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23-02-17 11:5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新型电力系统刘世宇2022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行业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的具体承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十四五”乃至中长期我国电力行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的核心抓手之一。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 刘世宇
2023年2月17日,2022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暨2022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和年会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引领零碳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如何促进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对我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北极星电力网将进行全程直播。更多直播请联系:13693626116
会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世宇作了《“双碳”战略下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展望》主题报告。
以下为演讲摘录:
安全、绿色、高效始终是电力行业发展的三个本质要求,不能偏重偏废。双碳战略下, 要在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基础上,维持用电成本与价格经济合理的同时,实现清洁低碳 转型,本质上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行业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的具体承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十四五”乃至中长期我国电力行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的核心抓手之一。
从大脉络上讲,我们初步测算电源方面“十四五”期间能够实现一件事,就是新能源发电的增量在所有发电量增量中超过一半,成为发电量增量的主体。从现在开始十年间,我们定义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建设期,这个时期电力行业的核心任务、主线任务就是要实现电力行业的碳达峰。
大力推动源网荷储协同高效运行 我国将加大力度规划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新能源开发 规模达到4.55亿千瓦,约2/3新能源将以新型储能和其周边煤电为支撑,通过多能互补方式实 现跨省跨区外送消纳。其余1/3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方式实现就地或就近消纳。
加强技术攻关和体制机制创新 通过破除不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支撑构 建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支持政策,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战略性关 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支撑以创新驱动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加速变革。
目前至2030年——基础建设期,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 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7亿 千瓦,成为电力系统第一大电源,常规电源仍是电量供应主体。储能规模1.7亿千瓦,以日内 调节为主,电力系统保持实时平衡的传统运行模式。区域互联电网仍是电力系统的基本形态, 分布式电网逐步成为大电网重要补充。发展动力来源于现有技术挖潜和体制机制创新。
2030年至2040年——加速形成期,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 新能源装机规模上成为 电力系统主体电源,达到30亿千瓦,常规电源逐步转为调节性电源。日调节以上时间尺度的 新型储能大规模应用,规模超过3亿千瓦,电力系统由实时平衡模式向动态平衡过渡。电网形 态呈现大电网与分布式并重,电力流规模达峰。发展动力来源于关键技术装备的创新突破。
2040年至2060年——完善期,电力系统全面实现“碳中和” 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均成为主体电源,装机达到48亿千瓦。跨季节平衡的长时储能大规模应用,规模超过10亿千瓦,电力系统发用电解耦,实现动态平衡。电能与氢能等二次能源兼容并举、互相转化。发展动力来源于颠覆性技术的跨越式突破。
(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转载请联系授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双碳”背景下,电力行业进入了“能源转型期”“改革深化期”“新型系统构建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能够促进新能源对煤电的安全可靠替代,提升电网的安全供应能力和对新能源的灵活消纳能力,推动电力成本在市场主体之间公平负担,推动各类市场主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3月13日,清华大学电机系-北京电力设备总厂有限公司新能源关键直流装备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联合研究中心将研制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相关直流装备,包括柔直换流阀、直流变压器、直流耗能装置、制氢电源及四象限功率调节装置等,并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关键直流装
3月16日,国资委在人民论坛发表署名文章《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其中提到,围绕提高安全支撑力深化改革,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水平。增强重要能源资源托底作用。推进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和增储上产,扩大优质煤炭产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种子自主可控和海外粮源掌控能
随着双碳目标不断推进,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目前处于爆发式增长时期。在产业发展同时,国内外储能项目事故也在不断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切。针对储能项目的消防安全管理以及防火灭火措施,目前相关标准部分要求没有给出明确措施。从国内外事故和相关研究来看,传统的干粉、七氟丙烷、全氟
3月15日,在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牵头组织下,国网新疆电科院联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克州供电公司和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了全疆首套构网型储能系统并网性能调试及现场测试。本次测试工作在新疆阿克陶县龙源奥依塔克光伏储能电站开展,完
3月15日下午,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冷伟青同来访的西门子能源股份公司(以下简称“西门子能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布鲁赫举行会谈,双方就新时期深化各领域合作、协同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入交换意见。布鲁赫表示,未来,西门子能源将专注于能源转型和新能源发展,逐步实现业务
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背景下,“源网荷储”成业内关注焦点。源网荷储是以“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为整体规划的新型电力运行模式,可以精准控制社会电力系统中的用电负荷和储能资源,有效解决电力系统因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而造成的系统波动,提高新能源发电量消纳能力,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来
最近,盐城供电公司陆续收到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与国家电网公司感谢信,充分肯定公司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加深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绩,感谢盐城公司筑牢数字双碳底座,对首届全国电力行业信息通信运行检修员技能竞赛提供的坚强支持保障。此次竞赛根据各竞赛
春光明媚,映照陇原。3月15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调研,检查指导基层工作,看望慰问干部员工,组织召开座谈会。辛保安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两会部署,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建设新
3月10日,吉林电网风电最大发电电力超800万千瓦,达820.2万千瓦,占当时全省供电负荷的82.9%,再次刷新风电最大发电电力纪录。当前,吉林省风电进入春季大发期,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秉持新能源发电优先消纳的理念,超前研判、精准调控、度电必争,科学安排机组开机方式,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14日透露,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参与形成的创新成果“梯级水光蓄互补联合发电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在四川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项目科技成果鉴定。据了解,该成果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5项科技项目形成,中国工程院郭剑波院士、许唯临院士、王成山院士等1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坚持目标导向、突出问题导向,提出了7方面21项具体政策举措。当前,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之举,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刻不容缓。为此,《实施方案》提出具体措施,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坚持目标导向、突出问题导向,提出了7方面21项具体政策举措。当前,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之举,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刻不容缓。为此,《实施方案》提出具体措施,以提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将迎来更大规模、更高速度的发展,消纳利用压力将持续增长。为保证新能源合理水平的消纳利用,防范弃风弃光反弹,有必要总结“十三五”消纳基础,研判未来五年消纳形势,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核心提示:优化煤电发展路径,促进煤电行业转型升级,与非化石电源协调健康发展是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和能源安全战略,决定了过去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煤电都将是我国电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能源科技的快
2023年2月17日,2022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暨2022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做出的“30·60碳达峰与碳中和”郑重承诺,以及习总书记在第九次中
2023年2月17日下午,2022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暨2022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学术年会以“能源转型驱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绿色交通”为主题,邀请了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专家、学者进行了综合探讨。北极星
2020年-2025年锂电是主流,同时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也在降本,也在逐步提高市场渗透率。随着新能源占比的进一步提高,液流、压空的渗透率逐步提高,当新能源发电达到更高占比的时候,氢能应用市场又会进一步打开。——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科技及经营管理中心主任李玉全2
随着新能源比例的不断提升,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电力系统新型主体数量激增、电力供应保障不确定性增加、电系统运行方式多样化、电力网络潮流双向化、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稀缺华、多能源系统耦合复杂化等特点。——清华大学电机系长聘教授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陈启鑫2023年2月17日,2022国家
新型能源体系呈现出多能互补、多态融合、多元互动这“三多”的典型特征。随着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南方电网产业投资集团积极应用能源互联网技术,推动解决这“三多”问题。多维度促进清洁能源的消纳,提高综合能源利用率和能源系统的可靠性,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基于此,依托数
江亿院士认为,终端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作用,应该得到一定的重视。——江亿院士《调动用电终端的调蓄潜力,助力风电光电有效消纳》2023年2月17日,2022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暨2022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和年会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引领零碳持续发展”为
标准是技术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是国家技术性制度的重要方面,应该说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标准一方面要发挥基础性保障的兜底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能源转型所带来的标准引领性作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电联标准管理中心主任刘永东2023年2月17日,2022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暨2022中国电
李立浧院士认为,新型能源体系归纳起来有几句话:以能源安全为基础、以低碳化为方向、精细化为路径、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李立浧院士《透明电网的建设思考》2023年2月17日,2022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暨2022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和年会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本届大会,主题聚焦“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引领零碳持续发展”,围绕能源互联网工程应用、产业标准、能源物联网、能源数字化、氢能、电力碳中和、绿色交通等能源领域热点展开深入探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尤政2023年2月17日,2022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暨2022中国
我们将以科学有序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加快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支持新能源加速开发,构建多能协同互补、源网荷储互动、多网融合互联的新型电力系统。建立健全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