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国家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个4月,我国累计进口煤1.3亿吨,增加26.9%;进口均价为510.1元/吨,下跌4.9%。其中,4月进口煤3094.8万吨,同比增加564.9万吨、增长22.3%,环比增加311.5万吨、增长11.2%。1-3月进口煤9578万吨,同比增长28.4%,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0.2个百分点。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煤炭市场的低迷走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5月14日发布报告称,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2.7%、29.9%。截至5月6日,市场煤价格跌破中长期合同价格绿色空间,比年初下降84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42元/吨。
一边是进口煤逆消费需求、逆国内煤价的增长态势,一边是国内煤价下跌、煤企利润缩水的现实困局,“优化和调控进口煤”呼声再起。但同时也有观点认为,政策不宜频繁调整,尊重市场规律的自由调配才更合理。煤炭进口到底要不要紧一紧?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报” ID:cnenergy 作者:朱妍)
影响几何?进口量上升给我国煤炭供需带来双重效应
我国煤炭供应以自产为主、进口为辅。作为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我国煤炭进口来源国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和蒙古,涵盖动力煤、褐煤、炼焦煤等品种。2017-2019年,进口量分别为2.7亿吨、2.8亿吨、3亿吨。
尽管依存度不高,进口煤却扮演着“四两拨千斤”的微妙角色。中国煤炭建设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亮告诉记者,进口量逐年上升,给我国煤炭供需带来双重效应。“正面来看,进口煤可在供需从紧时段保障国内需求,平抑煤价波动,缓解运输瓶颈,解决区域供需不平衡等问题。负面影响则是,进口增长挤兑国内煤炭供给,影响优质产能发挥。此外,部分劣质煤进口污染环境,增加利用成本。”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口煤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进一步放大。徐亮称,前4月进口量大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煤价难回正常价值区间。短期来看,影响煤炭生产企业效益,及煤炭长协按时保量的稳定执行,煤炭库存高居不下;长此以往,甚至可能放大产能过剩的负面效应。
实际上,我国从2016年起已加大对进口煤的调控力度,通过限制报关、收紧额度等措施“有控有进”。例如,去年为实现平控目标,12月份进口量就只有277.2万吨。抛开疫情因素,煤炭进口为何依然逐年升高?
徐亮表示,2016年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国内煤炭供给大幅减少,给进口提供了市场空间。国内煤价从2017年下半年逐步回暖,相比国内港口交易价,进口煤价平均低了100元/吨左右,推高东南沿海地区进口需求。“每年迎峰度夏和冬储煤两个周期性波动,为稳定国内市场供需平衡,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的适当放宽进口也成为调控的常态机制。”
为何要控?减轻疫情对国内煤市的冲击且具备削减基础
进口量年年有增,为何在此时发出“优化和调控”的呼声?多位人士直指疫情影响之下的市场形势。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3月,全国煤炭消费量约8.7亿吨,同比下降6.8%,电力、建材、化工等主要行业用煤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下游需求疲软,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生产同比减少约400万吨,进口煤量却同比增长28.4%。受此影响,一季度营收、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2.7%、29.9%。
“在国内煤价本就高于进口的情况下,价差被进一步拉大。进口煤到港价低于成本,国内价格势必更撑不住。”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称。
该人士称,由于需求尚未完全恢复,买方市场倾向延续,各种购销方式的动力煤价格下挫,甚至一度击穿500元/吨大关。为此,部分煤企寄希望于联合减产10%。“每年约3亿吨的进口量,恰好占到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的10%左右。用好‘10%’可稳定煤价、平抑波动。用不好则加剧波动,并可能影响后续发展,在需求恢复之后出现产能跟不上等情况。为减轻对国内煤炭供应链的冲击、缓解国内煤企经营压力,建议调控。”
“受疫情影响,国内煤炭供应偏向宽松、煤价下行,为保障市场稳定运行、减少煤价波动、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有必要收紧煤炭进口政策。”徐亮建议,继续施行《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国际贸易规则,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港口通关时间、关税调控、进口限额等差别化的限制政策。尤其针对低热值煤、褐煤等品种,还要制定严格的准入门槛。
多位业内人士还一致提出,随着供应、运输等能力不断加强,保供能力显著强化,我国已具备逐步削减进口量的基础。对此,可运用煤炭下游产业的进口煤配额和年度平控政策,及环保限制、质量检测监督等措施,适当调控进口总量。
为何不调?进口煤有存在的必要性且应遵循市场规律
“国产煤若是又好又便宜,谁会不要呢?”沿海某电厂一位负责人直言,“电厂也是以营利为目标的经济体,对降煤价的态度当然积极。我们并不认为当前进口煤的占比过大。”
尊重市场、自由调配,这也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另一种声音”。从该角度出发,部分业内人士并不赞成收紧进口煤的做法。
能源行业专家叶春认为,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角度,进口煤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我们常说的“富煤”只是相对概念,准确来说我国煤炭供应“有但不富”。据BP统计,在现有经济和作业条件下,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可用到2055年左右。“进口煤作为国内煤炭市场的补充,在保障区域平衡、缓解供需从紧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同时,进口煤对于调结构,及促进国内煤炭消费具有实际价值。叶春举例,高热值、高灰熔点、高稳定性的澳洲煤,已成为大多数电厂带负荷的实力煤种,特别在能源“双控”地区,较好弥补了高热值内贸煤的缺口,为电网安全运行打下坚实基础。“东南沿海很多电厂锅炉采用进口煤为设计煤种,客观上决定其只能采购进口煤。从技术上看,这是硬要求,很难通过限制进口予以调节。”
叶春称,评判调控与否的标准,不宜仅考量单一行业。受疫情影响,各行业盈利能力均有不同程度下滑,这是特殊时期的普遍现象。若将特殊形势下的历史性利润下滑,与正常情况下的利润历史高点相对比,以此作为调控理由的科学性欠妥,且可能损害行业长远发展。“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发电量、耗煤量均逐步回升。对此,我们要保持耐心和定力,给市场自我调节能力一定的时间和机会。”
在易煤研究院总监张飞龙看来,从市场出发,自由调配比政策调控更合理。“进口煤的优势主要在价格。煤炭是工业经济最上游的燃料和原料,站在拉动经济复苏角度,煤价越便宜越好。即便带来价格大幅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倒逼国内煤企加强风险管理、想办法降低成本。”
煤炭分析师李廷也称,目前,全球约一半煤炭生产和消费都在我国,国内政策一旦发生大的变动,将波及全球煤炭市场。“我国若大幅减少煤炭进口,将导致国际煤炭市场走向宽松,国际煤价进一步下跌,内外贸价差越来越大,反过来打压国内煤价。因此,强行减量不一定是好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根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2024年度和2022-2024年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已经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会议审议通过。2024年度和2022-2024年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名单如下:一、2024年度业绩考核A级企业1.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3.中国移动
根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2024年度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榜单已经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会议审议通过。企业名单如下: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国家电网有限公司3.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4.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5.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6.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7.中国钢研
中煤晋北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付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纪委纪律审查和朔州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纪委朔州市纪委监委)
节能降碳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十四五”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提升重点领域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取得新成效。2024年,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同比分别降低3.8%、3.4%,“十四五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中广核华建天恒(新疆)传动有限公司2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陆上钢塔筒采购项目中标公示。公示显示,该项目中标人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投标报价:70,925,127.00元。据悉,该项目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十三间房,风电场与哈密市的公路里程约为165km,场址海
从6月18日,港口煤价开始上涨,至今已有一个月,各煤种价格分别上涨了18-31元/吨不等。在持续高温天气下,社会用电需求大幅攀升,日耗相应上升,部分电厂库存有所下降,有少量刚需采购释放。本周,到港船略有减少,环渤海多个港口出现空泊现象,小幅垒库;但无碍大局,后续高温持续,预报船舶将继续增
近日,多家电力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陆续披露。据统计,上半年11家电力上市公司预计实现盈利,上海电力、晋控电力、晋控电力、赣能股份、穗恒运A、建投能源、深南电A、华银电力、京能电力、豫能控股8家企业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其中净利润增长幅度最大的为豫能控股,上半年预计盈利9500万元-1
7月15日,中煤能源公告显示,2025年6月份,中煤能源商品煤产量为1104万吨,同比下降4.9%,环比下降7.2%;中煤能源商品煤销量为2165万吨,较上年同期的2437万吨下降11.2%,较前一月的2179万吨下降0.6%。其中,自产商品煤销量为1153万吨,同比下降1.3%,环比下降2%。1-6月份,中煤能源商品煤累计产量为67
7月16日,湖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将娄底市双峰县石子井煤业有限公司石子井煤矿调整至我省关闭煤矿名单的公示,详情如下:关于将娄底市双峰县石子井煤业有限公司石子井煤矿调整至我省关闭煤矿名单的公示依据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关于印发〈30万吨/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方案〉的通知》(发改能源〔2019〕1377
近日,江苏省发改委印发关于常州亚太热电有限公司技改项目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该项目为改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常州市横山桥镇芳茂村是家巷222号常州亚太热电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内。项目厂区现有#1抽凝机、#2抽凝机技改为2台背压机B30,新建#3循环流化床锅炉(220t/h)替代原先1台煤粉炉(220t/h,转为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6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24.0亿吨,同比增长5.4%。6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2亿吨,同比增长3.0%,日均产量1404万吨。原煤生产平稳增长。据海关统计,1-6月全国进口煤炭2.2亿吨,同比下降11.1%。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统计,排名前10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11.8亿吨,同比增
从6月18日,港口煤价开始上涨,至今已有一个月,各煤种价格分别上涨了18-31元/吨不等。在持续高温天气下,社会用电需求大幅攀升,日耗相应上升,部分电厂库存有所下降,有少量刚需采购释放。本周,到港船略有减少,环渤海多个港口出现空泊现象,小幅垒库;但无碍大局,后续高温持续,预报船舶将继续增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第1422期
近日,多家电力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陆续披露。据统计,上半年11家电力上市公司预计实现盈利,上海电力、晋控电力、晋控电力、赣能股份、穗恒运A、建投能源、深南电A、华银电力、京能电力、豫能控股8家企业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其中净利润增长幅度最大的为豫能控股,上半年预计盈利9500万元-1
7月17日,陕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告陕西电力市场经营主体书。2025年1月1日起,陕西电力现货市场启动长周期结算试运行,叠加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及电煤价格下行因素影响,省内电力交易整体价格持续下探,售电公司在批发市场的累计购电均价从1月0.362元/度下降至6月0.339元/度,降幅达0.023元/度;但是零售
据各盟市上报的能源价格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全区动力煤价格小幅上涨,焦炭、天然气价格小幅下降,成品油价格两次上调。一、煤炭6月份,全区动力煤月度平均坑口价格为310.54元/吨,与5月份相比(下称环比)略涨0.16%,与2024年6月份相比(下称同比)下降16.45%。其中,东部褐煤平均坑口价格为328.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第1421期
产地煤价稳中小幅探涨,全国多地高温,电力负荷增长明显,“迎峰度夏”特征显著,市场情绪持续提振。上周,环渤海港口发热量5500、5000和4500大卡市场煤价格分别上涨了8、8、9元/吨。本周,市场流通环节采购意愿有所增强,电厂和站台拉运需求较为平稳,大部分煤矿库存有序下降,煤价调整以小幅上涨为主
上半年,国内长协发运比较充足,电厂日耗低,消耗缓慢,造成社会库存始终居高不下。在高库存压制下,电厂以消耗自身库存为主,新增采购需求有限;且有需求的电厂采购时会优先兑现长协,面对市场采购有限。上半年,供大于求之下,国内煤价一跌再跌,发热量5500大卡港口市场煤平仓价从年初的770元/吨降至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第1420期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第1419期
目前,电厂负荷拉高至70-80%,库存水平在15-16天。大部分电厂在煤炭采购上仍以兑现长协合同为主,仅采购少量低价市场煤以优化库存结构。后期煤炭市场走势,笔者分析,虽然上周末气温回落,且华东出现降雨,电厂日耗小幅回落;但今日开始,华东华南地区高温再次来袭,电厂日耗或再度拉起,煤炭需求还将
煤电是我国能源保供的“顶梁柱、压舱石”,尽管新能源装机常规性超过煤电,但煤电仍提供了全国55%的发电量、70%的顶峰能力、近80%的调节能力。煤电的每一步发展都牵动着行业神经,也注定成为“十五五”能源规划中最具关注的议题之一。(来源:电联新媒作者:赵紫原)“回顾‘十四五’,煤电企业在巨大
第二章煤炭行业发展本章作者韩继园(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PART.01煤炭供需01全国原煤产量47.8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原煤产量47.8亿吨,同比增长1.2%,能源供应保障有力。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过去4年,全国累计生产煤炭181.8亿吨,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21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较上期基本持平,略有下降。曹妃甸指数基本持稳,低热值煤种小幅上涨。进口指数现货成交价持续下降,降幅略有收窄。CECI采购经理人在连续2期处于收缩区间后上升至扩张区
煤价弱势震荡格局短期难改——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4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2025年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4亿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6%,增速加快。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累计产量12.0亿吨,同比增长8.1%。作为传统的煤炭主产地
煤炭供强需弱,煤价震荡寻底——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3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2025年1—2月份,原煤生产增速加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7.7亿吨,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3.5个百分点。春节后煤矿复产速度明显快于需求恢复,主流煤矿
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化石燃料如煤炭的地位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尽管面临着可再生能源、政策限制以及环保要求的多重挑战,煤炭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在未来几年的市场中依旧扮演着关键角色。2024年,国内煤炭供需基本面逐步走向宽松,国内动力煤产业链格局延续区域市场分化和结构性变化加
2025年伊始,三峡集团所属湖北能源以一组骄人的能源保供数据叩响新春——2024年全年发电量达到4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21%,创下湖北能源成立20年来的历史新高。其中,省内发电量在湖北省统调电厂中的比重提升至20%。20年如一日,这是湖北能源奋力保障湖北省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缩影。做强做优做大主责
扛牢能源安全首要职责推动煤炭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刘涛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在局党组坚强领导下,国家能源局煤炭司(以下简称“煤炭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
从供需看煤炭2025市场主旋律——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2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连续多年的煤炭保供政策持续推进下,2024年我国煤炭产能对产量的制约基本消除,煤炭政策亦由保供转为稳产,同时煤炭进口量不断突破新高,煤炭供需格局转变,煤炭行业关注的重点也从供给端转向了需求端。
2021年,我国受全球碳减排政策加速推进、新冠疫情、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升级、进口煤缺失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煤炭等能源价格创多年来新高,为保障能源安全,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密集出台一系列能源保供政策,着力改善煤炭供应不足的局面,促进煤炭增产、保供、稳价,有力推动能源安全供应。随着一系列煤炭增
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3〕1501号,以下简称“1501号文”),该文件的出台将煤电从单一制电价调整为两部制电价,其中电量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灵敏反映电力市场供需、燃料成本变化等情况;容量电价水平根据转型进度等实际情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