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近日,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Peng Bai(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和Martin Z. Bazant(通讯作者)等人对液态电解液中金属Li枝晶的产生和生长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金属Li枝晶的生长存在三种机理:1)当电流密度低于最大限制电流的30%时,锂枝晶主要从根部生长,成为须状金属Li,其穿透能力较弱,能够被隔膜阻挡;2)当电流超过限制电流Jlim后,金属Li的沉积受到扩散环节的限制,金属Li主要在枝晶顶部沉积,锂枝晶的生长呈现鹿角状,细小的直径能够穿过隔膜上的微孔,引起短路;3)当电流密度介于两者之间时,金属Li的沉积速度较快,导致SEI膜从多个点位发生破碎,产生众多生长点,同时SEI膜未被破坏的位置仍然会产生须状枝晶,多种类型的锂枝晶会产生非常粗糙的金属锂界面。Peng Bai作者据此提出了金属Li负极的安全边界,指导金属Li二次电池的设计。
实验中Peng Bai设计了两种对称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用于研究锂枝晶的生长机理,第一种为三明治结构,包含两个对称的金属Li片,中间的阳极氧化铝隔膜,以及用于密封的PVDF片(如下图A所示),然后在两片金属Li片之间填充电解液。另外一种结构采用两个玻璃管,两个玻璃管开口正对,并以阳极氧化铝隔膜进行隔膜,两个玻璃管内填充金属Li,方便对金属锂的沉积过程进行原位观察。
首先作者采用三明治结构的电池(如下图A所示),在1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进行Li沉积实验,从下图B中能够看到在沉积的后期,该电池出现了一个非常快的电压升高曲线,通过解剖电池可以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工作电极上的金属Li逐渐被消耗殆尽,漏出了后面的不锈钢片,由于没有足够的Li的补充,导致电池极化增大,引起电压升高。为了解决Li数量不足的问题,PengBai在一侧放置了两片Li片,此时可以从下图B中能够看到快速上升的电压曲线消失了。从该实验能够看到,在1mA/cm2的电流密度下,金属Li能够实现大量沉积,而不会产生Li枝晶刺穿隔膜导致短路的问题。
作者还对不同电流密度对金属Li沉积的影响进行了验证,下图中不同颜色的曲线是作者进行了多次重复,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从实验结果来看随着充电电流的持续增加,锂金属对称电池发生电压突降(隔膜被刺穿)的点也在提前,下图F展示了不同电流密度下锂金属对称电池首次发生电压突降点的Li沉积量,其中黑色的虚线表示根据沉积侧Li片上方的空间计算得到的理论最大Li沉积量,可以看到当电流密度小于6mA/cm2时,金属Li能够在发生短路之前达到,甚至超过理论最大沉积量。但是随着电流密度的进一步提升,隔膜下方到Li片之间的空间尚未被填充满,隔膜就已经被生长的锂枝晶刺穿了,导致了两片锂片的短路。
为了进一步分析大电流对金属Li沉积行为的影响,作者采用了50mA/cm2的超大电流密度进行了验证,从下图A中能够首先电压曲线出现了一个快速上升,这主要是大电流密度产生了浓差极化,然后是一段斜线段,然后是电压的突降。
为了对金属Li沉积的过程进行原位观察,作者还采用两根玻璃管制作了对称式电池,两根玻璃管之间采用阳极氧化铝隔膜进行隔离,玻璃管内部放入金属Li,由于玻璃管透明因此我们能够通过光学方法对金属Li的沉积过程进行直接的观测。从下图B中能够观察到当电流密度达到50mA/cm2时,电压曲线也出现了与上面类似的情况,首先是极化造成的电压快速上升,然后是一段斜线,最后是电压突然降低。
从下图B中的c点到f点,位于右侧的金属Li负极由于Li沉积被向后推了11um,在此过程中总的容量为0.97uAh,理论上能够形成6.8um厚的金属锂,但是实际上厚度却达到了11um,因此表明此过程沉积形成的金属Li并不是致密的,而是存在一定的孔隙,根据计算其孔隙率可达38%左右。
根据上述的实验数据,Peng Bai建立了锂枝晶的生长模型(如下图所示),当电流密度小于6mA/cm2(最大限制电流的30%)时,电解液能够在金属Li表面形成完整覆盖的SEI膜,Li+能够稳定的扩散通过SEI膜在金属Li表面沉积,导致SEI膜承受的压力增加,直到SEI膜的某一点无法承受压力发生破裂,新裸露的金属Li表面没有SEI膜覆盖,因此Li+更倾向于在此处沉积,因此导致金属Li呈现出胡须状生长,从靠近金属Li表面的根部持续生长。但是由于这种Li枝晶的生长模式是从根部推动的,并且Li枝晶较粗(大于隔膜的微孔)因此Li枝晶很难穿过阳极氧化铝隔膜。
当金属锂沉积的电流密度高于20mA/cm2(限制电流),此时金属Li的沉积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模式,为了满足大电流密度,金属Li会从枝晶的顶部出现众多的生长点,呈现出鹿角式生长模式,细小的Li枝晶非常容易穿过隔膜的微孔。
如过电流密度介于两者之间时,此时较快的Li沉积速度导致SEI膜上会同时有多点被刺破,因此在金属Li负极表面产生许多的没有SEI膜覆盖的生长点,产生粗大的金属锂结构,此外其他被SEI膜覆盖的地方仍然会产生胡须装的Li枝晶生长,两种形貌的金属锂同时生长会产生非常粗糙的结构和表面,最终持续生长的金属Li会穿过隔膜的微孔,引起正负极之间短路。
根据上述的数据,Peng Bai认为:1)金属锂负极充电的安全范围应该控制在限制电流的30%以下,此时产生的胡须状枝晶能够非常容易被隔膜阻断,不会引起短路;2)电解液的成分和隔膜的孔径需要针对性的优化,减少锂枝晶导致的短路风险;3)随着锂离子电池的老化,动力学条件会变差,因此需要对金属锂沉积最大限制电流的降低进行跟踪,避免电流过大引起呈现鹿角式生长的锂枝晶的产生,减少电池内短路的风险。
本文主要参考以下文献 Interactions between LithiumGrowths and Nanoporous Ceramic Separators, Joule2, 1–16, November 21, 2018, PengBai, Jinzhao Guo, Miao Wang, Akihiro Kushima, Liang Su, Ju Li, Fikile R.Brushett and Martin Z. Bazant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5日,国轩高科发布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公告,在其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和第九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议案》,公司拟将原募投项目名称“年产20GWh大众标准电芯项目”变更为“大众标准电芯产线项目”,项目实施内容由“年产20GWh动力锂离
2025年一季度,中国储能行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该季度内储能领域共发生92起融资事件,单笔金额最高达14.2亿元,显示出资本对该领域的强劲信心。宁德时代、中金资本、长江资本等资本巨头持续加码,重点布局电池技术、氢能储能、智慧能源三大赛道,推动行业快
新能源电池产业作为“绿电+先进制造”的优质赛道,是云南省近3年来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全省新能源电池产业今年1至2月持续走高,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5.1%,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2%,发展势头强劲,彰显了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重要基地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2日,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专家库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应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历和管理经验,专业造诣较深,熟知其所在专业或者行业的国内外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
随着全球储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储能系统需求向更大容量、更高效率发展,“降本增效”成为产业发展趋势,匹配超大容量电池、提升系统体积能量密度是实现极致降本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储能行业关键变革期,电池企业更需创新升级增强竞争力,头部企业积极寻求大容量电池“更优解”。勘破迷障!探寻系统集成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4日,广东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重点支持光伏产业、新型储能产业、氢能产业、智能电网产业。氢能产业中包含原材料(电解催化剂、电堆组件等)、制氢装备(电解槽、制氢站等)、氢储运装备、氢利用装备(加氢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文件提出,加强招引设计研发咨询、检验检测、供应链服务、数据服务和交易、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对年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的,每年度按照年营业收入的1%给予最高30
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充分发挥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国际空铁枢纽优势,智能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等产业市场需求大的优势,以建设“广东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广东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广州市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7日,冠盛股份发布其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披露冠盛东驰固态电池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开始投产,产能爬坡情况将根据现场调试和生产进度决定。冠盛股份提到,其固态电池有两个发展方向。在储能电池领域,采用磷酸铁锂半固态方案,正极材料为磷酸铁锂,负极材料为石墨,未来可能用到硅碳
聚焦硫化锂与锂金属负极。在中国锂行业面临周期性挑战之际,两大龙头企业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正将其战略目光投向下一代电池技术,近期相对明确地公开了各自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系统性布局。两家公司均重点发力硫化锂和金属锂负极这两大关键材料,此举被视为在传统锂盐业务承压背景下,寻求新增长曲线的重要
作者:王钦1张艳岗1梁君飞1王华2单位:1.中北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引用:王钦,张艳岗,梁君飞,等.硅基固态电池的界面失效挑战与应对策略[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2):570-582.WANGQin,ZHANGYangang,LIANGJunfei,etal.Challengesandstrategiesforinterfacefailuresinsil
作者:梁毅韦韬殷广达黄德权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引用:梁毅,韦韬,殷广达,等.亲锂Ag-3D-Cu电极的设计及电化学性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2):515-524.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758本文亮点:通过在泡沫铜表面化学镀银的方式制备具有亲锂性的Ag-3D-Cu集流体。(1)银粒
作者:江训昌1,2喻科霖3杨大祥1,2,4廖敏会5周洋5单位:1.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2.重庆交通大学;3.重庆市育才中学;4.绿色航空能源动力重庆市重点实验室;5.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引用:江训昌,喻科霖,杨大祥,等.原位聚合制备PDOL基固态电解质及其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
日前,美国独立发电厂商(IPP)EnfinityGlobal公司宣布计划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部署两个电池储能系统,总计规模达到425MW/850MWh。这两个电池储能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开工建设,分别在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和达拉斯附近部署。EnfinityGlobal公司在美国、意大利、印度和日本开发和部署总计3
借势国家级舞台撬动万亿市场。*题图来自宁德时代官微2025年央视春晚上,eVTOL、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表演打开观众对赛博未来的想象空间。低空经济距离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近,峰飞航空的V2000CG(凯瑞鸥)eVTOL和亿航智能的EH216系列eVTOL航空器在本次春晚亮相。峰飞航空凯瑞鸥在重庆分会场起飞,最大起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前景的储能技术之一,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特性等优势。其中,石榴石基Li7La3Zr2O12(LLZO)氧化物电解质因其对锂金属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以及在室温下近1mS/cm的高离子电导率而备受关注。然而,如何改善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的界面接触成为一个挑
过去一年,包括硅氧、传统研磨硅碳、新型多孔硅碳等在内的硅基负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消费电子端渗透率有所提升,动力电池端示范项目相继落地,产业链上下游也积极扩产。然而,在需求释放、性能突破与产能爬坡的多重推动下,行业仍面临着诸多掣肘与现实考验,有待进一步厘清其背后的驱动逻辑。与
12月19日,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蓝新能源”)与南都电源正式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协议。太蓝新能源董事长高翔、副总裁王俊曦,南都电源董事长兼总裁朱保义、国内营销中心副总裁于建华出席并见证签约。太蓝新能源CEO李彦,南都电源副总裁、总工程师相佳媛代表双方签约。根据协议,双方
2024年10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发布了第66版DGR(危险品规则),从2025年1月1日起,第66版IATA危险品条例(DGR)和第12版锂电池运输条例(LBSR)正式生效。2026年1月1日起,航空运输时,与由锂离子电池供电的设备和车辆包装在一起的锂离子电池将需要在电池处于较低的充电状态下进行航空运输。这些变
相较于传统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有着优异的安全性和更高的能量密度,因此是被誉为新能源时代的“圣杯”。近期,国内外头部企业不断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与应用,行业有望再迎催化。受市场消息带动,11月6日,5家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涨停。重磅消息发布近段时间,固态电池产业利好消息不断。长安汽车:长安
北极星电池网获悉,8月1日,“太蓝新能源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式在北京顺义研发总部举行揭牌仪式。据了解,太蓝新能源目前已经实现了4C超快充半固态电池的批量生产;今年4月成功制备出世界首款超高能量密度720Wh/kg,单体容量120Ah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开发出全球领先的氧化物-聚合物混合固态电解质材料及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日本TDK近日宣布其在小型全固态电池所用材料方面取得突破,成功研发出一种全新的全固态电池材料。该新材料的能量密度达到1000Wh/L,是TDK目前量产电池的约100倍。报道还称,此次开发的电池将由全陶瓷材料制成,具有氧化物基固态电解质和锂合金负极,该集团计划从明年开始向客户提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到5.3GWh,同比大幅增长4.3倍,全部为半固态电池,主要为中国企业生产。EVTank预计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到2030年将实现较大规模的出货。《中国
作者:王钦1张艳岗1梁君飞1王华2单位:1.中北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引用:王钦,张艳岗,梁君飞,等.硅基固态电池的界面失效挑战与应对策略[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2):570-582.WANGQin,ZHANGYangang,LIANGJunfei,etal.Challengesandstrategiesforinterfacefailuresinsil
作者:叶锦昊1,侯军辉2,张正国1,3,凌子夜1,3,方晓明1,3,黄思林2,肖质文2nbsp;单位:1.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3.广东省热能高效储存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用:叶锦昊,侯军辉,张正国,等.100Ah磷酸铁锂软包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及产气行为[J].储能科
“(未来几年)新一代动力全固态电池将实现产业化。从战略全局看,当前重点要防范的是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再次向行业发出警告。△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作主旨发言中国电池产业又走到了关键的节点。“这
作者:梁毅韦韬殷广达黄德权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引用:梁毅,韦韬,殷广达,等.亲锂Ag-3D-Cu电极的设计及电化学性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2):515-524.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758本文亮点:通过在泡沫铜表面化学镀银的方式制备具有亲锂性的Ag-3D-Cu集流体。(1)银粒
作者:周洪1,2(),俞海龙3,王丽平4,黄学杰3()单位:1.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引用:周洪,俞海龙,王丽平,等.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的锂电池前沿监测及主题分析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
市场对于固态电池总是抱有许多期待。早期,关注点聚焦于技术路线的突破与选定。现在,随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逐渐成为业内共识,并锚定2027年为全固态电池初步量产的时间节点,市场又开始追求固态电池成为“六边形战士”。作为动力电池上车的紧迫,叠加eVTOL等新兴市场的推动,固态电池被期望在安全性、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前景的储能技术之一,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特性等优势。其中,石榴石基Li7La3Zr2O12(LLZO)氧化物电解质因其对锂金属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以及在室温下近1mS/cm的高离子电导率而备受关注。然而,如何改善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的界面接触成为一个挑
储能创造价值,市场牵引发展。历经2023年来行业疯狂“内卷”和价格血拼,我国储能产业逐渐从“卷价格”、“卷产能”,开始走向“卷技术”、“卷价值”的新型竞争轨道。低端劣质产能的市场出清加速,头部与二三线企业的行业分化加剧,电力市场改革推动的储能市场化盈利机制亦正在形成,云计算、AI人工智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2025年)》。研究报告显示,经过多年的研发和中试,中国固态电池产品单一性能指标不断突破,业界披露的全固态电池样品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超过700Wh/kg,循环寿命超过3000次,充电倍率达到5C,固态电
固态电池作为新一代储能技术,因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等优势,正迅速崭露头角。目前,储能厂商在同质化竞争中急需寻找差异化突破点。在大容量和长寿命成为行业标配的背景下,固态电池正成为部分企业吸引终端市场和资本关注的重要亮点。近期,一批储能项目并网、开工、落地,其中就有中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