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来源:新材料在线 ID:xincailiaozaixian
北京大学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实验室主任、国家“十一五”863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项目负责人其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钛酸锂电池并不是先进技术,能量密度低,不适合作动力能源。”
资料显示,在新能源客车中,钛酸锂电池的市场份额占比约为5%,远低于磷酸铁锂电池75%的市场份额;而在乘用车领域,钛酸锂电池则和其他少数派技术一起,分享着3%的市场空间。
钛酸锂作为负极材料,市场份额十分小众。但随着动力电池市场需求的急速增加,行业对电池材料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流的石墨负极材料在能量密度及续航里程等方面同样难以达到电动乘用汽车发展的需求,亟需新型负极材料的创新。
负极材料行业“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
“十三五”规划深化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行业利好政策频出,新能源汽车增长明显,动力电池成为新增长点。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四大组成材料之一,处于锂电池产业中游的核心环节,在提高电池的容量以及循环性能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背景下,国内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增长迅猛,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据赛瑞研究调研报告显示,2015 年,全球负极材料总出货量为11.08 万吨,同比增长29.59%;其中国内负极材料产量7.28 万吨,同比增长41.1%,占比高达66%。近几年,随着中国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中国又是负极材料原料的主要产地,锂电负极产业不断向中国转移,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业内专家表示,负极材料较为成熟、国产化率高,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中国。而国内负极材料市场被龙头把持,形成了寡头格局,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据了解,2015年贝特瑞和杉杉股份两大巨头“霸占”了国内约60%的市场份额,人造石墨前五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0%。为了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负极材料龙头企业贝特瑞还在不断扩充产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创造价值,市场牵引发展。历经2023年来行业疯狂“内卷”和价格血拼,我国储能产业逐渐从“卷价格”、“卷产能”,开始走向“卷技术”、“卷价值”的新型竞争轨道。低端劣质产能的市场出清加速,头部与二三线企业的行业分化加剧,电力市场改革推动的储能市场化盈利机制亦正在形成,云计算、AI人工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2024年,乌兰察布绿电入京9.3亿度,绿算进京超2万P。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35%,项目建设速度和并网容量居全区前列,全国首个“源网荷储”示范项目顺利并网。“源网荷储”技术试验
当地时间2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暂停对墨西哥、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将其实施时间推迟到2025年3月4日。就在两天前,特朗普刚刚签署行政令,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对进口自墨西哥、加拿大两国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据悉,特朗普2月3日曾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墨西哥总统辛鲍姆通话,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220.6万吨,同比增长21.3%,其中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211.5万吨,全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5.9%。EVTank表示,由于天然石墨出口管制,部分海外客户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一则报道引起讨论,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固态电池又迎来一轮热度。据统计,2025年以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杉杉股份1月1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开发针对固态电池用的石墨产品和硅碳产品,并已在客户处进行多轮测试;公司固态电解质复合型负极材料正在开发当中;公司正在自主建立固态电池负极材料评测体系,加速固态电池专用新型负极材料研发。
北极星电池网获悉,1月16日,中科电气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实现净利润盈利28780万元-32534万元,较去年的4171万元同比增长590%-680%。据悉,中科电气主营产品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于动力类、储能类、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等领域,并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14日,贝特瑞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贺雪琴夫妇因涉嫌违法违规内幕交易“龙蟠科技”,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告显示,涉嫌违法违规的事实为:因贺雪琴内幕交易“龙蟠科技”及贺雪琴、罗某某共同内幕交易“龙蟠科技”的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五十条、第五
铅碳电池行业相关概述铅碳电池,又称铅炭电池,是一种创新的超级电池技术,它将巧妙地将传统铅酸电池的成熟性与超级电容器的卓越性能融为一体。这种独特的结合既发挥了超级电容瞬间大容量充电的优点,也发挥了铅酸电池的比能量优势,且拥有非常好的充放电性能——90分钟就可充满电(铅酸电池若这样充、
过去一年,包括硅氧、传统研磨硅碳、新型多孔硅碳等在内的硅基负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消费电子端渗透率有所提升,动力电池端示范项目相继落地,产业链上下游也积极扩产。然而,在需求释放、性能突破与产能爬坡的多重推动下,行业仍面临着诸多掣肘与现实考验,有待进一步厘清其背后的驱动逻辑。与
据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投促局消息,12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矽立科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签署20,000吨硅碳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资料显示,矽立科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CVD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原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公司。
储能创造价值,市场牵引发展。历经2023年来行业疯狂“内卷”和价格血拼,我国储能产业逐渐从“卷价格”、“卷产能”,开始走向“卷技术”、“卷价值”的新型竞争轨道。低端劣质产能的市场出清加速,头部与二三线企业的行业分化加剧,电力市场改革推动的储能市场化盈利机制亦正在形成,云计算、AI人工智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概述锂电池负极材料由碳系或非碳系材料等负极活性物质、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胶合剂,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辊压而成,在锂电池中起储存和释放能量的作用,主要影响锂电池的首次效率、循环性能等。锂电池负极材料可分为碳系负极材料和非碳系负极材料两大类。锂电池负极
据韩联社1月14日报道,中国政府批准了向韩国主要电池行业厂商出口球形石墨材料、石墨负极材料成品的申请。报道称,中方去年12月下旬批准向韩国钢铁巨头POSCO(浦项制铁)集团旗下电池材料生产子公司POSCOFutureM出口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所需的球形石墨材料。该公司是韩国唯一一家正、负极材料全部涉足的
尚太科技10月25日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总体来看,目前整个负极材料市场仍处于产能结构性过剩状态,年初以来负极材料产品价格不断走低,包括公司在内的整个负极材料市场平均价格相比去年普遍下降。我们认为目前的低位价格,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压缩至成本线附近,甚至很大比例企业已开始亏损,在当
3月6日索通发展公布,鉴于公司(“甲方”)在锂电池负极材料以及电解铝行业的市场应用和客户导入优势,北摩高科(“乙方”)在碳/碳、碳/陶复合材料领域的生产经验、条件优势和研发技术优势,为共同推进碳/碳、碳/陶复合材料在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以及电解铝行业的应用,双方于2023年3月3日在北京签署了《合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1日,百川股份发布子公司海基新能源拟投资建设年产2GWh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项目,项目总投资4.7亿元;孙公司宁夏百川新材料拟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石墨负极材料(1万吨石墨化)项目,项目总投资2.8亿元。
摘要:未来三元动力电池将配套高端乘用车型,磷酸铁锂电池配套低端车型;认为在锂电池产业链中负极材料、湿法隔膜行业格局较好。德国:1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6.5%。根据德国KBA数据,2020年1月德国乘用车销量为24.63万辆,同比下降7.3%。其中2020年1月德国纯电动车销量7492辆,同比增长61.2%,市场份额
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关键材料之一,在电芯成本中的占比为10%。新能源汽车及动力锂电池市场的持续高速增长,带动锂电池负极材料产量持续走高。硅碳负极材料的优势就是拥有极高能量比,已经成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热门之一。本文来源:新材料在线微信公众号ID:xincailiaozaixian[$NewPage$]
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关键材料之一,在电芯成本中的占比为10%。新能源汽车及动力锂电池市场的持续高速增长,带动锂电池负极材料产量持续走高。据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负极材料需求量达17万吨,其中动力电池需求量超过消费电池需求量,达7.5万吨,占比为44%。预计到2020年全球负极材料市场需求量将超
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楚江新材)于2018年8月29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ldquo;年产1万吨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rdquo;的议案》,同意公司对ldquo;年产1万吨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rdquo;募投项目进行变更,将该项目募集资金余额26,
负极材料种类繁多,人造石墨及天然石墨为商业化应用主流。负极材料在锂电池充电过程中主要起储锂作用,其脱嵌锂电压和比容量对电池能量密度影响较大。优异的负极材料需同时具备低的脱嵌锂电压、高的比容量以及良好的倍率特征和循环性能。负极材料种类较多,可分类碳材料和非碳材料两大类。前者包括人造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和环境污染少等优点,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并且在电脑、手机和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电动汽车和先进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关键在于电极材料的改善和性能的提
硅具有已知负极材料中最高的理论容量(高达4200mAh/g,远超石墨负极的372mAh/g)、较低的脱锂电位和更好的安全性能,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极具潜力;硅-碳复合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电子通道和促使SEI膜稳定生长的环境,有望成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内容提要:1.硅碳复合材料是目前最有前途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多孔硅/石墨/碳复合材料相比纳米硅/石墨/碳复合材料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同时,改变复合体配比、热解碳前驱物、粘结剂种类和用量也会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LA132粘结剂的电极200次循环以后充电容量保持在649.9mAhdot;g-1
随着可充电(二次)电池在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更高能量密度、更大功率密度的可充电电池体系成为研究人员追逐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以及铝离子电池等的发展,开发匹配以上二次电池高性能的电极材料成为能否实现新型高性能储能与能量转换等目标的关键。
近日,第四届中国动力储能电池技术及材料大会在京隆重举办。深圳市新嘉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刘锴博士就《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与锂离子动力电池》在会上做报告解析,以下是其演讲实录:各位同仁大家好,上次我们已经讲了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我们有几家生产商,上次也讲过这个事情,我回顾的意思是这样的,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