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记得2012年,煤炭市场萎缩、需求减少,煤价一路下跌,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从每吨770元降至560元左右,2015年最低时只有370元,差价高达400元。2016年煤价回升,相比低谷又涨了300多元。类似大起大落的情形,在2017年之前经常出现,直到建立中长期合同制度,形势逐渐趋于平稳。哪怕去年10月,现货一度涨到600多元,中长期合同价格也没超过540元/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日前的一段话,用实实在在的数字,说明了煤炭中长期合同发挥的有效作用。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报” ID:cnenergy 作者:朱妍)
作为煤炭供应的压舱石、稳定器,中长期合同制度对产运需三方均有利好。但据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2021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个别企业仍存在“对诚信履约承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承诺签订进度较为滞后”等行为。记者还了解到,在近期召开的多场煤炭供需形势会议上,中长期合同履约亦是多方关注的议题。诚信履约,如何真正落实到位?
存在“小合同签大”“约束力不强”等状况
目前,2021年中长期合同基本完成签订,保障履约成为眼下重点工作。据多位业内人士证实,在履约状况向好的同时,部分乱象依然难止。
“诚信履约的前提是把合同签实,诸如‘小合同签大’等情况却长期存在。”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比如某企业上一年度中长期合同量100万吨,对应匹配100万吨运力。企业今年想拿150万吨运力,新合同可能会故意按200万吨来签。“实际上,中长期合同运量可能根本达不到150万吨,多余运力就用于现货卖买,这是典型的违规操作。”
该人士还称,部分所谓的“供方”实为贸易商、代发户,手上并无煤炭资源,更多是借此方式多占运力。需方并未真正享受到中长期合同价格,还得按照市场价买煤,自然无法保证履约。“这部分体量看似不大,一笔合同可能也就10万、20万吨,但以市场煤的交易占用长协煤的运力,在一定程度上耗费国家资源,尤其是运力紧张时段,更应集中起来给真正有需要的企业。”
除了受签约影响,履约环节自身也有瑕疵。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早前发布的《2020年前10个月全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就指出,中长期合同“约束力不强”等问题。具体而言,“在煤炭价格下行阶段,下游用户执行煤炭中长期合同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下降,部分企业无视合同监管要求,拒不执行中长期合同,使长协合同兑现困难。”
“部分企业生产装置为供热机组,耗煤量受季节影响大。非供暖季采购量较小,无法履约完成合同量;到了供暖季,又出现合同量采购等现象,造成全年合同履约不均衡。”西北某地发改系统人士举例称。
受价格波动等影响大且缺乏有力惩戒措施
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中长期合同不仅要“早签、多签、签实”,还要按照“基准价+浮动价”机制,切实做到“有量有价”。签约不规范、履约不诚信的乱象,因何而起?
“中长期合同兑现涉及产运需三方,缺一不可。但在执行中,部分需方缺乏自律,市场供应宽松时‘挑肥拣瘦’,供应一紧张又‘饥不择食’,甚至有企业利用国家应急保供机制,挤压其他正常履约兑现企业的运力等资源,影响合同执行。”上述人士认为,意识不强的背后,价格是核心影响因素。“从合同谈判、签订再到信息上报需要一定过程,当初谈判的市场状况与合同执行时可能存在差别,市场变了,企业心态难免跟着波动。特别是与市场价出现较大落差时,即便合同签实了,利益‘受损’一方也有可能抗拒执行。”
针对履约不力的企业,目前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惩戒措施。“自打入职以来,有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有了合同,相关条款也很清晰,对履约不力的一方却难有强有力的惩罚?”某大型煤企销售公司相关人士直言,主管部门虽反复强调要强化合同履约监管,一直以来却没有能够真正戳到违约者“痛处”的惩戒措施,“仅靠约谈等手段,我认为力度远远不够。”
上述人士进一步称,监管必须以真实、详细的数据作为基础,且需要长期跟踪、掌握履约动态。“然而,这些数据长期由企业自行梳理上报,由于合同量大、企业数量多,履约过程很难完全公开透明。面对海量信息,主管部门也难以一笔一笔核实,客观上给监管增加难度。”
首次引入中长期合同诚信履约承诺机制
记者了解到,为规范履约,国家发改委于今年首次引入煤炭中长期合同诚信履约承诺机制,供需双方在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线上签订履约承诺,主动接受信用监管,并由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归集合同履约信息。一旦未达到履约要求或违约内容,自愿接受国家发改委通报、公示等信用惩戒措施,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通知》再次强调重视诚信履约的签订,“限期内完成承诺签订的,将在产运需衔接、应急保供工作中给与优先保障”。
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等多家大型煤企均已完成签订,但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对此重视不足。“诚信履约承诺是合同履行信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煤炭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合同前期怎么签订、后期怎么执行,统一拿到平台上坐实,买卖双方、行业主管、运输部门等均一目了然。产运需全程公开透明,不仅有利于规范签约、规范运行,还可以提供详实有效的数据,让监管有据可循。”
国家铁路集团货运部主任庄河在早前表示,铁路部门将加大对中长期合同的支持力度。对于企业主观原因,导致2020年中长期合同铁路运量兑现率低于50%的不诚信情况,根据违约程度减少2021年合同运量;对于2020年中长期合同兑现率高、淡旺季均衡发力的供需客户,优先配置并增加铁路运量。
中电联燃料分会副秘书长叶春认为,可适当引入市场化激励机制,建立履约率与资源开发、运力保障等激励措施挂钩的机制,对履约率高的企业给予正向激励,形成奖优惩劣的市场环境。“结合履约评价结果,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清单动态管理,及时剔除占运力合同、未实际签订经济合同的不完整合同,将运力等转移给履约率高、信誉好的合同主体。”
短评丨向失信行为“亮剑”
文丨于孟林
“十三五”期间,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不断健全,“基准价+浮动价”价格机制得到广泛认可,签约履约率稳步提升,产运需各方有效衔接。实践表明,煤炭中长期合同为推动上下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煤炭市场供需平衡、保障全国煤炭稳定可靠供应和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毋庸讳言,在履约的过程中,因某些企业对诚信履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失信行为仍时有发生,一些原本应皆大欢喜的订单最终变成了“糟心订单”。
提高履约率是推动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健康稳步发展的关键。当前,在履约过程中出现失信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某些企业利欲熏心、目光短浅,在“诚信”与“利益”之间做了错误选择;二是管理失范、监督缺位、违规成本低,让某些企业不仅有失信的空间、也有失信的胆量。
煤炭中长期合同是煤炭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符合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产运需各方锁定市场预期、产业预期,共同抵御风险的多赢举措,必须长期坚持。为规范履约,国家发改委于今年首次引入煤炭中长期合同诚信履约承诺机制,供需双方在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线上签订履约承诺,主动接受信用监管,并由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归集合同履约信息。
煤炭中长期合同的诚信履约承诺,是煤炭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各有关方面要充分认识签订诚信履约承诺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开展承诺签订工作。“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推进煤炭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下一步更应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主管部门要立足顶层制度设计、夯实信用监管体系法治根基,把该打的板子狠狠打下去,及时向失信行为“亮剑”,使相关企业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又要拓展守信联合激励机制,让守信企业处处受益,进而汇聚起诚实守信、履约践诺的正能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月21日,锡林郭勒盟工业和信息化局、能源局联合召开“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3年底,全盟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1971万千瓦,位居全国地市级第三,年绿色发电量378亿度,稳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预计2025年全盟新能源总装机规模将突破3000万千瓦,全产业链
上半年,中国中煤把能源保供作为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央企“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增产增供成效显著。做好煤炭增产保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组织煤矿稳产增产保供,发挥产供储销产业链优势,加快先进优质产能释放。上半年完成煤炭产量1.19亿吨,超预算65万吨。迎峰度夏期间,日产煤炭保持60万吨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甘肃省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甘肃省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合同交易价格区间的公告,详情如下:关于甘肃省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合同交易价格区间的公告2024年第2号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对煤炭市场的弹性调控,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引导煤炭(动力煤,下同)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来,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
积极推进增产增供,2023年1~11月,规模以上原煤产量达42.4亿吨;推进清洁高效利用,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已有58处完成验收,累计建成了602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燃煤机组大比例掺氨清洁高效燃烧技术率先进入工业应用阶段……2023年,煤炭行业以实干和担当交出了一张优秀答卷,充分
据湖南省商务厅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系统显示,2023年11月全省重要生产资料销售均价环比(以下皆同)涨跌互现。监测样本大类呈现4涨3跌的态势,其中钢材、化肥、水泥、有色金属市场价格上涨;煤炭、成品油、化工产品价格下跌。具体监测情况分析如下:一、钢材市场价格上涨1.6%11月全省钢材销售均价4242
12月5日,2024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在河北省唐山市开幕,共有32家大型煤炭供需企业在现场签订了2024年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合同总量达4亿吨左右。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是我国能源保供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实现能源保供稳价的重要制度创新,在推动上下游行业健康发展、保障煤炭稳定可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决策部署以及国家能源局能源保供工作要求,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确保西北区域2023年迎峰度冬期间能源供需形势平稳有序,近日,西北能源监管局向陕宁青三省(区)能源企业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安排部署迎峰
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全力做好能源安全保供工作,印发能源供应保障工作方案,组织召开能源保供工作专题会议,密切跟踪煤炭、电力、油气等供需形势变化,科学研判可能出现的能源供需缺口,动态调整保供措施,前三季度,全区能源供应保障稳定有序。煤炭供应充足
10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报告突
8月25日晚间,中国神华披露了2023年半年报,营业收入为1694.42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营业利润481.04亿元,同比下降1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32.79亿元,同比下降19.2%,基本每股收益1.675元/股,同比下降19.2%。中国神华表示,上半年我国能源需求增长,煤炭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煤炭有效产能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我国能源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刚性增长,新能源已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体电源。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电力供应和需求都面临关键影响因素变化大、不确定性增多等挑战,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国网能源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从用电侧看,
作者:贺瑞璘1张通1吴镓淳1王朝阳3邓永红1张光照1许晓雄2单位:1.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引用本文:贺瑞璘,张通,吴镓淳,等.骨架型材料与设计在高比能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5):1758-1775.DOI:10.19799/j.cnki.2095
为总结评估国家首批智能化建设示范煤矿建设情况,按照国家能源局重点监管工作部署,6月26日至27日,西北能源监管局负责同志带队赴陕西黄陵矿业一号煤矿、二号煤矿,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情况现场监管。现场监管采取查阅资料、实地查看、查询系统等方式,对黄陵一、二号矿落实国家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部署
各有关单位:为落实《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及《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推动钢铁、焦化行业完成“十四五”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由北京科技大学、河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八届钢铁、焦化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技术研讨会定于2025年9月20日-21
受环渤海港口涨价情绪带动,站台及煤场拉运积极;叠加部分终端合同兑现,少量补库需求释放,部分煤矿出货较好,价格小幅上涨。本周,主产区产能加快释放,主要运煤铁路发运量进一步恢复。环渤海港口方面,部分中低卡优质煤出现紧缺,但下游对高价煤接受程度有限,煤炭价格整体上涨幅度不大。(来源:鄂
国务院国资委在2024年12月23日至24日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强调,扎实做好2025年发展改革工作,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2025年上半年,各大电力上市公司加快资产重组步伐,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整合资源,聚焦主营业务,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的实力。六大电力上市公司重组预案及最新进展整理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要求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
当前,氢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能源转型、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的能源属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氢能纳入前沿新兴产业,《能源法》赋予氢能法定能源地位,国家设立万亿级创业投资引导基
6月27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打造绿色低碳港口。加快港口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动港作机械和港内运输装备使用绿电、氢、LNG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内河近零碳码头。
安全月已过,进入七月份,前期停产的部分煤矿恢复生产,产能供应和产量释放增加,叠加安全监察、环保检查趋向宽松,铁路调入量将出现恢复性增加。需求端,正值“迎峰度夏”前半程,受华东地区提前出梅影响,我国江浙沪闽等地气温急剧攀高至26-35摄氏度,带动民用电负荷拉起,电厂日耗增加,刚需拉运增
全球能源价格走势分析报告(2025年6月)赵君陶(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核心提示国际原油市场:6月,俄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美伊核谈判陷入僵局,以色列与伊朗互相发动空袭,紧张的地缘政治氛围主导全球原油市场,叠加沙特希望“欧佩克+”进一步大幅增产、加拿大野火减少本国原油生产、中美经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第1411期
受环渤海港口涨价情绪带动,站台及煤场拉运积极;叠加部分终端合同兑现,少量补库需求释放,部分煤矿出货较好,价格小幅上涨。本周,主产区产能加快释放,主要运煤铁路发运量进一步恢复。环渤海港口方面,部分中低卡优质煤出现紧缺,但下游对高价煤接受程度有限,煤炭价格整体上涨幅度不大。(来源:鄂
当前,氢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能源转型、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的能源属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氢能纳入前沿新兴产业,《能源法》赋予氢能法定能源地位,国家设立万亿级创业投资引导基
安全月已过,进入七月份,前期停产的部分煤矿恢复生产,产能供应和产量释放增加,叠加安全监察、环保检查趋向宽松,铁路调入量将出现恢复性增加。需求端,正值“迎峰度夏”前半程,受华东地区提前出梅影响,我国江浙沪闽等地气温急剧攀高至26-35摄氏度,带动民用电负荷拉起,电厂日耗增加,刚需拉运增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第1410期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第1409期
上周的煤炭市场呈现稳中趋涨态势,产地与港口价格双双上扬,市场供需关系持续得到改善。随着“迎峰度夏”高峰期的临近,民用电负荷拉高,电厂日耗明显增加,可用天数下降,促使下游需求保持一定水平。而供应端也毫不示弱,安全月过后,主产区各大煤矿将加快生产和外运,站台大量堆存的煤炭等待外运。七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23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小幅上涨。曹妃甸指数中低热值煤种涨幅近10元/吨,高热值煤种价格相对稳定。进口指数现货成交价除到华南5500千卡/千克环比上涨5元/吨,其它煤种持续下降,降幅继续收窄。
又到迎峰度夏时,煤炭价格会否大涨?#x2014;#x2014;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6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x25C6;5月关税冲击显现,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多数指标实现超预期增长。“两重”“两新”政策效能持续释放,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支撑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另一方面,中美关税摩擦对部分中下
电厂负荷缓慢爬升,电煤进入缓慢去库模式。由于当前市场煤相较于长协煤有性价比优势,部分电厂基于成本考量,有采购市场煤的计划,并且已经着手招标采购。对于后市预期,受南方部分地区高温影响,用电负荷出现回升,电煤需求增加;但大部分电厂库存依然在高位,没有大量补库的积极性。下周,诸多利好和
6月25日,华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赵晓东在公司总部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邬建勋就全面深化政企合作、共同推进重点项目进行会谈。赵晓东对邬建勋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介绍了公司生产经营、产业布局及电煤采购等情况。他表示,能源保供是能源电力央企的核心功能,中国华电坚决扛牢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