;全员劳动生产率约14.8万元/人,是2010年的1.6倍;工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010年的3.2%提高至2015年的3.7%,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2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通过深入推进“两计划一工程”,加快四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十大重点领域创新突破,全省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大转型力度,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一是支柱产业实力增强。“十二五”期间,食品、石化、汽车、电子信息、机械、纺织、钢铁、建材、电力、有色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占全省工业主营收入比重达91%。其中,食品工业规模总量接近8000亿元,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3位,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9%;汽车产业规模总量居全国第7位;石化产业规模总量居中部六省第1位。二是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2015年,全省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029亿元,是2010年的2.95倍,同比增长12.98%,高于工业增速4.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17%。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后发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多个领域取得创新性突破。其中,装备制造和信息技术产业链发展逐渐完备,产生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和产品,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初具规模,拥有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成为全省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三是引进多个重大项目。“十二五”期间重点围绕80万吨乙烯、武汉联想、通用汽车等重大项目,扩大了石化深加工、移动互联、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链配套投资。同时抓住中央“稳促调惠”政策机遇,重点扩大了集成电路、北斗导航、工业机器人以及工业设计、节能环保服务等领域投资。

3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促进产学研用合作,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技术创新平台不断增加。2015年,全省9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39项,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52家。全省拥有国家级高新区7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502个(国家级46个),获授权专利6152项。企业创新研发平台不断增加,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试验室)7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试验室)22家。二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企业研发投入明显增加,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0.94%,培育发展了一批创新型企业。2015年企业签订技术合同13856件,是2010年签订数的2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三是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省围绕卫星导航、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基材料、生物育种、高技术服务业、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加大项目策划和投入力度,组织实施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专项。其中,烽火通信国内第一个实现棒纤装备自主化,研制出第一根中空带隙光子晶体光纤,弯曲不敏感光纤技术水平全国第一;新华光的特种光学玻璃填补了国家6项高科技领域空白;高德红外光学感应材料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4工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在一系列节能环保政策和措施作用下,全省工业节能减排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节能降耗卓有成效。“十二五”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2.09吨标准煤/万元降为2015年1.37标准煤/万元,提前两年完成节能降耗目标。截止2015年底,淘汰炼钢产能824.8万吨,淘汰炼铁产能257.6万吨;淘汰水泥熟料777.2万吨、立窑线53条、旋窑线9条、粉磨机组68台(套);淘汰平板玻璃1105万重量箱。全面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2015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10.3%,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降至26.8%,比2010年下降6.1个百分点。二是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广泛开展。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技术为核心,强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烟气脱硫脱硝建设等项目,加大新能源、可再生资源开发力度,推广使用先进技术和节能产品。2015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循环经济企业超过200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多项指标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5产业集聚效益逐步显现。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一是产业集群逐步壮大。2015年,全省拥有14个国家级和26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及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各类产业集群200多个,关联企业13000多家,拥有员工170多万人,年销售规模超过2万亿元。其中,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97个,实现销售收入1.51万亿元,同比增长15.3%,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长水平4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35%。二是部分产业集群已形成特色产业和品牌。全省9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打造一批区域品牌,获省著名商标认定370件,名牌产品260个。东湖光通信和激光装备制造、宜昌磷化工、汉江五百里汽车走廊等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大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其中武汉市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区、国家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先后引进百事食品、可口可乐等60多家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入园,培育了周黑鸭、金龙鱼等9个中国驰名商标及27个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东湖光通信、武汉高端装备、十堰汽车及零部件、襄阳轴承、宜昌医药、大冶劲酒、宜昌稻花香等产业集群结合实际,培育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度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区域品牌。

6两化深度融合稳步推进。

“十二五”以来,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呈现出领域扩展、融合深化、服务增强、支撑带动能力提高的良好态势。一是两化融合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湖北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82.41,比2010年提高22点,居全国第9位;工业应用指数达到81.59,居全国第6位。以MES(制造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工业应用类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二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广普及。2015年全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达到500家,较2010年增加300家。“十二五”期间组织两化融合培训数千人次,完成千家企业对标评估,39家企业获批国家贯标试点,6家企业正式通过认定。三是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进展显著。围绕《湖北省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行动方案(2014-2017年)》,以六个重点产业和四个优势传统产业为突破口,推动人工转机械、机械转自动、单台转成套、数字转智能,促进产品、装备、工艺、管理、服务的全方位改造。大力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首批试点示范企业达14家。制造企业逐步剥离非主营业务,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正加快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十二五”期间我省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总量规模不大,工业化水平不高。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与发达省份差距较大,总量不到山东省和江苏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二分之一,在中部低于河南居第2位。规上工业企业数相当于山东省规上工业企业数的三分之一、江苏省规上工业企业数的四分之一,户均营业收入规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为2.9亿元/户,湖北为2.6亿元/户)。工业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为3.7%。二是产业层次偏低,结构不优。工业结构仍然偏重,重工业占62.2%;产品主要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中低端;产业链条不完善,配套能力和加工延伸不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三是研发投入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的比重偏低,只有0.94%,低于全国1.28%的平均水平。四是信息化应用仍以低水平、浅层次的单位应用为主,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水平有待提升。五是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全省能源消耗占全国5%,工业占全国3.7%,单位产品能耗与国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发电装备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