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政策正文

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主力基地!青海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

2021-03-11 17:0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十四五能源规划清洁能源基地清洁取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十八章 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第一节 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全面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着力建设现代化盐湖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无机盐化工产业基地。加快发展锂盐产业,提升碳酸锂生产规模和产品档次,发展锂电材料、高纯度金属锂等系列产品。稳步发展钾产业链,延伸发展化工基本原料下游产品,提升钾肥产业,开发高效、环保钾肥新品种。打造国家“两碱”工业基地,优化钠资源利用产业链条,开发碱系列下游产品。做大镁产业,推进高纯镁砂、氢氧化镁精深加工,推进金属镁一体化等项目,发展镁基系列产品,建设镁质建材原料生产基地。加大盐湖提硼力度,拓展开发硼系材料及新产品,推进硼化工产业发展中心建设。注重盐湖稀散元素开发,培育硫、锶化工产业。开发食品级和医药级氯化钾、氧化镁等耗氯产品产业链。布局氯平衡能源化工产业。

第二节 提升冶金建材全产业链竞争力

改造提升有色金属现有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发展水平,高水平建设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集聚区,降低企业能耗、物耗及排放。提升铝、铁、铜、铅、锌、钛、钼、黄金等采选冶炼技术工艺水平,提高就地加工转化能力,建设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提高先进钢材生产水平,鼓励发展高端装备、核电等特种钢材,开展铁合金行业自动化系统技术改造。科学有序开展有色金属资源勘探,提升有色金属资源战略储备支撑能力,打造全国有色金属资源储备战略要地。推进建材产业提档升级,重点支持发展特种水泥、高标号水泥及构件,鼓励发展高端玻璃产品。

第三节 推动特色轻工业提品质创品牌

聚力打造具有青海地理标志的系列特色轻工品牌,促进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壮大饮料饮品制造业,扩大天然饮用水产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丰富发展枸杞、沙棘、黄果梨、火焰参等饮品产业,稳固提升青稞酒、枸杞酒等酒类品质。依托原生态生物资源,建设高原绿色有机食品加工生产基地。振兴藏毯、青绣等民族文化产业,瞄准国内外高端市场,突出个性需求和产品研发设计。促进民族手工业、民族服饰业和民族特需品产业品牌化发展。推动特色轻工产品深度嵌入文旅产业链,创意开发民族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建设一批旅游工艺品集聚区。

第十九章 打造生态型产业发展新优势

第一节 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开展绿色能源革命,发展光伏、风电、光热、地热等新能源,打造具有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市场优势的重要支柱产业,建成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新能源制造产业,扩大切片及电池、太阳能光伏玻璃等产品规模,加快高效电池项目建设,提高电池转化效能,延伸发展下游逆变器、组件测试等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产品,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储能产业发展,支持建设氢能储能、空气储能、光热熔盐、锂储能产业,实现调峰调频调相技术合成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强锂系细分领域产业布局,构建从资源—初级产品碳酸锂—锂电材料—电芯—电池应用产品的全产业链及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基地,提升锂电产业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市场份额。加快实现风机整机省内制造,建设集制造、测试、售后服务为一体的高端风电装备制造和服务产业链。

第二节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深入落实全域旅游发展“五三”新要求,构建“一环六区两廊多点”生态旅游发展布局。提升打造高原湖泊、盐湖风光、草原花海、雅丹地貌、冰川雪山等一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开辟自然生态、民族风情、文博场馆、丝路文化、健体康养、观光探险、源头科考等一批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增创5A级景区5家,推动大区域、大流域旅游联动发展。统筹“通道+景区+城镇+营地”全域旅游要素建设,推进景观典型区域风景道建设。促进“旅游+”融合发展,开发温泉疗养、文化体验、体育健身、低空旅游等高附加值特色旅游产品,鼓励和扶持全季、全时旅游项目,重点推出一批冰雪、徒步等旅游产品和民俗、节庆活动,建设国民自然教育基地。完善生态旅游配套体系,加快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到中心城市、交通枢纽、交通要道的支线公路及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专线公路建设。支持区域性旅游应急救援基地、游客集散中心和集散点建设,推进生态旅游宣教中心、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生态绿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创建国家级自驾车旅游示范营地。到2025年,全省接待游客达到7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00亿元。

5.png

第三节 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优化“四区一带”农牧业发展布局,发展牦牛、藏羊、青稞、油菜、马铃薯、枸杞、沙棘、藜麦、冷水鱼、蜂产品、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生猪生产能力。加强农畜产品功能区和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富硒农业种植基地。增强龙头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带动作用,提高产业集中度、科技支撑能力和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实现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优质优价。发展现代种业,推进旱作农业育种、青稞、小油菜、马铃薯等制种基地建设,发展高标准农田,切实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发展循环农牧业、观光农牧业、定制农牧业等新业态。实施青藏高原原产地品牌培育计划,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到2025年累计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1000个以上。探索利用荒漠化土地发展现代滴灌农业。

专栏5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世界级盐湖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工程:建设国家重要的碱业生产基地、氯盐产品生产基地、锂电产业基地,重点实施锂、镁、钾、硼等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推进金属镁一体化、PVC一体化、锂电池基础材料和配套产业、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等项目。实施钾肥扩能改造项目。

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地热能勘探开发利用研究示范基地,推进风光水储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光伏制造应用产业基地和锂电生产、应用、回收再利用全寿命周期产业基地,推进风机装备制造、服务一体化产业链项目和特种电缆、碳纤维等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开展光热储热熔盐项目示范。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国家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实施优质青稞、油菜、饲草料基地、生态畜牧业产业提升、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青藏高原绿色食品项目建设,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牦牛藏羊可追溯体系、有机肥生产、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提升改造、高原冷凉蔬菜、冷水鱼生态养殖等建设项目。建设牦牛藏羊繁育基地。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程:实施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重点景区基础设施、红色旅游提升、三江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冬季旅游开发等项目,布局建设自驾营地体系,支持建设文旅融合、“旅游+”产业项目,推进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旅游要素提升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生态旅游体验点建设。

冶金建材产业链延伸工程:重点推进车用轻量化铝板、铜材深加工、洁净硅铁、铝镁工业型材、钛及钛合金、航空铝材、铝锂合金等项目,建设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集聚区。推进电子玻璃、玻璃纤维、光伏玻璃、防火发泡混凝土保温板、镁质特种耐火材料等项目建设。

第二十章 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新支撑

第一节 打造国家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统筹技术进步、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完善新材料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对接电解铝、金属镁等前端产业,发展高强高韧先进材料,加快发展铝基、钛基、镍基和锂合金等新型合金材料,研发生产锂镁、锂铝航空航天结构新材料。开发高性能碳纤维等新型非金属新材料。培育有机硅产业,加强电子级多晶硅、超高纯度低成本多晶硅、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开发高端镁化合物系列优质耐火材料、高端无卤阻燃材料等新型材料。

第二节 打造国家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紧抓生命科学兴起和健康需求快速增长的发展机遇,打造健康制品、药品等高原特色生物产业集群,建设国家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深度开发利用红景天、雪莲、冬虫夏草等中藏药材特色资源,突破中藏药提取物生产集成技术,加强新型藏药、现代中药的研发和生产,发展中藏药新型制剂。推进梓醇一类新药产业化,加大藏黄苷、双果糖酐等一类新药研发力度,建立藏药二次开发研究技术体系,提升中藏药饮片、中成药等传统产品品质。实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制定和推广藏医药标准和评审技术规范。发展保健品和化妆品,创新发展生物提纯技术,提高生物保健品产业技术水平。加快生物资源种养殖基地建设,培育中藏药材专业化市场。

第三节 推动装备制造向系统集成制造升级

推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高关键零部件制造和装备整机智能化水平,实现装备制造自动化集成化发展。加快高端数控机床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研发,巩固发展高速铁路专用机床、多轴联动系列加工中心等高端产品及高精度零部件产品。发展餐厨垃圾处理等节能环保设备制造,研发生产适用于高海拔、低气压环境和陡坡地机械装备,推动专用运输车、矿山机械等专用设备发展,支持发展石油机械、压力容器、非标设备和大型铸锻件等产业,建设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基地。推进工业机器人、先进传感器等应用,推广集成化制造单元和生产线。

第四节 积极培育发展应急产业

围绕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人民健康,聚焦极端条件下抢险救援和生命救护,重点发展医疗卫生、消防、工程抢险、食品药品检测、通信设施以及预警设备等应急产业,提升应急产品供给能力。推动应急产业与机械装备、医药卫生、轻工纺织、信息通信、交通物流等协同发展。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增强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能力,加强应急仓储、中转、配送设施建设,健全居民生活必需品储备和投放机制。

专栏6新兴产业发展工程

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培育工程:实施有色金属合金、新型无机非金属、人工晶体、新型建筑等新材料项目,重点推进高端金属结构材料、轻质合金、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特种纤维材料、高性能碳纤维等项目建设。

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化应用工程:打造国家中(藏)药产业基地,建设道地中药饮片深加工及中草药交易中心。实施高原生物健康产业园、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开展枸杞、红景天、白刺、沙棘、浆果等精深加工项目。建设生物资源种养殖、特色天然药物GAP种植基地。

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工程:引进新能源汽车制造、充电桩生产线等项目,推进高原风电、光伏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等项目,支持发展大型锻铸件制造。

节能环保产业提速工程:实施废旧锂电池、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等项目。实施节能环保产业延链项目,构建新型水处理技术装备、生活垃圾处理成套化设备等环卫设备制造产业,布局发展工业固废、污水、危险废物等协同无害化处置产业。应急产业发展筑基工程:发展应急医药产品、应急救援设备、应急光源电源、轻便型新材料应急设备、应急生活救济品等应急产品。

第二十一章 增强服务经济新动能

第一节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

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新趋势,推动生产服务专业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发挥现代服务和现代制造的组合效应,提升产业配套服务能力和整体竞争力。现代物流。健全集疏运体系,推进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支持枢纽铁路专用线、多式联运转运设施、专业化仓储建设,提高一体化转运衔接能力。搭建专业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加强公用型城市配送节点和社区配送设施建设。推进智慧物流发展,实施“邮政在乡”“快递下乡进村”工程,探索设立“移动仓库”,建设快递电商融合示范基地。推动应急物流建设,建立应急物流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导流通企业向供应链综合服务转型。到2025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下降至13%左右。

金融服务。构建高效安全、绿色普惠、开放创新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青海省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升级发展,增加县城和乡镇金融服务可及性,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引进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支持发展地方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推动证券业务由证券经纪为主向证券资产管理、承销与保荐、代销金融产品等综合性业务转型。推动保险直投和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提升保险服务民生领域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养老服务金融产品供给。完善融资租赁服务体系。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发展供应链金融,加强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5%左右。

科技服务。建设科技创新全链条、产品生产全周期的科技服务业。引导研发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嵌入式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新型中介服务业,强化技术转移服务,构建新能源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开展节能环保咨询、技术产品认证推广等绿色服务,发展检验检测社会化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向设计咨询、施工安装、维护管理等总集成商转变。

商务服务。加快发展会展业,举办各类行业展会和节事活动,搭建青海会展服务云平台,打造“线上青洽会”“云上中国品牌日青海馆”等智慧展会。发展战略规划、营销策划、管理咨询、市场调查等咨询服务,发展无形资产、信用等评估服务。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参股联营等形式提供商务服务,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服务机构。

第二节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

顺应生活方式转变和消费升级趋势,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开发居民生活服务衍生品产业链,以高质量服务供给适应引领新的服务需求。

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文化、健康旅游、体育医疗康复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开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推动发展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实施中藏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丰富中藏医药健康服务,推广中藏医药养生保健,创新中藏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手段。开展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文化服务。提升文化服务品质,推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演出、娱乐艺术品展览等传统业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数字内容服务,支持网络文化发展,拓展数字出版、高新视听、动漫游戏等新业态。开展溯源文化之旅活动,持续推进“青海50”城市文旅产业创客基地和“青海100”特色文化旅游体验点创建工作。发展广告传媒等服务,促进创意设计服务升级。

家政服务。建立供给充分、服务便捷、管理规范、惠及城乡的家政服务体系。打造“互联网+居家服务”“线上订购+线下体验”创新平台,拓展“微生活”“云社区”等新服务模式,推广特约、定制等个性化服务。鼓励家政企业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支持中小家政服务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完善家政行业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加大对家政服务人员培训支持力度。鼓励农牧区建立综合性家庭服务网点。

商贸服务。构建差异化、特色化、便利化商贸服务体系,持续增加中高端消费品和优质服务有效供给。创新社区商业业态,支持便利店—电商—配送集成式消费服务平台建设。开展零售业提质增效行动,打造高端商业休闲体验区,支持连锁经营向多行业、多业态和农牧区延伸。发展客栈、民宿等细分业态,规范外卖、快递配送服务。

第三节 加强服务质量标准品牌建设

引导企业树立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意识,构建责任清晰、多元参与、依法监管的服务质量治理体系。建立服务质量监管协同处置机制,实施服务质量承诺,开展第三方认证。提高服务标准化水平,完善传统服务领域标准,加快新兴服务领域标准研究,推动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实施。推动产品和服务品牌建设,鼓励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培育打造一批名优特新产品、“老字号”品牌和“青字号”区域服务品牌,研究建立服务品牌培育和评价标准体系。

专栏7服务业繁荣发展工程

物流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实施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物流园、国际物流城公铁联运、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末端网点等建设项目,完善市州、县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一批乡镇物流服务站和农畜产品直销店。实施智能快递公共枢纽建设项目。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程:实施直接融资强基、信贷补短、非银机构创新发展等项目,提升区域性金融服务功能,推进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支持发展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等金融新业态。推进“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项目。建设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示范工程:实施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升级项目,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大型电商产业集聚区和一批电商物流分拨中心。实施快递电商融合示范项目。建设数字生活服务示范项目,探索建设数字商务与数字生活大数据平台。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项目。

高原休闲康养基地打造工程:建设高原森林康养基地、中藏医医疗卫生服务综合体,实施东川工业园区大健康产业项目,建设青藏高原中藏药康养中心,建设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带。

商务服务提升工程:推进总部经济集聚区、会展商务集聚区建设,申报建设数字商务产业园。打造商务服务产业圈,建设服务全省的西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商贸服务促进工程:推进省级示范步行街、特色步行街改造升级,建设城市老商业中心,打造大学城综合服务商圈,推进城市新区商业综合体建设。在城市和县城建设集餐饮、托幼、维修等基本生活为一体的消费服务中心。

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工程:建设一批家政服务培训基地,组织实施巾帼家政服务专项培训工程,推进家政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支持社区家政服务网点建设。举办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

第二十二章 优化产业协同发展新布局

第一节 深化三类园区改革创新发展

持续优化工业、农业、高技术三类园区产业布局,推动园区由单一生产型向复合功能转变,构建国家级园区引领带动、省级园区支撑有力、地方园区彰显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载体。打造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研发制造基地,支持海东工业园区上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柴达木国家重要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支持海南绿色产业园区升级为省级产业园。提升高新技术园区创新能力,发挥青海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建设青海科技城,增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重大科技平台支撑功能,组建产业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基地。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基地),巩固提升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支持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建设一批原产地特色产业集聚园。深化园区体制改革,优化园区管理运行体制,完善园区经济统计和考核体系,建立授权事项清单制度,强化园区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强度、投资强度等指标控制,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探索园区植入自贸区相关政策。

第二节 构建绿色产业生态圈

聚焦优化产业功能布局和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施产业功能区建设推进工程,以园区主导产业为基础,推动西宁—海东都市圈共同建设跨境电商与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相融合的复合型产业功能区,柴达木建设盐湖化工与新材料深度链接的循环型产业功能区,共和盆地建设新能源与智慧电网互动发展的绿能产业功能区。推动产业功能区专业化建设,制定产业链提升行动计划,精准对接产业供需调配,系统整合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技术创新链,构建功能区重点突出、生态圈互补共生的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牧、生物医药、特色文旅等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建立跨省域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探索建立资源要素共保、基础设施共建、运营管理共担、经济统计分成等机制,积极融入支援省份产业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四五能源规划查看更多>清洁能源基地查看更多>清洁取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