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3.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大力实施涉海科技计划项目。重点面向深海探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战略性领域,加快布局建设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科技创新平台、中国地调局南海地质科技创新基地等科研平台,我省第一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筹建。积极促进“探索一号”科考船、“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等国家海洋科技重大装备落户海南。
4.海洋基础设施取得较大改善。“四方五港多港点”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重点港口扩建升级工程稳步推进,全省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99.79万TEU。以渔港为重点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改善,拥有中心渔港6处、一级渔港7处、二级渔港13处、三级渔港17处。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跨海交通运输、海底管线、海洋油气平台等涉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5.海洋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海洋监测预报、资源保护、海上安全救援、防灾减灾等海洋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本形成涵盖海洋监测预报、海域动态监测、海上搜救和水生野生动物疫病防疫等的海洋公共服务体系。
6.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明显增强。海洋生态监视监测和海洋环境观察预报网络初步建成,省、市(县)两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基本建立。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不断加强,海洋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强化。2020年,海南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优,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99.88%,优良水质站位比例为95.6%。海洋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相对稳定。
三、突出矛盾
1.海洋经济布局不合理。浅近海资源开发过度,深远海资源开发滞后;沿海市县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海洋产业结构趋同,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港口、临港产业基地、海洋产业载体等重点涉海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粗放式增长的矛盾依然突出;海洋资源利用效益不高,优势海洋产业附加值较低。
2.海洋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海洋渔业仍以传统捕捞为主,2019年全省海洋捕捞产值占比为65.2%,远高于全国37.2%的平均水平;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智能网箱、海洋牧场、休闲渔业等发展滞后。海洋旅游以自然观光、滨海休闲度假为主,多元化、国际化产品与服务供给能力较弱,邮轮游艇旅游发展不充分、基础设施不完善。港口、航道、锚地等建设滞后,航运运力和航线密度亟待提升,现代航运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海洋油气产业规模小,海洋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期,新动能、新业态发展缓慢。
3.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海洋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创新要素不足,尤其是高水平创新主体和平台较少,顶尖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极为缺乏,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海洋装备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海洋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管理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成果转化率不高。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研发投入和专利授权等主要涉海科技指标落后于沿海省市。2020年,海南涉海高校和科研机构只有16个,与山东、广东等沿海省份差距巨大。
4.近海生态环境压力较大。粗放型生产方式、海岸带无序开发、入海河流水质超标、污染物无序排放导致近海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退化,海岸自然风貌、滩涂湿地遭破坏,部分砂质海岸侵蚀严重,部分海湾、潟湖水质恶化。海洋产业绿色转型压力较大,发展动力不足。
5.海洋资源开发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涉海资源整合不够,涉海管理部门职能职责既交叉又分散,缺乏强有力的综合协调与管理联动机制。海洋经济管理能力弱,特别是规划引导、调查统计、运行监测等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严重不相适应。
第二章 总体要求
“十四五”时期,抓住多项国家战略叠加给海南海洋经济发展带来的重要机遇,放大海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在着力解决“海洋资源大省与海洋经济小省”的突出矛盾方面实现重要突破,更好服务建设海洋强国、共建“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依托海南“深远海”优势与特色,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加强海洋经济开放合作、提升海洋服务保障能力、完善海洋经济发展政策,以此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海南经济发展蓝色空间,服务自由贸易港建设,切实履行好党中央赋予的重要使命,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陆海统筹、合理布局。坚持陆海统筹、梯次推进,推进陆海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灾害防治对接融合,统筹沿海各市县海洋产业分工与布局协调发展,形成陆海资源与产业分工协调互动,产业布局“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
2.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关键科技研发与成果引进力度,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与制度优势,更大力度吸引集聚企业、人才、资本、技术等海洋创新要素,加大海洋科研基础设施投入和创新平台建设,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尽快补齐海洋科技创新的突出短板,实现做大总量与提升效益的有机统一。
3.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更加重视以海定陆。推进海洋产业绿色转型,遏制对海洋资源的粗放利用和无序开发,推动构建生态型海洋产业体系。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全面提升海陆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一体化水平。创新生态文明制度与政策体系,提升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打造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4.统筹协调、协同发力。把制度集成创新作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重要保障,积极推进海洋综合管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建设。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强化公众海洋意识,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海洋强省建设,加强央地联动、市县协同和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海洋行政管理、执法监测、技术支持、公共服务、政策扶持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南海维权和开发服务保障能力。
5.突出特色、重点突破。面向国家总体布局与海南省功能定位,依托“深海”优势,做大“深海”文章,全面推进渔业向深远海发展,加快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加强深海探测、深海科研和深海装备研发制造,打造深远海邮轮游艇旅游精品,强化深远海国际合作。结合自由贸易港政策创新优势,加快推动国际航运物流、海洋金融、海洋科技服务、海洋文化等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培育具有海南特色和区域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链,打造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6.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用足用好海南自由贸易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更加务实高效的合作,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构建区域性海洋产业链供应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与重要开放门户,实现海洋经济合作开发与海洋权益维护同步推进。
三、发展目标
1.2035年愿景展望。到2035年,全省海洋经济规模显著提升,跻身海洋经济大省行列,深海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海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大幅提升,建成辐射能力强大的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在海洋经济区域合作中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
2.2025年。以实现2035年愿景为目标,综合考虑海南海洋经济发展基础及未来发展趋势、潜力,到2025年:
——海洋经济规模大幅提升。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0%左右。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海洋创新要素不断集聚、配置更加优化,投入显著增长,涉海科研机构达到25家,集聚效应开始显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显著增强。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初步构建。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化工产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信息、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规模大幅提高,形成海洋旅游、现代海洋服务业等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明显提升,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初步建立,海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生态型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海洋合作网络不断扩大。以与东南亚为重点的海洋产业合作、海洋人文交流广度、深度明显提升,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海洋领域的融合更加深入,争取建立若干海洋经济特色合作园区与示范基地、区域性海洋产业合作交流平台,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重要依托,以东南亚为重点的海洋合作网络初步建立。
注:1.年均增长为名义增速。2.相关统计数据以国家核实数据为准。
第三章 优化蓝色经济空间布局
“十四五”时期,构建“南北互动、两翼崛起、深海拓展、岛礁保护”的蓝色经济空间布局。
一、优化沿海海洋产业布局
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沿海各市县海洋产业分工和陆海资源协调互动,实现空间布局与发展功能相统一、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全省统筹与市县差异化发展相衔接。
1.打造两大海洋经济增长极
北部:海洋现代服务业增长极。包括海口、澄迈和文昌3市县及其邻近海域,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
实施《海口海洋经济创新发展产业地图》,支持海口综合性枢纽港、澄迈油气勘探生产服务基地建设,提升海口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产业协同创新和产业链创新水平,吸引集聚一批优质涉海市场主体,打造覆盖全省、面向东南亚的现代海洋服务体系。依托澄迈油气勘探生产服务基地,以北部重点产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培育发展海洋医药、海洋高端装备研发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推进北部跨市县海洋渔业产业链对接,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建设与功能配套,建设覆盖全省、面向东南亚的集养殖、加工、保鲜、物流、交易于一体的海洋渔业产业化集聚区。强化养殖海域与海湾、红树林等生态环境整治修复与保护力度。
专栏3.1 北部海洋现代服务业增长极各市县产业发展方向
市(县)
产业发展方向
海口
重点发展海洋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海洋工程咨询、涉海金融、涉海商务服务、海洋教育培训等产业,构建海口海洋经济发展“一轴一核两组团”的空间发展布局,打造海洋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辐射带动周边市县海洋产业发展。建设海口东海岸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澄迈
重点发展油气勘探生产服务、能源储备、海上勘探、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物流服务业和海洋渔业等产业,打造临港供应链物流集散地和南海油气勘探生产服务基地。
文昌
重点发展海水精品养殖、休闲渔业、海洋文化等产业,加快建设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谋划建设文昌清澜国际港区。
南部:海洋旅游与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包括三亚、陵水和乐东3市县及周边海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教育创新中心、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海洋旅游示范区。
高标准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中心、海洋科技教育创新中心。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引领区、凤凰岛国际邮轮母港建设,推进陵水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大三亚圈渔港经济区建设,培育邮轮游艇、海洋文化创意、海岛旅游、水产南繁种苗、海洋牧场、休闲渔业等产业集群。支持三亚开展海洋旅游国际合作,加快推进三亚新机场、国家深远海综合试验场等重大项目建设。
专栏3.2 南部海洋旅游与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各市县产业发展方向
市(县)
产业发展方向
三亚
重点发展深海科技、热带海洋旅游、海洋科技教育、水产南繁种业、邮轮游艇、海岛旅游等产业。依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设深海空间站岸基服务业保障基地,打造深海基地南方中心。建设三亚蜈支洲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陵水
重点发展游艇旅游、海岛旅游、海洋信息、水产南繁种业等,打造中国热带滨海养生基地和海洋休闲度假区旅游胜地,创建海洋旅游范例。
乐东
重点发展热带海洋旅游、海洋渔业等产业,推动长隆海洋主题公园建设,打造海南西南部休闲旅游康养度假胜地。
2.提升两翼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西翼:西部临港临海绿色工业发展带。包括儋州、临高、昌江、东方4市县及沿海地区和洋浦经济开发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临海临港工业集聚区、绿色循环石化基地、清洁能源基地、低碳制造业示范区。
加快建设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推进港口码头建设与功能完善,重点发展港航物流和以船舶融资租赁、航运保险、海事仲裁、航运咨询和航运信息服务为重点的现代航运服务业,建成区域国际航运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港航物流供应链服务中心。培育做大临港油气石化产业和低碳制造业,打造世界级绿色智慧石化产业基地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油天然气储备基地。
推进能源勘探、生产、加工、交易、储备、输送及配套码头建设。加快发展滨海核电、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推进沿海化工产业绿色循环发展。着力推动临港临海产业集中集约布局,建设国家战略能源储备基地,打造临港临海绿色工业发展带。
专栏3.3 西部临港临海绿色工业发展带各市县产业发展方向
市(县)
产业发展方向
儋州
重点发展海洋渔业、临港工业、海洋旅游、邮轮旅游等产业,打造北部湾国际水产品贸易中心、西部地区的南海旅游出发中转港口。
临高
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推进渔业精深加工、休闲渔业等多业态渔业产业发展,打造海洋现代渔业创新发展综合体。将金牌港建设成为以新型建筑、海洋装备制造及维修为主的现代化港口新区。
昌江
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清洁能源等产业,推进海尾智慧渔业产业园建设,打造集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与交易、休闲渔业、渔业服务为一体的现代海洋渔业产业链。
东方
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油气化工、港口及临港工业等产业,打造油气化工产业集群和以天然气化工为主的新材料基地。
洋浦经济开发区
重点发展港航物流、商贸服务(国际贸易)、海洋装备制造及维修、高端旅游消费品制造等产业,建设绿色石化新材料全产业链国际化基地、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东翼:东部高质量海洋生态经济发展带。包括琼海、万宁2市沿海区域及其附近海域,打造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统筹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蓝色海湾”工程建设,加大近海海域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力度。重点发展滨海生态旅游、休闲渔业、远洋渔业、海洋文化产业等生态型产业,打造高质量的海洋生态经济发展带。
专栏3.4 东部高质量海洋生态经济发展带各市县产业发展方向
市(县)
产业发展方向
琼海
重点发展休闲渔业、海洋旅游、海洋文化等产业,加快建设潭门渔港休闲渔业基地,打造一批“南海风情美丽新渔村”。
万宁
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深层海水利用等产业,打造以滨海度假、水上运动、生态养生、节庆赛事为特色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二、加强深远海保护开发与合作
突出资源优势,做大“深海”文章,加强深海资源开发与与国际合作,强化岛礁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深远海综合开发服务保障能力。
1.加强深海开发与合作。以提升“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能力为目标,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为依托,加快深海空间站、国家级深远海综合试验场、国家南海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重点开展深海科考、深海探测、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洋遥感、海洋生态保护等活动;推进深海技术研发和深海工程装备制造,发展深海养殖、深海油气、深海生物活性物质及生物制品、深层海水开发利用等产业。在深海产业发展、深海科学探测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推进区域合作;完善海洋气象综合观测、预报预警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深海监测综合服务平台,提高海洋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积极提供海洋国际公共服务。
2.加强岛礁保护与利用。加强岛礁自然资源调查,开展岛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岛礁。完善南海岛礁民事服务设施与功能,布局建设海水淡化、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等示范基地;有序推进西沙旅游资源开发,稳步开放海岛游;适度发展远海渔业捕捞、休闲渔业等产业。完善岛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有居民岛屿间互联互通水平,强化本岛服务保障功能与基础设施体系的对接。
图3.1海南海洋经济区域布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4年12月1日,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华能临高海上风电场项目风机基础及风机安装工程(二标段)风机安装施工全部顺利完成,标志着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成为海南在建海上风电项目中首家完成标段全部风机吊装的施工单位。华能临高海上风电场项目是海南省“十四五”期间优先推进的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11月18日,海南省发改委印发《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完善海上风电上网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显示,《海南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2022年)中规划建设的海上风电场址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其保量保价的优先发电电量上网电价按海南省燃煤发电基准价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11月8日22时39分,三航局承建的华能临高海上风电场项目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吊装就位,标志着海南省首座海上升压站吊装完成。据悉,华能临高海上风电场项目位于临高县西北部海域,中心离岸约22公里,总装机600兆瓦。三航局承建本项目海上主体施工一标段,包括28座风机基础制作及安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初至今,海南省共计5大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动态,总装机规模5900MW,分别涉及大唐、华能、申能、中电建、明阳5大开发建设企业。其中已知的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大唐海南儋州CZ3海上风电项目、华能临高海上风电场项目均安装单机10MW风力发电机组,共计300台。
10月8日,中国电建电建新能源公司琼海市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中标候选人公示。公告显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4,480,000元。第二中标候选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4,820,000元。第三中标候选人:中国能源建设集
9月15日,随着南海海域B38号机位叶片在百米高空与机舱成功对接,标志着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首台风电机组圆满完成吊装,为该项目后续风机安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风机机舱、轮毂安装完成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项目是海南省“十四五”期间第一批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批的海上风电项目,也是国内第一批以
超强台风“摩羯”过后,大唐海南海上风电事业部立刻召开复工复产专题会,组织三亚湾锚地施工船舶第一时间起航,赶往施工现场。9月10日大唐海南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海上作业现场开始进行风机吊装作业,海上投入船只多达60艘;截至9月14日,已完成3台风电机组吊装,完成4根基础桩施工,其中一标段2
中国电建电建新能源公司琼海市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招标公告标段(包)编号:D11010807110159540010011.招标条件本项目中电建琼海市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已获取琼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相关委托,项目业主为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源已落实,招标人为中电建新能源
7月16日,随着1号风力发电机组直径为242米的叶轮,在140米高空与主机完成精准对接,大唐海南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装成功,实现了项目又一重要里程碑节点,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风机批量化、大规模安装阶段!拟安装120台单机容量为10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项目全投后,每年可为海南省提供清
4月23日,海南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规划内容:省发展改革委正在开展《海南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修编工作,根据初步研究成果,海南省海上风电场址由11个增加至18个,场址编号为CZ1~CZ18,规划面积约3543k㎡,规模为2490万kW,场址平均水深位于8m~100m之间,离岸距
3月7日,海南省重大项目推介暨促进民间投资对接会在海口举行,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对重大项目、“五张清单”、民间投资等领域项目进行推介,通过搭建民间投资对接平台,汇聚政银企三方合力,全力以赴打好投资扩容增效攻坚战,确保实现年度投资增长目标。“我们将围绕海陆空三大未来产业与绿色低碳产业谋划
近日,南通市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南通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重点发展风电、LNG、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推进能源储备、交易、利用等一体化发展,打造大通州湾综合能源基地。通知还指出,围绕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和光伏发电产业链式融合发展,建成国家海上
7月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其中指出:,加快氢能产业基地建设,培育氢能产业链,推动建成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江苏省发布2024年度海上风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公告,配置范围为《江苏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24-2030年)》规划中20个、合计规模76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根据《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组织开展江苏省2024年度海上风电竞争性配置工
12月19日,湛江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湛江市能源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情况。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郭雄,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岑丹红,市发展和改革局总经济师黎亦鸿进行了信息发布,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慧慧主持。1个风电项目投产2个开工动员发布会透露,12月18
12月18日上午,中核集团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湛江徐闻东二海上风电项目正式开工。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凯,湛江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牟治平,新华发电有关领导等出席开工动员会。湛江徐闻东二海上风电项目是中核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助力实
“20F风机调试完毕,系统各项功能测试正常,可以启动并网!”铿锵有力的话音刚落,致远海风场集控中心监控界面的有功功率随即从0到逐步增加到200千瓦。2024年12月17日23时18分,国家电投广东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300兆瓦增容项目(以下简称:徐闻增容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成为广东省2024年度首个全
12月17日,华能山东半岛北L场址海上风电项目举行启动会并浇筑第一罐混凝土,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山东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岳建如表示,山东省能源行业锚定“双碳”战略目标,规划布局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半岛北L场址海上风电项目作为其中的重点工程,是目前国内水深最深的海上
12月17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二四年度第87批集中招标(大连市花园口I、II海上风电项目风电主机)招标中标结果公示。公告显示,远景能源成功中标大连市花园口I、II海上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含塔筒),中标价格分别为71662.5万元、58012.5万元。招标公告显示,国家电投大连市花园口I、II海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国投电力斥资9.62亿英镑(约为88.79亿元人民币)投建的英奇角1.08GW海上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供应商明确了,该项目并未使用国产风电机组设备,而是与维斯塔斯达成合作,维斯塔斯为该项目供应72台V236-15.0MW风机以及长达10年的运维服务。作为是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
12月17日,大唐海南洋浦海上风电CZ3一场址60万千瓦项目全部机组下线仪式在东方风电海南儋州基地举行,海南洋浦管委会副主任张勇军、大唐集团总会计师陶云鹏、东方风电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葛红兵出席下线仪式。东方风电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葛红兵向儋州市政府、大唐集团、日夜奋战的儋州基地全体职工表示
近日,维斯塔斯获得苏格兰海上风电项目的1.1GW装机确定风电机组订单。项目名为InchCape,由中国和爱尔兰企业合资开发。项目已确定使用中国厂家生产的风电基础,海上风电机组则确定使用V236-15.0MW。维斯塔斯将为苏格兰近海InchCape海上风电场提供72台V236-15.0MW旗舰风电机组,此前维斯塔斯已于2022年
1、12.56亿、单机≥14MW!500MW海上风电项目开标近日,中广核广东汕尾红海湾三500MW海上风电场风电机组设备采购(一标段)、(二标段)中标候选人公示。中船海装为一标段第一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493986000.00元;明阳智能为二标段第一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761940000.00元。该项目水深约30~43m,
12月13日,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湛江徐闻东二海上风电项目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公告显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苏东电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联合体,投标报价:232107.2229万元。第二中标候选人:中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