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池电池技术锂电池政策正文

四川彭州:到2025年实现锂电关键材料产能100万吨/年

2023-04-17 11:50来源:北极星电池网关键词:锂电材料锂电产业正极材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月17日,四川彭州发布《彭州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提出,一体发展锂电产业,构建完备产业生态。依托四川石化原材料优势,探索“链主牵总+盟主搭台+院主策源”三主联动产业建圈强链模式,统筹乙烯、丙烯、环氧乙烷、乙烯焦油、催化油浆、碳四6条锂电原料主线,重点发展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锂电池辅材、回收利用5大细分领域,规划布局20万吨/年正极材料、8万吨/年负极前驱体、3万吨/年负极包覆材料、10万吨/年电解液、15亿平米/年隔膜、1万吨/年碳纳米管、20万吨/年导电浆料、10万吨/年的锂电池资源循环利用项目以及新一代硅基负极材料,建设“核心材料—循环回收”的锂电关键材料产业基地。到2025年,实现锂电关键材料产能100万吨/年,年产值达200亿元,奋力建成“成都锂电关键材料基地”,为西南地区提供40%以上锂电电芯关键材料,助力四川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彭州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为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发〔2021〕3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根据《中共彭州市委关于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以产业绿色转型为引领建设低碳环保“未来城”的意见》(彭委发〔2022〕2号)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成都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三个做优做强”为引领,以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变革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强链条、促创新、提效益、降能耗,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趋势进一步显现,打造成都都市圈北部区域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推进立体山水公园城市生态价值和乡村表达充分诠释,为成都市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及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提供彭州产业发展样板。

二、工作目标

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提一强二优三”夯实产业主干支撑、乘势而上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节能降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多措并举开展绿色循环化生产、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水平全面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绿色发展活力持续迸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初具雏形。到2025年,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专精特新”企业突破30户,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00亿元,规上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较2020年提升至2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50%以上、占GDP比重达20%;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至10%,万元GDP用水量降低至76立方米,单位GDP能耗降低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水平完成成都市下达的目标任务;绿色低碳产业起势腾飞,产业规模达到250亿元,为做强成都“绿色氢都”和全省“锂电材料产业基地”提供强有力支撑,推动产业能级提升与产业空间承载能力相匹配,让绿色低碳成为彭州产业发展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三、重点任务

(一)“提一强二优三”夯实产业主干支撑,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深刻把握国际国内绿色低碳转型的市场机遇,聚焦“三个做优做强”核心功能及特色功能,推进“提一强二优三”夯实产业主干支撑,增强资源环境匹配度,持续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1.厚植优势,提质提品现代农业。做优做强天府菜都—西部“菜篮子”保供基地核心功能,高质量建设彭州都市现代农业“1+5”特色产业体系和“313N”现代农业园区体系,保障中国西部重要农产品供应链安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力争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9万亩。布局10万亩川芎集中种植基地、20万亩菜稻菜基地,引导市场主体按照季节更替种植蔬菜,实现四季见菜、产景相融。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提升蔬菜附加值。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碳汇,加快营造4万亩蔬菜大地景观和天府蔬香林盘聚落。加快中国(成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核心区、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形成集种子种苗研发检测、循环轮作示范、农产品加工、产品仓储及冷链仓储物流和会展贸易于一体的蔬菜产业全链发展格局,建成成渝地区“菜篮子”保供基地和农副产品贸易集散中心。强化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培育有机获证组织。到2025年,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保持在5个以上,有机获证组织达到60家以上,都市现代农业产值达100亿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拆迁安置中心、濛阳新城办、相关镇(街道);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

2.融入大势,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做优做强成渝地区能源和有机新材料重要保障基地、四川省中医药强省战略主引擎核心功能和航空动力特种材料及维修基地特色功能,优化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天府中药城、彭州航空动力特色小镇空间构架,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立足“战略支撑”,发挥四川石化、川西气田优势,巩固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和高端化工原料供应,推动能源利用清洁化,切实支撑成渝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规划新型材料、高端化学品留白区,留足未来发展空间,建强“中国有机新材高地”。强化“传承创新”,完善中药材种植标准化、中药研发制造现代化、中医药机理原理研究精准化、中医药贸易多元化等体系,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中药研发制造基地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突出“高端切入”,以再制造技术在航空领域应用为牵引,发展航空发动机维修及再制造、航空发动机部附件研制、无人机产业,做靓“中国蓝色动力硅谷、西部高端智造小镇”名片。到2025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1500亿元。(责任单位:市经科信局,市发改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彭州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应急局、市拆迁安置中心、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天府中药城管委会)

3.锚定趋势,培优育精现代服务业。做优做强龙门山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特色功能,打造生态价值转化典范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和产业附加值。聚焦山地运动、生态康养等特色旅游业,融入成都市建设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规模化民宿产业集聚区,持续培育壮大露营经济,点亮乡村振兴,牵引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发挥天彭生活服务功能牵引作用,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发挥濛阳新城极核作用,高标准建设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大力发展临港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国际农副产品及食品专业物流港。用好城市新增产业空间,全面构建金彭湖科技园、汇通湖商务区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积极探索碳中和服务业,搭建节能环保技术咨询、在线监测等平台,加快发展碳交易、生态修复、绿色认证等新兴环境服务。到2025年,绿色低碳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现代服务业加速崛起,力争增加值达300亿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体旅局、湔江河谷旅游区管委会,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国资金融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彭州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拆迁安置中心、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天府中药城管委会、濛阳新城办]

(二)乘势而上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增长点

深刻重塑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塑造竞争新优势,推动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4.抢占未来氢能赛道,筑牢能源转型基石。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及国内氢能领域先驱中国科学院李灿院士团队创新优势,华能集团、空气化工等龙头企业集群效应优势,以华能集团西部首个规模化水电解制氢项目等为抓手,强化氢能研究和技术攻关,发展氢源制备、氢能储运、加氢设备研制等细分领域,推动加氢站网点建设,构建品牌突出、体系完善、技术领先的“研制储运用”一体化氢能产业体系。到2025年,氢能规模达25万吨/年,年产值突破50亿元,基本建成“一中心一联盟两基地多场景”全产业链布局的“成都氢谷”,有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与郫都、龙泉驿、新都等区域错位协同,有效推动成都建设“绿氢之都”,助力“成渝氢走廊”建设。(责任单位: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市发改局、市经科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彭州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拆迁安置中心)

5.一体发展锂电产业,构建完备产业生态。依托四川石化原材料优势,探索“链主牵总+盟主搭台+院主策源”三主联动产业建圈强链模式,统筹乙烯、丙烯、环氧乙烷、乙烯焦油、催化油浆、碳四6条锂电原料主线,重点发展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锂电池辅材、回收利用5大细分领域,规划布局20万吨/年正极材料、8万吨/年负极前驱体、3万吨/年负极包覆材料、10万吨/年电解液、15亿平米/年隔膜、1万吨/年碳纳米管、20万吨/年导电浆料、10万吨/年的锂电池资源循环利用项目以及新一代硅基负极材料,建设“核心材料—循环回收”的锂电关键材料产业基地。到2025年,实现锂电关键材料产能100万吨/年,年产值达200亿元,奋力建成“成都锂电关键材料基地”,为西南地区提供40%以上锂电电芯关键材料,助力四川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责任单位: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市发改局、市经科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彭州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拆迁安置中心、天府中药城管委会)

(三)节能降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破解资源环境制约

紧扣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污降碳、提质增效目标,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进传统产业清洁生产、转型升级、数字赋能,不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有效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6.实施产业再造工程。聚焦“经济倍增、跨越发展,深度挖潜、开拓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梳理机械、建材、家纺、化工等传统产业企业在要素链、技术链等方面需求,支持企业提升工艺、转型升级。坚持市场导向,以竞争择优思路实施“赛马制”,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投入产出效率提升的企业给予支持。鼓励四川奥克化学有限公司将原环氧乙烷生产碱水剂生产线转型为电解液溶剂生产线,填补西南地区电解液溶剂空白;支持成都聚地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改造提升,将催化油浆生产蜡油调整为生产锂电负极前驱体材料。[责任单位:市经科信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国资金融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彭州生态环境局、各产业园区]

7.实施节能技改工程。拓展清洁生产审核领域,提升清洁生产审核质量,从源头实现减污降碳。推进亚东、兰丰水泥开展节煤减排综合升级改造,逐步实施高效电机、余热利用等节能减排装备和技术应用,实现节能效益最大化。鼓励四川石化、奥克化学等重点用能企业使用工业电锅炉、电窑炉,加快推进生产用电加热工艺提升。加大炼油向化工转型力度,扎实推进四川石化“减油增化”技改项目,为电子信息、汽车与航空产业提供优质的原料保障,助力成都市新型材料和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建设。聚焦年能耗超过5000吨标煤的工业企业开展能效对标行动,建立“两高一低”项目管控机制。鼓励龙头企业牵引带动,在生产制造中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展源头控制与过程削减协调技术应用。(责任单位:市经科信局、彭州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各产业园区)

8.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推动数字科技创新重塑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式。加速家具制造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建设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推动实现生产全过程减量化、高效化、绿色化。定期更新发布“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指数(彭州指数)”,填补国内高频度中医药监测评估指数空白。加快石化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建设项目促建,建成园区环境信息预警平台,有效发挥平台对园区水、气、土环境质量变化预警作用。积极探索无人机在应急消防、施药撒肥、物流运输等领域应用。推动重点用能企业接入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开展节能诊断服务,数字化推动高能耗行业节能降耗。(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科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彭州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行政审批局、各产业园区)

(四)多措并举开展绿色循环化生产,实现“无废化”发展

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连接”原则,建立从原料生产到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通过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和协作消除废弃物污染物,通过产业集群内企业和项目的关联、配套和互补,着力构建跨行业的绿色循环体系。

9.聚焦生态循环,加速农业提标扩面。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持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秸秆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等攻坚行动,打造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以濛阳街道、九尺镇等特色养殖、种植区域为示范,推广“畜禽养殖—沼气池—作物”“秸秆—基质—食用菌—菌糠—生物饲料有机肥—生态养殖和有机农业”等种养循环模式,加强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环节产生的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构建“农副产品原材料—深加工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果壳、果渣等—有机肥”的循环产业链。引领带动农业领域减污降排、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到2025年,确保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彭州生态环境局、各镇(街道)]

10.聚焦资源循环,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加快引育创新型绿色型企业,将循环经济理念注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支持资源能源利用率高、污染废物排放量少的新工艺新技术,发挥华能彭州燃机项目示范效应。充分利用中医药企业在中药资源生产与深加工产业化过程中产生的非药用部位、废弃物和副产物,深挖非药用部位作为兽药、饲料添加剂、有机肥等方面价值,系统构建现代中药制造—药渣、残渣—副产品—有机肥、饲料的循环利用技术体系。探索构建粉煤灰、建筑废物、生活污泥与垃圾—新型建材、水泥、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电力、粉煤灰—脱硫石膏—新型建材的循环产业链。[责任单位:市经科信局,彭州生态环境局、市综合执法局、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天府中药城管委会、各镇(街道)]

11.聚焦循环利用,助力服务业提级扩能。以绿色低碳循环运营方式为引领,加快推动传统服务业循环化转型。完善行业绿色标准,有序发展出行、住宿等领域共享经济,规范发展闲置资源交易。根据市域功能布局,差异性打造绿色商场,培育一批绿色商贸流通主体。推进会展循环绿色发展,提倡材料、设施循环使用,推广节能降耗的器材设备和可循环再生材料。严格执行涉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含量限值标准,推动汽修、装修装饰等行业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倡导酒店、餐饮、农贸市场、商超、快递等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体旅局,彭州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综合执法局、湔江河谷旅游区管委会、各镇(街道)]

12.聚焦循环改造,推进园区提挡升级。鼓励园区实施产业清洁化、循环化、生态化改造,充分利用好余热、余压,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建设更高水平能源梯级利用网络。科学规划、改造、建设园区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及回用设施,加强污水处理和循环再利用。鼓励打造园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园区物流管理,促进原料投入和废弃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依托仁新科技产业基础,华域环保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及成都市彭州静脉产业示范公园等项目,构建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推动废旧电池、餐厨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实现再利用,为探索“低碳城市”和“无废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到2025年,力争天府中药城完成循环化改造,全市再生资源主要品种综合回收利用率不低于80%。(责任单位:各产业园区,市经科信局、彭州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综合执法局)

(五)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持续激发竞争活力

坚持把创新作为赢得优势、制胜未来的关键增量,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深入推进绿色招商行动、绿色载体建设、绿色金融搭建、绿色协同发展,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竞争力。

13.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速绿色技术攻关与产业化,提升绿色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构建“5+5+N”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和北航成都航空动力创新研究院为核心,推动绿色制氢、CCUS等前沿技术及进口替代、关键材料等科研项目攻关,高水平建设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产业化基地。高质量建设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推进中医药分析测试中心和中试平台等创新项目建设,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高地。建设集蔬菜种业研发创新中心、蔬菜新品种展示中心、蔬菜种业学术交流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抢占蔬菜种业“芯片”制高点。(责任单位:市经科信局,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各产业园区、濛阳新城办)

14.实施绿色招商引资专项行动。建立招引项目预评估机制,对新招引项目、改扩建项目开展绿色评估,加强项目污染排放预控;对项目设定清洁化、节能化、减排化、循环化等绿色目标并依法匹配相应奖励,鼓励企业节能减排。深入推进“链主”企业招引,形成“链主”企业示范库、培育库、候选库,围绕“链主”企业实际需求分类,精准加强专项服务,推动企业深耕本地、做大做强。实施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培育行动,引育一批科技实力突出、创新能力强劲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到2025年,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单项冠军企业3家以上。(责任单位:市投促外事局、市发改局,市经科信局、彭州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各产业园区、濛阳新城办)

15.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产业载体。实施绿色园区示范工程,积极融入成都市“赛马制”,以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的工业园区为核心,加快建设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的绿色园区。提升绿色低碳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综合能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阶段、有步骤探索“低碳—近零碳—零碳”试点示范创建,推动碳排放总量和单位产值(增加值)碳排放量稳步下降,助力天府中药城申报建设省级绿色园区。实施绿色工厂梯度动态培育行动,到2025年,累计创建8家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责任单位:市经科信局、彭州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局、各产业园区、濛阳新城办)

16.完善市场化绿色投融资体系。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制度,推广政府与社会合作(PPP)模式,发布绿色低碳投资机会清单,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绿色产业及新基建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充分利用“绿蓉融”“绿融通”平台功能,打造绿色转型投融资一体化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建立健全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库。探索环境权益质押融资、碳减排利率挂钩信贷产品、CCER质押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碳中和债券。[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国资金融局),市发改局、彭州生态环境局、人行彭州市支行、各产业园区、濛阳新城办]

17.推动区域合作迈上绿色新台阶。携手什邡市共建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中国(彭什)黄背木耳(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建立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合作机制,深入推进与成都市东部新区、天府新区开展产业协作,为成都东部新区等地锂电企业提供材料及回收配套,为天府新区碳中和实验室高能级锂电及材料研发平台提供中试场地,助力构建产业“长板协作”格局。积极推动与重庆市长寿区协同搭建农业商贸流通平台,促进农副产品及绿色食品物流协同,深化新材料产业协作,共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助推重庆成都双核联动、相向发展。加快推进与射洪市建立长效产业合作机制、做强锂电池产业链,抢占锂电池产业核心地位。探索开展与黑水县的绿电合作,加快推进绿电共享。[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投促外事局、市经科信局、市农业农村局、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天府中药城管委会、相关镇(街道)]

四、保障措施

(一)建全工作机制

各责任单位切实履行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责任,成立工作专班,统一安排部署,明确责任分工,细化量化进度安排,明确工作目标及工作举措,建立健全项目化清单化责任落实机制,实施“挂图作战”,建立“月通报、季调度”工作机制,确保产业结构调整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二)强化部门联动

各牵头部门加强与各责任单位沟通协调,形成强大合力,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重大事项和具体问题,确保工作推动有序,围绕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快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引导性强的实施细则及专项规划。

(三)加强监督评估

各责任单位明确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任务,做好跟踪督查、奖惩激励等工作。强化现场督导,对各项工作进展进行定期检查,全力抓好任务落实。市统计局牵头指导各产业牵头部门开展产业分类统计研究,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按照上级部门标准及要求搭建能够反映产业结构调整成效的统计指标体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锂电材料查看更多>锂电产业查看更多>正极材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