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3-03-23
据cinno援引日经新闻3月19日报导,maxell将成为全球第一家量产产业机械用大容量全固态电池的厂商,将在今年夏天开始生产使用于工厂机器人的大容量全固态电池。
来源:电池中国2023-03-22
头部电池厂商开工率40%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这让碳酸锂失去了持续上涨的根基。据市场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汽车订单大幅减少,国内某电动汽车厂商削减了旗下西安和深圳两家汽车装配厂的生产班次。...过去几年,电池厂商和锂矿产企业大规模进行锂资源投资,目前其产能已经开始陆续释放,同时国内盐湖提锂、云母提锂等技术提升,也带来持续的的供给增量。目前,许多头部电池企业锂资源自给率已经大幅提高。
来源:中国储能网2023-03-07
2020年,沃尔沃客车公司与瑞典二次电池初创厂商battery loop公司合作,而去年沃尔沃能源公司投资了英国和欧洲大陆的二次电池厂商connected energy公司。
来源:雪豹汽车观察2023-02-21
但新能源大潮席卷而来,占电动车四成以上成本的电池替代发动机成为新的汽车之心,“心脏”旁落于电池厂商之手。百年汽车工业史上,权力关系就此逆转。...车企与电池厂商之间,一边是百亿订单的金钱来往,另一边是争夺供应链和话语权的尖锐交锋。背负着沉重的代价,车企想要夺回权柄,注定是一场惨痛的较量。
来源:汽车营造社2023-02-20
,其余的玩家中均为当前主攻动力电池的电池厂商。...除此之外,据电池中国统计,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远景动力、孚能科技、瑞浦兰钧、蜂巢能源、欣旺达、力神电池等动力电池厂商也进行了大型储能电池项目的布局。据不完全统计
来源:新智驾2023-02-17
各家电池厂商想拿到车企的订单必须迅速扩大制造规模并仔细斟酌价格底线。动力电池的竞争加剧带动了全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已拼至刺刀见血。...动力电池厂商激进的扩产导致行业内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趋势。就实际需求情况来看,2022年全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545.9gwh,销量为465.5gwh。产销之差80.4gwh。
来源:帮宁工作室2023-02-16
其中,lg新能源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拓展上优势突出;比亚迪则凭借自身产品爆发增长,地位快速攀升;松下、sk on、三星sdi、中创新航等二线电池厂商也羽翼丰满,增资扩产、产业联姻,与一线企业抢占市场...现阶段,无论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很难再实现较大突破。钠离子电池、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甚至燃料电池或在不久的将来集体爆发。
来源:汽车营造社2023-02-16
而在上游,动力电池厂商们也纷纷布局大圆柱电池。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等国内头部厂商都已经拿下不少46系列大圆柱电池订单,lg新能源、松下、三星sdi等国外龙头也在加紧布局4680电池产线。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3-02-13
据techweb援引外媒报道,在发展电动汽车的浪潮中,也涌现出了多家电池制造商,而随着需求的增加,相关的厂商也在加大投资,积极扩充产能,以满足汽车厂商的需求。...据悉,通过今年新增的投资,韩国这三大电池制造商今年的产能将增加135gwh,足够装配200万辆配备65kwh电池的电动汽车。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2-13
储能电池产能和出货量齐升。产能方面,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在内的动力电池厂商加速跑马圈地,在储能电池赛道掀起一轮轮扩产热潮。...包括电池材料、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等环节的大部分企业实现业绩正增长,且净利润超百亿元或同比翻番。
在电池厂商加码产能的同时,大圆柱电池也愈发受到车企的青睐。...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大圆柱电池具备成为动力电池未来终极技术方向的潜质。当前,除比克动力外,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松下等国内外电池厂商均在发力布局大圆柱电池产能,希望在下一代电池设计上占据主动权。
那么像宁德时代这些知名度高、资金储备充足的电池企业会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另一方面,目前国际市场仍然被松下、lg新能源等日韩电池供应商把持,国产电池厂商要利用自己的技术积累和成本优势进军国际市场。
来源:能链研究院2023-02-09
1.8twh,还不包括其他电池厂商的扩产以及未来上马的项目。...此时,没人会选择降低产能,各地方投入巨大资源扶持锂电池产业,就业问题、固定资产折旧问题,即便亏损也不会停下。如此,反复循环,直至产能出清。锂电池厂商已然深陷“囚徒困境”,无法自拔。
来源:清科研究2023-02-07
“一超多强”格局基本形成,二线电池厂商努力追赶。...继而深入新能源整车和动力电池两大领域,研究总结其市场结构、竞争格局、技术趋势、竞争策略等,对代表性厂商进行对比分析,并筛选代表性投资事件及典型案例分析。
来源:盖世汽车2023-02-06
例如天齐锂业表示,2022年度该公司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提升,锂离子电池厂商加速产能扩张,下游正极材料订单增加等多个积极因素的影响,2022年度该公司主要锂产品的销量和销售均价较...当动力电池的舞台上开始出现不同的技术路线,2023年,锂电池还能继续稳站c位吗?业绩普遍预增,预计最高同比增速近4000%2022年,锂矿厂商“赚翻了”,这是市场早就能料想到的事实。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23-01-31
同年7月,又将电池厂商捷泰科技全部股权收入囊中,据了解,报告期内,捷泰科技电池片出货量达10.72gw(其中p型perc产品8.85gw,n型topcon产品1.87gw),出货量同比涨幅高达88%,为钧达股份创造约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01-19
关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天齐锂业称,主要原因系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提升,锂离子电池厂商加速产能扩张,下游正极材料订单增加等多个积极因素的影响,2022年度公司主要锂产品的销量和销售均价较2021年度均明显增长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1-09
另外,也有部分电池厂商表示,上游原材料价格仍然高位运行,价格小幅波动对公司影响不大。记者致电亿纬锂能,对方回复称:“原材料价格回落肯定会对公司的成本带来一定利好影响。...华泰证券表示,尽管部分锂厂商挺价情绪较强,但下游需求维持弱势,锂矿及锂盐价格均开始松动,碳酸锂价格或继续下跌。钴方面,市场看跌情绪也较重,钴盐价格或维持下行趋势。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01-04
客户方面,金力股份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瑞浦兰钧、微宏动力等,均为知名锂电池厂商。...招股书显示,金力股份是一家专注于锂电池湿法隔膜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